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9(1 / 2)
不早了,赵巧儿招呼下人撤了酒席,小翠服侍老太太回房休息,赵巧儿和柳英淑一起,把烂醉如泥的周宪章扶到了赵巧儿的卧室里。
两人把周宪章放在床上,周宪章一把抓住赵巧儿的胳膊,把赵巧儿拉到了怀里,搂着赵巧儿的柳腰,一骨碌翻过身来,把赵巧儿压在了身下,上下其手,蹂躏起来。
柳英淑站在床边,周宪章趴在赵巧儿身上,咬着赵巧儿的粉颈,两只手在赵巧儿身上肆无忌惮地上下游走,赵巧儿的裙子已经被拉到了腰上,光着两条雪白的大腿,眯缝着眼睛,口中发出阵阵娇声。柳英淑心头兔兔乱跳,却也只得强忍着,赵巧儿是正房夫人,这久别之后的第一天晚上,轮不到她。
柳英淑转身要走,还没迈动步子,却听赵巧儿在周宪章的身下喘息着说道:“英淑,别走”
柳英淑以为是赵巧儿喝醉了,说道:“巧儿姐姐,你们好好安歇,我”
赵巧儿气喘吁吁:“英淑,好妹妹,你也来,他是我们的夫君,不碍事的”
柳英淑心头大喜,赵巧儿没喝醉,她这是要柳英淑和她一起,享受夫妻的久别团圆
从朝鲜开始,赵巧儿就和柳英淑相依为命,两个女人在一起的日子,比和周宪章在一起的日子要多得多,两个女人一起为周宪章担惊受怕,一起忍受世事炎凉,一起做了太后老佛爷的人质,同甘共苦,生死患难,感情早已密不可分。好不容易把周宪章盼回来了,今天晚上,赵巧儿不忍心让柳英淑一个人独守空房
“姐姐,那我就不走了”柳英淑还不放心,两个女人伺候一个男人,柳英淑倒是不在乎,甚至,还很是向往,她是怕赵巧儿不能接受,毕竟,赵巧儿是朝廷敕封的诰命夫人,总要讲究点体面。
“不,不,不走,”赵巧儿已经意乱情迷:“快来,好妹妹”
“姐姐,可你是诰命夫人啊”
周宪章一声大叫:“老子不是早说过了嘛咱家有两个诰命夫人给老子上来”周宪章一手按住赵巧儿,一手扯住柳英淑的胳膊,柳英淑身不由己,一头栽进了周宪章怀里。
那柳英淑心里其实比周宪章还猴急,在床下的时候,还装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一下倒在了周宪章身上,啥也不顾了,三下五除二把自己脱了个精光,又见周宪章喝醉了酒,不得其法,把赵巧儿身上的衣服扯得乱七八糟,关键部位却又扯不下去,急忙帮着周宪章把赵巧儿脱得一丝不挂,又帮着周宪章解衣宽带。
赵巧儿是良家妇女出身,头上还顶着个诰命夫人的头衔,原本很是矜持,今天晚上,一是姐妹情深,二是乘着酒兴,大着胆子和柳英淑一起玩起了双飞燕,却是很不得法,不知如何迎合周宪章,周宪章也搞不懂这双飞燕的具体操作。幸好柳英淑见多识广,拿出看家的本事来,亲身实践并耐心指导,不一会儿,就把赵巧儿和周宪章调教得轻车熟路,三个人再不矜持,放开手脚,情到深处,三人都是酣畅淋漓。
也不知过了多久,屋里安静了下来。赵巧儿和柳英淑躺在周宪章的两边,发出轻轻的鼻息。
两个女人担惊受怕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可以躺在自己男人的身边,睡一个安稳觉了。
床头上亮着一盏台灯,瓦数不高,大概只有二十瓦,赵巧儿和柳英淑雪白的身躯,映照得有些发红。
柳英淑的一条大腿肆无忌惮地压在周宪章的肚子上,赵巧儿则是干脆把头枕在周宪章的胸口上,一只光溜溜的胳膊搂着周宪章的脖子,两个女人的鼻息吹在周宪章的耳朵上,痒痒的。
周宪章睁着眼睛,却是一动不动,仍凭两个女人把他的身子当沙发,他怕惊醒了两个女人的美梦。
周宪章的目光,落在了床前那盏昏黄的台灯上。
在朝廷眼里,台湾是个荒蛮之地,这里远离大陆,山高水深,经济落后,当地土著还保持着原始社会的野蛮习俗。
然而,恰恰是在台湾,却出现了代表着现代工业结晶的电灯
电灯能够照亮,不仅仅是一个灯泡和一段电线,它的背后,是发电厂,而发电厂的背后,则是强大的现代工业技术
总督府的电灯,是日本人带来的,他们在短短半年之中,就把现代工业技术引进了台湾。而大清国统治台湾两百年,却没有给台湾民众带来什么像样的技术进步。他们给台湾带来的,仅仅只是纲常礼教那一套东西,就连这一套被大清国卫道士视为法宝的东西,也遭到了台湾本土民众的强烈抵制
周宪章望着那台日本人的台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日本人在台湾站稳了脚跟,恐怕用不了多久,台湾民众就会倒向日本道理很简单,日本人带来的技术,会大大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抵抗意志就会下降
反之,如果日本人不能提升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平,那么,台湾,民众就会与日本人离心离德
而章军面临的局面,与日本人面临的局面是一样的。
如果,章军不能给台湾民众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提升,那么,台湾民众是不会支持章军的
第216章 都是锦旗惹的祸
大清国试图用纲常礼教、仁义道德来维系台湾的民心,以此来保持台湾民众对大清国的忠诚,那不过是在沙滩上筑屋,是不牢靠的
战后的台湾,必须要发展经济,要让百姓得到实惠
这件事必须马上开始。
可是,让周宪章感到头痛的是,打仗他是内行,搞建设,他就完全是个门外汉了。
兴实业、办学堂、发展贸易、积累财富,这些事情,需要有专门的人才。章军弟兄都是行伍出身,让他们去办工厂,不出半个月,就得把裤子都亏出去
周宪章想到了秋瑾和唐才常,这伙义勇队很多都是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绝大多数都是留日学生,熟悉现代西学和现代工商业,这些人要是留在台湾,帮着章军开办实业,那就太好了。
可是,一想起秋瑾和唐才常,周宪章的头反倒更痛了
这两拨人政见不同,相互排斥,现在倒还没有彻底翻脸,可要是时间长了,就难说了。
今天白天,秋瑾和唐才常在总督府里,借着梅里溪的婚事闹事,这件事,看似是个小事,其实,却藏着绝大的隐忧。
周宪章并不担心梅里溪的婚事,在大清国,秋瑾的女权主义没有市场,随便她怎么闹,也是孤掌难鸣,到头来,还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宪章把梅里溪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