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1(1 / 2)
,宋庆说道:“刘中堂,辽东战败,我宋庆罪无可恕,自当伏罪,并无怨言。只是,大清国一旦失去辽东,又该如何太后和皇上,应该早作准备了。”
“如何准备”
宋庆一咬牙,说道:“请刘中堂恕卑职直言,或许,应该考虑迁都”
“迁都能迁到哪里”刘坤一苦笑:“南京前明不是迁都南京吗,结果又是如何呢”
南明小朝廷在南京不过支撑了一年,那还是因为有江南士人的支持下。满清政权如果迁都南京,江南士人是绝对不会拥戴这个朝廷的满清朝廷很可能比南明垮得更加迅速、更加彻底两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
宋庆低头不语。
刘坤一突然说道:“宋提督,朝廷绝不会迁都”
“辽东怎么办”宋庆问道。
刘坤一低声说道:“总理衙门大臣张萌桓、湖南巡抚邵友濂已经奉太后之命前往ri本。”
“干什么”
“和谈”
宋庆苦笑:“ri本人兵临城下,辽东、山东唾手可得,他们怎么会同意和谈”
刘坤一沉声说道:“太后的意思,是割让辽东和山东给ri本。这本来就是ri本人的囊中之物。”
宋庆吃了一惊,随即一声长叹:“也许,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第248章 监军
太后老佛爷终于出手了对于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满清政权而言,这是最好的选择ri本人一旦占据了辽东和山东,他们是不会试图颠覆大清国朝廷的,因为,这个朝廷的存在,对他们有利
维持太后的权威、维持满清政权的存在,这是太后老佛爷的核心割让土地能换取政权的存在,这笔交易可以做不仅可以做,而且是最佳选择
宋庆叹道:“如果是这样,卑职呆在海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刘坤一点点头,缓缓说道:“太后的意思,请宋提督率军据守九连城。”
“九连城”宋庆吃了一惊:“刘中堂,九连城在鸭绿江边,对面是朝鲜的义州,那里有周宪章所部章军,据守以平壤为核心的朝鲜北部,ri军不可能从那个方向进攻,除非,他们先攻取平壤。”
刘坤一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那个小个子军官,说道:“章军与俄国人有勾结宋提督,不能不防啊”
宋庆这才恍然大悟,太后已经决心与ri本人议和,甚至不惜割让辽东和山东。一旦议和成功,大清国的主要敌人就不是ri本人,而是俄国人
太后要腾出手来,对付北边的俄国人
宋庆摇头说道:“刘中堂,卑职没有听说周宪章与俄国人有勾结,这恐怕是空穴来风吧,据卑职所知,章军的装备捉衿见肘,他们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如果他们与俄国人有勾结,岂能落得如此狼狈”
刘坤一冷笑:“正因为他们如此狼狈,才最有可能投靠俄国人”
宋庆心头一阵悲叹,如果章军投靠了俄国人,那也是朝廷逼的太后不仅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反倒要对章军下手可是,在大清国,谁也不敢说这话。
身后,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请宋提督下令,全军后撤到九连城”
宋庆眉头紧皱,说话的竟然是身后不远处那个小个子军官。
刘坤一堂堂一品大员,宋庆也是朝廷的正二品武将,而那个军官从服饰上看,最多也就是个正五品,岂能随便插言
刘坤一向宋庆缓缓说道:“孟将军所言,也是太后的意思。”
“孟将军”宋庆满腹疑惑。
刘坤一沉声说道:“这位是太后身边的带刀侍卫,孟明仕,孟将军孟将军文武双全,如今战事紧迫,正是用人之际,太后亲命孟将军为五品步军副尉,前往你军中参赞军务还请宋提督多多照看。”
宋庆仔细看去,那军官身披铠甲,头戴毡帽,毡帽帽沿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然而,帽沿下的半个脸,却是透着一股摄人的寒气,让宋庆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既是太后派来的上差,卑职岂敢托大,凡是必与孟将军商议。”宋庆心中一阵莫名的悲哀,太后这是不放心他了所谓参赞军务,实为监军
刘坤一说道:“不知宋提督如何安排孟将军”
“孟将军可作为随军参赞参与军务。”
“这恐怕不妥。”刘坤一摇头:“孟将军不是单身而来,太后恩准,孟将军率武卫军三营,随军效命”
宋庆大吃一惊。
武卫军驻扎在丰台,是京城的御林军那是大清国最为jg锐的部队
这个孟明仕不仅是太后的贴身侍卫,还能够调动御林军此人非同小可。这说明,太后命孟明仕前来,绝不仅仅是要他参与军务
太后是要孟明仕节制诸军
宋庆慌忙说道:“卑职以为,孟将军智勇双全,可担任卑职副将,节制徐邦道、聂士成诸军。”
孟明仕冷冷说道:“在下只是五品步军副尉,岂能节制诸将。在下只是想请宋提督,从各军中拨出四个营,加上我的三个营,组成和字军,由我亲自统领。”
“这没有问题。”宋庆说道。
刘坤一点点头:“那么,就请宋提督下令,全军拔营,移军九连城。”
“遵命”宋庆躬身说道。
孟明仕带来了大清国最为jg锐的部队,这支部队却不是用来对付近在咫尺的ri本人
太后老佛爷已经把周宪章当成了最为危险的敌人
1895年一月二十ri,农历腊月二十五,宋庆所部进驻九连城。
同ri,乃木希典少将率第二军第一旅团进占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