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焚清 > 分节阅读 109

分节阅读 1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在天之灵。

安州战役,原先的战役目的是夺取安州以拱卫义州,从而为章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战役结果大大出乎周宪章意料之外,章军不仅消灭了混成旅团五千多ri军,竟然收复了朝鲜北部重镇平壤,与朝鲜南部的ri军隔着临津江形成南北对峙,这就是说,章军居然控制了半个朝鲜

不过,章军要想进一步向南发展,也是不可能了。

这场战役,章军杀敌五千,自损五千,与ri军的战伤比几乎是一比一。自清ri开战以来,这是清军与ri军的战伤比首次达到一比一,在这之前,各路清军与ri军的战伤比高达十比一。

尽管如此,五千人的伤亡过于惨重,章军元气大伤。

六千人的章军,仍然缺乏武器弹药和药品,ri军混成旅团极为顽强,战死者总是会用最后一口气砸毁武器,五千多ri军,章军只没有缴获了一千多条枪,而大炮硬是一门也没缴获,全都被ri军炸毁了。

更为困难的是,严冬已至,章军缺乏棉衣和取暖的柴料,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朝鲜的冬天异常寒冷,就连装备齐全后勤补给充足的ri军,也难以在冬天展开行动,更不要说章军了。

章军无力南下,ri军无力北进,双方偃旗息鼓,如同进入冬眠的狗熊。

朝廷派来钦差,带来了皇上的圣旨。圣旨充分表彰了周宪章率部收复平壤的战功,但是,对章军歼灭混成旅团却是只字未提朝廷不相信周宪章能够在一次战役中消灭五千ri军,在同时进行的辽东战役中,十万清军仅仅打死了一百多个ri军。

而ri本方面也刻意掩饰了混成旅团的覆灭,ri本zhèng fu不愿意让民众知道这场惨败,以免动摇民心。大本营否认在安州有一位少将阵亡,这位少将是大本营刚刚才晋升的,为了掩饰青木源的死,大本营收回了晋升命令。

ri本zhèng fu很容易就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了。因为,在辽东,ri军第二军势如破竹,在攻陷金州旅顺之后,紧接着,ri军击溃了驰援辽东的鸭绿江守军宋庆所部两万多人,ri军牢牢控制住了辽东。第二军的胜利传回了ri本,ri本举国欢腾,没人再注意朝鲜。

现在,就是瞎子也看得出来,ri军下一步的目标是山东

山东一旦失守,直隶就完全暴露在ri军的兵锋之下。在这种情况,清廷不得不抽掉各路人马,全力拱卫山东,完全无力顾及朝鲜。要不是周宪章收复平壤的政治意义重大,朝廷很可能已经遗忘了他这个义州总兵。

正因为如此,朝廷对周宪章的表彰,几乎是象征意义的,仅仅只有一道圣旨,对周宪章极其所部予以jg神鼓励,而实际的东西一样也没有,没有钱,没有武器弹药,也没有粮食棉衣。

当然,与圣旨一同来的,还有一纸委任文牒,朝廷委任周宪章为总理朝鲜大臣,这是当年袁世凯的职位。同时,朝廷恩准了周宪章报请的各级军官的品级前程,算是对章军的奖赏。

所谓总理朝鲜大臣,有些类似于总督。当年袁世凯在这个职位上,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俨然是朝鲜的太上皇。不过,那个时候的朝鲜,是大清国的宗属国,这个“总理朝鲜大臣”的头衔还管用。

而现在的朝鲜,情势大不相同,朝鲜的合法zhèng fu是在汉城的大韩朝廷,这个朝廷根本就不承认朝鲜与大清国的宗属关系,更不会承认大清国派来的什么总理大臣。

所以,周宪章这个总理朝鲜大臣或者总督,其实就是个草头王,除了大清国的朝廷,没人承认他。而大清国连吃败仗,朝廷声名扫地,西洋列强对于这个朝廷封的官员,也不予承认。

就连大清国自己的官员,也觉得好笑。

好在朝鲜北部百姓对周宪章和他章军并不反感,民不可一ri无主,只要有人出面维持社会秩序,总比没有好。

而周宪章本人则是焦头烂额。

从进入平壤第一天起,周宪章就被无休止的官司词讼纠缠,难以脱身。

经过近半年的战争,朝鲜北部,尤其是平壤的地方官全都跑了个一干二净,没人站出来为民做主,邻里争斗词讼刑名全都搁置一旁,无人打理,这一下来了一个什么“总理大臣”,朝鲜百姓不懂“总理朝鲜大臣”是个什么东西,但他们至少知道一点,这个大臣就是他们的父母官,既然是父母官,就要审案子搞调解,所以,挤压了近半年的词讼,百姓一窝蜂跑到牡丹台,要求“总理大臣青天大少爷”为他们作主

一连十多天,周宪章足不出户,整天呆在牡丹台,受理络绎不绝的官司。从早上5点到晚上十点,官司一起接一起,不得片刻闲暇,连上厕所出恭的时间都没有。

这天早上天还没亮,周宪章还在被窝里躺着,牡丹台下鼓声震天。朝鲜和大清国的百姓一样,都知道击鼓鸣冤。

副官姚喜冲下了牡丹台,破口大骂:“狗ri的,还要不要人活了,这他妈的才刚刚四点青天大少爷五点坐堂给老子老老实实等着”

就见一大群平壤百姓,少说也有百十号人,扶老携幼,个个抱着铺盖卷,冻得脸sè发紫,围在牡丹台下,仰天号哭:“千古奇冤千古奇冤啊总理大臣青天大老爷如不给小民作主,小民们只有碰死在这牡丹台下”

第184章 黑社会保护伞

姚喜怒道:“总理大臣当然要给你们作主,你们他妈的总要给总理大臣留点睡觉的时间吧,总理大臣三更天才睡,这他妈的五更天不到,你们这要累死总理大臣啊”

姚喜的怒骂被一片喊冤声淹没,姚喜无奈,只得高声喊道:“你们他妈的有什么冤屈,排好队,一个一个的说,我这里先给你们挂上号,等总理大臣醒了,按顺序一个个进去,总理大臣自然会给你们作主”

却见一个瘦老头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来到姚喜面前。姚喜喝道:“你这老头,说好了排队,你他娘的怎么冲到前面来了真他娘的为老不尊”

老头却是不慌不忙,冲着姚喜鞠躬说道,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这位官长,其实也不用排队,因为大家的冤屈是一样的,小老儿说了,等于是大家说了,小老儿的冤屈解决了,大家的冤屈也都解决了。只是,此事非同小可,小老儿担心,这位官长恐怕做不了主,小老儿以为,还是请总理大臣亲自来,这样比较好。”

“放屁”姚喜喝道:“老子是总理大臣的副官,堂堂朝廷六品千总,比县太爷还大今天老子就做一次主,你有什么冤屈,尽管说,老子就不信了,你们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子这个千总还管不了”

姚喜说这话,倒也不是吹牛。

这些天来,牡丹台官司不断,每一个苦主都是眼泪汪汪高呼“千古奇冤”,那模样比窦娥还怨。可说白了,其实都是些家常邻里鸡毛蒜皮的事,诸如东家的狗咬了西家的鸡,南家的牛啃了北家的菜,稍稍复杂一点,诸如李家欠了朴家的钱,郑家悔了金家的婚,这些小事,按理说根本摆不上堂堂总理大臣的案面,就连副官姚喜过问一下都觉掉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