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5(1 / 2)
马嘉礼事件的主因是英国探险队未经中国zhèng fu允许,擅自闯入云南,且悍然向当地居民开枪。然而,事件发生后,英国公使威妥玛趁机向清zhèng fu施压,声言派兵入滇。其时,x jing正值多事之秋,清zhèng fu决心派左宗棠西征,全力收复x jing,难以两面兼顾,又担心英国人与俄国人联合起来夺取x jing,只得派出李鸿章与英国人谈判,签订烟台条约,向英国赔款道歉,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马嘉理事件和平解决,为左宗棠收复x jing解除了后顾之忧,清zhèng fu得以全力向西,击退俄国人,取得了晚清唯一一次对外战争的全胜。从此之后,中国囊括x jing全域,x jing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清zhèng fu在x jing的胜利,就是放在康乾盛世,也是一件极为艰巨的伟业,而在贫弱的晚清,这一胜利就显得更为耀眼。
然而,如果不把x jing与云南结合起来,单看发生在云南的马嘉理事件,整个事件的处理,清zhèng fu就显得极为屈辱。马嘉理事件原本是英国人理屈,中国人却要道歉赔款,开放口岸,英国人占尽了便宜。
一百多年来,对于马嘉礼事件的成败得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在当时,就有许多台鉴清流怒斥主持谈判的李鸿章卖国求荣。
时任兵部侍郎的郭嵩焘是站在李鸿章一方的。他上了一道奏折,力主与英国人和谈,弹劾云南巡抚岑毓英,抨击那些盲目自大封闭守旧的官僚士大夫,惹怒了清流派,被清流派冠以“汉jin”“贰臣”的骂名。
1876年冬,按照烟台条约,清廷派使团前往英国,就马嘉理事件向英国zhèng fu道歉,郭嵩焘被朝廷任命为正使,刘锡鸿为副。
郭嵩焘出使英国,再次招来国内如cháo的骂名,这一次,痛骂郭嵩焘的不仅仅是清流派了,而是举国上下朝野共愤他成了举国公认的“汉jin”
国人愤怒的,不是他代表清zhèng fu向英国人道歉,而是他出使英国,并在英国设置公使馆。
数千年来,在中国人的政治地理观念中,中国居于世界之中,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和世界秩序的主导者,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是狄、夷、蛮、戎,他们需要中华文明的教化,中国的皇帝就是世界的皇帝中国与狄、夷、蛮、戎不存在平等的外交关系,只存在中国皇帝对他们的怀柔与教化。所以,尽管管大清国在西洋人面前屡战屡败,大门被西洋枪炮一次次敲开,签订了无数不平等条约,但是,在国人的心目中,天朝上国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心理优势中国是上国,中华礼教是终极文明,那些手持洋枪洋炮的西洋人都是不开化的蛮夷,总有一天,他们会被中华文明所教化,并成为中华的顺民。
按照这个理念,大清国拒绝向西洋各国派遣使臣,因为,一旦派遣使臣,就是承认了西洋各国与大清国是平等国家,天朝上国的理论就破灭了
大清国不仅不向外派遣使臣,甚至不允许西洋各国在běi jg设立公使馆,所有各国的公使馆都设在天津,由直隶总督负责与西洋公使打交道。大清国这么做,是要表明一个姿态西洋各国没有与大清国朝廷平等对话的权力,他们只能与大清国的地方zhèng fu对话。正如古语所说,小国国王到了大国,只能算是上卿,小国上卿到了大国,只能算是老百姓。
现在可好,堂堂天朝上国的大员郭嵩焘,竟然跑到蛮夷人的英国去当公使,英国与大清国平起平坐,这完全就是败坏朝廷的威势,破坏中华文明,礼乐崩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国人想不通郭嵩焘为什么要这么做,唯一的解释就是,郭嵩焘被英国人收买了,甘心“事鬼”当汉jin。
更为可恼的是,郭嵩焘在英国“事鬼”的时候,还不老实,他写了一本使西纪程,里面满是对英国政治、文化、军事、教育、工业、科学的溢美之词,主张中国要向英国人学习。
天朝上国竟然要向蛮夷学习郭嵩焘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利令智昏,变成了一只彻头彻尾的英国走狗
国人强烈抗议使西纪程扬洋夷之威,灭天朝威风,是彻头彻尾的汉jin书籍,清廷不得已,宣布使西纪程为,予以全面禁毁。
但是,清廷没有召回郭嵩焘,他继续在英国担任公使。
支持郭嵩焘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李鸿章,另一个就是太后老佛爷
第141章 懿旨
在那个时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不仅仅有魏源,还有慈禧
这是一个历史矛盾,谁都知道,这个女人把中国拖向了深渊,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慈禧曾经力排众议,引进了照相机、电报、火车、轮船等等西洋科技,这些西洋科技,无一不被视为奇巧y计而遭到国人的强烈抵制。
使西纪程虽然被朝廷禁毁,但暗地里却在悄悄流传。
在天津武备学堂的时候,周宪章就曾经在冯国璋的书架上看到过这本书。
钦差大臣袁世凯竟然当着周宪章的面,堂而皇之地捧着一本,读得津津有味。
袁世凯抬起头来,眼睛从书本上移向周宪章,站了起来:“周总兵快快请坐。”
周宪章躬身施礼道:“袁大人一路鞍马劳顿,这么晚了,还秉烛夜读,卑职敬佩。”
袁世凯这才发现,周宪章盯着他手里的使西纪程,慌忙放下书,说道:“郭嵩焘写的使西纪程,果然是满纸荒唐言,坏我中华名教,这个郭嵩焘甘心当英国人的走狗,实在是难以理喻。朝廷禁毁此书,禁得好禁得好否则,任由此书毒害青年,流毒遗害无穷啊”
周宪章在袁世凯侧面的椅子上坐下,问道:“袁大人似乎对此书有些兴趣”
“哪有什么兴趣。”袁世凯摇头:“我只是想看看,这本书对我中华危害究竟有多大。”
“袁大人应该有所心得了。”
“有,很有心得”袁世凯郑重地点头:“使西纪程刻意褒扬洋夷野蛮之国,贬抑我中华文明之邦,把英国人捧上了天,相比之下,却把我大清国说的一无是处,满纸汉jin逻辑,这个郭嵩焘却也有些文采,明明是汉jin理论,却说得滴水不漏,此书要是流传开来,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读了,必然上当受骗,跟着郭嵩焘去当汉jin,流毒无穷啊所以,朝廷禁毁此书,禁得好禁得好”
在当今朝廷大臣里面,袁世凯的见识和能力绝对数出类拔萃的。此人城府极深,轻易不会表露自己的态度。如今,朝廷之上,对郭嵩焘和使西纪程一片声讨之声,袁世凯附和众议,并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想法。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是,在使西纪程遭到禁毁之后,他还在秉烛夜读,这足以说明,他阅读此书,绝不是要“辨明是非”
周宪章点点头:“袁大人所言极是,请袁大人恕罪,卑职也曾读过使西纪程,当然,也是和袁大人一样,是为了辨明是非。不过,卑职以为,使西纪程也有可取之处,该书介绍了西洋各国经济科技工业学术,有一些,还是值得借鉴”
“放肆”袁世凯忽然沉下脸来:“皇上英明,禁绝此书,你身为臣下,岂能为汉jin郭嵩焘说话算了,念你年幼无知,这事就到此为止,以后休要向任何人说起。”
“谢袁大人。”
袁世凯大喝一声:“义州总兵周宪章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