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8(1 / 2)
们都来了。
端郡王载漪、恭亲王漪訢、户部尚书大学士翁同龢、军机大臣礼部侍郎刚毅、新任总理衙门大臣荣禄、赋闲在家的文华阁大学士李鸿章,在大清国如ri中天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总理对ri战争的南洋大臣刘坤一。
这都是在大清国跺一脚地动山摇的人物,大清国的国运就掌握在这几个人手里。
他们的政见不尽相同,甚至,有些人是针锋相对。平ri里,他们很少能够全部聚集在一起。
而今天,这些人物全部汇聚到了乐寿宫。
这是不同寻常的聚会。人们自然会想到,导致这些重量级人物汇聚的,必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还有什么比皇帝“病危”更加惊天动地的呢
第051章 内外交困
宫人们战战兢兢地伺候在乐寿宫外,他们心照不宣皇帝活不了多久了,紫禁城要换主子了
然而,宫人们认为是十拿九稳的事,却出了偏差。
太后老佛爷的确动了要换皇帝的心思,为此,她已经与光绪皇帝公开翻脸,当着皇帝的面,把珍妃打入冷宫。
不过,今天晚上的太后老佛爷把大清国的重臣们全部叫来,却不是要讨论换皇帝的事。
这件事,比换皇帝更加棘手,也更加重要。
因为,这件事没有解决,太后就无法更换皇帝
事情的起因,是礼部侍郎,叶赫那拉那晋。
那晋这个礼部侍郎,实际上是个挂名的闲职,当初,为了稳住周宪章的章军,朝廷启用因罪赋闲在家的那晋,给了它一个礼部侍郎的头衔,让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朝鲜义州犒军。那晋回国后,就没有认认真真上过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搞得礼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礼部还有这么一位侍郎大人。
那晋这么做,也是有他的自知之明,因为他是周宪章的业师,太后老佛爷并不待见他。那晋自己也懒得跑去碍太后的眼,干错躲在家里。
后来,周宪章假借赵巧儿,推掉了敏绣这门亲事,那晋也帮着徒儿圆谎,声称赵巧儿就是周宪章的原配夫人。这件事,纸包不住火,最后还是让太后老佛爷搞清楚了。太后慈禧太后对那晋更是一肚子火。
那晋得罪了慈禧太后,心头着慌,却也不后悔,为了他的爱徒,这老头倒是什么都舍得。从那以后,那晋就再也不去上班了,整天呆在家里喝茶遛鸟,做出一副与政治绝缘的姿态。
慈禧太后恼怒那晋,不过,那晋这副姿态,慈禧也抓不到那晋的把柄,在大清国,当着官不干事的人多了去了,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给朝廷添乱,就是好人,何况,那晋还是大清国有名的忠臣大儒。
然而,乙未年新年过后,这个那晋就开始不老实了。
乙未年大年初四,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囚禁珍妃,宣布皇帝“病重”,随即正式公开宣布,周宪章为叛臣,章军为叛军,命令清军各部剿灭章军。
消息传出来,那晋就跑进了紫禁城,要求面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知道那晋是来为周宪章喊冤,避而不见。那晋见不到太后,竟然跪在紫禁城午门外嚎啕大哭,历数周宪章的战功,为周宪章鸣冤。搞得běi jg城里尽人皆知,老百姓同情那晋,也同情周宪章,却也不敢多嘴。
那晋这么做,等于是在打慈禧太后的脸慈禧太后极为恼怒,只是,前方战事吃紧,叶志超能不能拿下章军,慈禧心中也没数,只得暂且隐忍。
2月3ri,也就是三天前,叶志超派人将章军的两个副师长,那哈五和罗鸣芳押回了běi jg城,关在了刑部大牢里。刑部议处,这两个人都是周宪章的铁杆,罗鸣芳与周宪章同罪,都是谋反之罪,而那哈五则是罪加一等除了谋反,还有一条:假冒皇叔
按照大清国的律法,两人都应遭到凌迟处死,灭九族
那哈五和罗鸣芳刚刚押解到刑部大牢,那晋就跑到刑部,大闹公堂,指斥刑部颠倒黑白陷害忠良,那晋说到激烈处,竟然动起了手脚,扇了刑部尚书几个耳光。
刚巧,乙未科进士考试将要开考,举子们陆续进京,京城里满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读书人,那晋大闹刑部的事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京城,不少举子也为那哈五和罗鸣芳打抱不平,纷纷跑到刑部衙门外面为那晋助威。
这一下,慈禧太后下不了台了。
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刑部以寻衅滋事、传播谣言的罪名,逮捕了那晋,关进大牢,就关在那哈五和罗鸣芳的隔壁号房里。
原以为,抓了那晋,就这事就算弹压下去了。
可是,事情却是越闹越大。京城的士绅百姓、进京赶考的举子们,竟然自发组织起来,给那晋送饭。
每天到大牢里给那晋送饭的人络绎不绝,送的都是美味佳肴,那晋一个人哪里吃得了,就分给了隔壁的那哈五和罗鸣芳,大牢里的狱卒也不禁止,三个人在大牢里好吃好喝,像过年一样。
更为可气的是,那哈五在牢房里还在摆皇叔架子,把狱卒们呼来唤去,这些狱卒还真听话,一口一个皇叔,叫得不亦乐乎。
慈禧太后恨的牙痒痒,打定主意,先杀了这那哈五和罗鸣芳这两个叛将,再给那晋来一个赐死,全家流放宁古塔。
可是,慈溪太后还没来得及动手,就在今天早上,出大事了。
一千多进京赶考的举子和běi jg士绅齐集都察院,向朝廷上“上皇帝书”。领头的是是两个广东举子,一个名叫康有为,一个名叫梁启超。
这份“上皇帝书”洋洋万言,笔锋犀利,为周宪章鸣冤呐喊,要求朝廷释放那晋、那哈五、罗鸣芳,为周宪章和章军平反昭雪
此外,这份万言书历数清ri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败绩,指出大清国之败,不是败于ri本人,而是败于大清国自己,是大清国闭关自守不思进取的结果。万言书要求朝廷收回割让台湾的成命,仿效ri本明治维新,立即在全国推行维新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率众人在都察院外高呼“变法图强”口号,声势浩大。台湾籍举子更是声泪俱下,恳求大清国不要放弃台湾。běi jg全城情势汹汹,那些原本不敢谈论国事的老百姓,竟然在街头巷尾公开谈论周宪章、台湾等等敏感话题。
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各地出现了呼应康、梁等人的声音。
在上海,一个名叫赵寒的记者,在申报撰文,详细报道了周宪章所部章军在朝鲜、辽东浴血奋战抗击ri军的事迹,报道文情并茂,以详尽的数据和事实,证实章军不是叛军,而是整个清ri战争的中流砥柱,大清国朝廷剿灭章军,是倒行逆施,是朝廷中某些jin臣的y谋
申报是大清国第一大报刊,影响力遍及全国,直至海外。赵寒不仅撰文,而起,到处发表演说,宣传周宪章的战功。如此一来,从上海到四川,从东北到广东,大清国举国上下情势激烈,百姓们纷纷为周宪章喊冤,指责朝廷背信弃义。
慈禧太后极为恼怒,可是申报的后台是英国人,报社在上海英国租界里,赵寒是英籍华人,朝廷硬是拿申报没办法。
京城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举子们大闹都察院,京城外,全国百姓为周宪章鸣不平,慈禧太后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