分节阅读 307(2 / 2)
台湾章军陆军整编为第一军,军长那哈五,副军长吴佩孚。第一军下辖三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第一师师长吴佩孚兼任,第二师师长佟蔚,第三师师长张作霖。驻琉球的独立旅,扩编为章军第四师,归第一军管辖,师长郭二杆。
此外,张勋的直属旅,仍然为章军司令部直属旅,由周宪章直接调度。周宪章知道,张勋的部队能打仗,不过,得把张勋这小子看严实了,这小子稍稍松活一点手脚,就要闹出点事。
朝鲜章军陆军整编为第二军,军长朴永烈,副军长冯国璋。下辖两个师,第五师师长韩令准,第六师师长由冯国璋兼任。
章军设海军司令部,海军司令蔡挺干,副司令丁汝昌。海军下辖三个舰队,其中,第一舰队以镇远为旗舰,以澎湖为基地,由蔡挺干直接指挥。第二舰队以定远为旗舰,以基隆为基地,由丁汝昌指挥。第三舰队为朝鲜支队,程璧光为舰队司令,以仁川为基地。此外,李国革的海军陆战队扩编为一个师,驻扎在澎湖。
经过整编,章军陆军总兵力为两个军,加上司令部直属部队,总兵力8万,大炮五百门。海军三个舰队,拥有巡洋舰十二艘,炮舰二十艘,鱼雷艇八艘,其他舰船十艘,共有各类舰船四十艘,加上海军陆战师八千人,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人。章军成为了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周宪章真正成了一方霸主
同时,在台北成立武备学堂,周宪章亲自担任校长,罗鸣芳为常务副校长,汉纳根为教务主任。这座完全西式的军事学堂,担负着为章军提供后备人才的任务。周宪章规定,章军营、连、排军官,全部都要到武备学堂受训,这些军官大部分是打出来的,临战经验是有的,理论知识严重不足,经过训练,战术意识大为提升。
周宪章的老朋友,德国人艾德,受邀来到台北,担任台北武备学堂的总教习。艾德把他的德国同行都带了来。台北武备学堂人才济济。
第231章 战败者
西历1895年12月30日清晨,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步入总督府。
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九元老之一,其实,他的地位,已经超出日本所有的政客,是日本政坛首屈一指之人他创造了日本政坛的奇迹,他是日本的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
伊藤博文一手缔造了明治维新的日本政府,把日本从保守落后的列藩割据状态,推进到了近代化进程的康庄大道上他一手创建的立宪制度,成为世界立宪制度的楷模,也被中国维新派推崇为改革的模板。这个制度保证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促成了日本在短短三十年间,跻身于世界列强。
为此,伊藤博文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就连日本的敌国大清国,崇拜伊藤博文的也大有人在
然而,他引以为傲的立宪制度,却为军国主义极端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在民主体制的框架下,民众拥有不可剥夺的参政议政权和言论自由,正因为如此,极端分子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扬大日本帝国优越论,毫无遮掩地宣扬暴力夺取生存空间,并最终把日本引向战争的深渊。
独裁体制不能孕育出民主,而民主体制却可以孕育独裁这是民主最大的悲哀。
现在,伊藤博文品尝到了民主的苦果。因为民主,他不能钳制军部那些战争狂人的叫嚣,言论自由原本就是民主的重要标志。而那些战争狂人们,最终把日本引向了惨败,伊藤博文为之奋斗了三十年的明治大业,彻底被摧毁了
失去了冲绳的日本,再次跌落到了明治维新之前的三流国家的行列,和大清国一样,成了西方列强案板上的肉。
就在不久前,美国人的军舰再次出现在了广岛海域,英国人、法国人再次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德国人要求租借长崎作为她的远东军事基地,俄国人则是把目光投向了南千岛群岛,在那里,已经出现俄国远东舰队的身影,而失去了海上力量的日本,根本无力阻止俄国人进一步南下。
章军对冲绳的占领,让西洋列强看到了日本的衰弱,也助长了列强瓜分日本的野心
西洋列强早就有瓜分中国的念头,但迟迟没有付诸行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大陆是一个整体,人为分割极为困难。而日本是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岛国,岛与岛之间的天然分割线,使得日本更容易被肢解。
从这个意义上看,章军对冲绳的占领,不仅仅是一个领土问题,它很可能会成为西洋列强瓜分日本的开端
日本面临着亘古未见的亡国灭种的危机,自古以外,日本就没有面临过这样的危机。被大海包围着的日本,有着天然的地理安全,而现在,随着章军踏上了冲绳,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那些把日本拖入深渊的军人们,要么死了,要么躲了起来,他们的狂言成为了笑柄,他们把责任推给了文人内阁,其实,就是推给了伊藤博文
作为一手把日本推向近代化进程的明治元老,伊藤博文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踏上了吉凶难料的台湾之旅。
他的使命只有一个保住日本对冲绳的主权
唯有保住冲绳,日本才有生存的希望否则,日本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被列强肢解,要么,成为某一个大国的附属国,蜕变成朝鲜、安南、菲律宾、马来西亚
然而,对于这个使命,伊藤博文毫无把握。
他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理由劝说周宪章放弃冲绳。
周宪章拥有亚洲最为强大的海军,拥有一支战无不胜的章军,他怎么会把到嘴的肉吐出去
也许,唯一能够说得出口的理由,就是道义
然而,他知道,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道义不过是一张遮羞布而已
如果道义真的起作用,日本就不该挑起甲午战争,更不该发动乙未战争
在这个世界上,决定一切的,不是道义,而是实力
只不过,日本的军人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伊藤博文知道自己难以说服周宪章,他想到了神尾光臣。
在伊藤博文眼里,绝大多数日本军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而神尾光臣则是一个例外。
神尾光臣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军人,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感,但他的头脑,却时刻保持着冷静,与那些狂热的军官们截然不同。
神尾光臣的爱国,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他不像那些所谓的“爱人”,很多其实都是想借助对外战争,铸造自己的将星,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神尾光臣回国后,因为他在南方军的投降书上签字,被日本的政客们斥为败将、卖国贼遭到口诛笔伐。山县有朋、大山岩都曾经败给了周宪章,但他们,毕竟没有在投降书上签字。
只有伊藤博文知道,神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