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5(2 / 2)
白天在县衙里的时候,那晋已经颁过旨了,袁世凯这是玩得哪一处
周宪章一愣,却见袁世凯面sè严峻,不像是开玩笑,何况,谁也没这个胆子开这种玩笑。
周宪章只得跪下。
袁世凯放下使西纪程,从袖口里摸出一个封帖,轻轻打开,里面是一张宣纸,袁世凯小心铺开宣纸,清了清嗓子,面带微笑,朗声读道:
“章字营统领周宪章,相貌英俊,身体强壮,忠厚老实,能征惯战。打得小ri本屁滚尿流,ri本大将山县有朋也不敢小觑他,ri将大岛义昌也死在他的手里,李鸿章说过,有圣人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哀家想,李中堂的话有道理。实践证明,周宪章老实巴交,特别勇敢,是个好男子。此人在家一定是个好夫婿,在外一定是个大忠臣。女孩子嫁给了周宪章是终身有靠,大清国有了周宪章就是国有长城即ri起,章字营更名为章军,du i成军,散在朝鲜各处清军,统一归章军节制,总兵周宪章亦可效湘、淮军先例,募兵练勇,望周宪章紧密团结在以哀家为核心的朝廷周围,努力杀敌,驱逐ri寇,光复朝鲜”
袁世凯宣读完毕,周宪章一脸的懵懂,半天没缓过神来。
“还不快谢恩。”袁世凯催促道。
“不是,袁大人,这是什么圣旨”周宪章两眼发直,这份圣旨,内容与白天那晋颁发的圣旨大同小异,可语气截然不同,白天的圣旨文体工整,而这份“圣旨”,絮絮叨叨,简直就是老太婆的唠叨话。
袁世凯板着脸说道:“周总兵聪明过人,难道还不知道这是懿旨吗”
周宪章这才恍然大悟,这道旨意,不是来自紫禁城的“圣旨”,而是来自颐和园的“懿旨”。
那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婆不是别人,正是太后老佛爷
慈禧太后没读过圣贤书,刚当上太后的时候,她连字都不会写,经过这几十年的垂帘听政,倒也能读书写字了,但写出来的都是大白话,而且,说出来的话都是从女人的视角看问题。比如,女人要是评价一个人,总是先从相貌说起,然后说到能否持家,能否让女人有安全感等等。
到了现在,周宪章终于搞明白了,为什么朝廷派了两个钦差大臣来。正使那晋,是代表皇上来的,而副使袁世凯,则是代表慈禧太后来的。
大清国是皇上与太后双重领导
光绪皇帝在台前,慈禧太后是幕后领导,袁世凯代表太后颁发的懿旨,只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颁发。
这是大清国的基本国情
周宪章慌忙磕头:“臣周宪章谢恩领旨。”
周宪章磕完头,正要站起来,忽听袁世凯又是一声呼喝:“周宪章接旨”
“袁大人,不是刚接过了吗”
却见袁世凯从袖口里又摸出一张黄纸,神情严厉,厉声喝道:“章字营统领周宪章,相貌丑陋,体弱多病,y险狡诈,胆小怯懦,连打败仗在成欢败给了山县有朋,在虎飞岭败给了大岛义昌,在义州,擅杀国家忠臣卫汝贵李鸿章说过,有圣人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哀家想,李中堂的话有道理。实践证明,周宪章言行不一,不是个好东西。此人在家一定是个吃软饭的,在外一定是个大jin臣。女孩子嫁给了周宪章就是掉进了火坑,大清国有了周宪章就将国将不国即ri起,遣散章字营,将周宪章逮捕,交部议处哀家个人意见,砍头示众,以儆效尤”
周宪章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显然,这道旨意的口气,还是老佛爷的懿旨
前后两道懿旨,对周宪章的评价天差地别,后果更是天上地下。前旨授予周宪章总兵衔,并赋予他总领朝鲜事务的大权。后旨则是要他的命
第142章 向卫汝贵学习
袁世凯左手捧着前旨,右手捧着后旨,脸上似笑非笑,似怒非怒,表情极为古怪。这也怪不得袁世凯,如果按照前旨,他这个钦差大臣就应该是一副笑脸,而按照后旨,他就应该是声sè俱厉,可他手里同时捧着两道态度截然不同的旨意,所以,袁世凯的脸sè,也无法固定下来。
“周宪章领旨”袁世凯喝道。
“我领哪道旨”周宪章问道。
“你是个聪明人,该领哪道旨,还需要我告诉你吗”袁世凯说道。
周宪章一把抢过袁世凯左手的懿旨:“臣周宪章领旨谢恩”
袁世凯顺手把右手的懿旨揣进袖口,顿时chun光满面,周宪章拿了前旨,袁世凯自然要按照前旨的意思,露出一脸的喜sè:“恭喜周总兵”
周宪章捧着懿旨,一脸的狐疑:“袁大人,太后这是什么意思”
袁世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周总兵,卫汝贵是怎么死的”
周宪章心头一惊,显然,有人打了他的小报告,而且,这个人就在他的章字营中,看来朝廷已经完全掌握了他杀死卫汝贵的情况。
“卫汝贵不是什么忠臣他没有向ri本人开过一枪,一路却是劫掠百姓,无恶不作,到了义州城下,官报私仇,向自家兄弟开枪,打死了毅军兄弟五十多人”周宪章把卫汝贵做的恶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卫汝贵罪该万死,卑职杀了他,是为民除害”
“大胆”袁世凯喝道:“盛军统领卫汝贵,忠心报国,奋勇杀敌,身先士卒,与ri寇血战,不幸光荣牺牲,朝廷认为,卫将军汝贵,是我大清国将领的楷模朝廷追封卫汝贵为一等伯,赏黄马褂,并将其事迹遍告天下,现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向卫汝贵同志学习的高氵朝朝廷也派出了卫汝贵英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