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1 / 2)
一声,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他完全猜到了李鸿章想说什么,但他不能不让李鸿章说出来,他是朝廷重臣光绪帝已经命人查清了周宪章的出身底细,他知道周宪章是天津武备学堂的逃兵,李鸿章容不得他
“自开战以来,将士不可谓不用命,可我大清国屡战屡败,究其原因,是老臣指挥无方,老臣愿承担一切责任。”
光绪冷笑不语,战败的责任,当然要由总理战争的北洋大臣来负这笔账,李鸿章自己不说,光绪也要找他算,只要他还是皇帝
李鸿章继续说道:“平壤之战,我军溃败千里。而千总周宪章率区区数百哀兵,奋起迎敌,与十倍ri军激战于虎飞岭,毙ri军少将大岛义昌,歼敌五百,捷报传来,我大清举国振奋,ri本闻之胆寒虎飞岭之战,必然彪炳青史老臣恳请皇上,在治老臣败军之罪的同时,表彰周宪章不世之功,以激励我大清将士,忠心报国奋勇杀敌”
“李李李中堂,你说什么”光绪以为自己听错了。
养心殿上,所有的文武大臣王公贵族都以为听错了。
他们都听说过,周宪章与北洋大臣李鸿章有过节,为此,李鸿章还把周宪章的恩师那晋下了大牢,没想到,这个时候,李鸿章竟然要为周宪章出头。
而且,李鸿章这是公然跟老佛爷对着干谁都知道,李鸿章是“后党”,今天,突然变成了“帝党”
翁同龢慌忙问道:“李中堂的意思,是要表彰周宪章”
李鸿章点头:“翁大人,我军新败,ri军虎视眈眈,将要攻我辽东。此时的当务之急,是要振作士气,同仇敌忾,拒敌于国内门之外而要振作士气,必然要赏罚分明。叶志超怯懦畏敌,指挥无方,致使我军大败,应立即逮捕交兵部议处;周宪章英勇善战,功勋卓著,应予重赏,如此,我前方将士方能万众一心,有进无退,奋勇杀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误国”
李鸿章慷慨激昂之余,忘不了讥讽翁同龢空谈误国。
“李中堂说得好”光绪大喜过望:“以李中堂的意思,朝廷该如何表彰周宪章。”
光绪搞不明白李鸿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只要能保住周宪章就行。保住了周宪章,就等于保住了他的皇位
李鸿章说道:“周宪章率部据守义州,义州是我大清国的门户,义州丢失,我大清国门户洞开,ri军即可长驱直入。臣以为,可升任周宪章为义州总兵”
载漪大叫:“李中堂差矣,周宪章现在的职位是千总,一跃而升为二品的总兵,大清国无此先例,其二,义州乃朝鲜城池,我大清国岂能加封朝鲜的总兵”
坐在椅子上一直没有说话的恭亲王奕终于开口了:“我大清向来用人唯贤,不拘一格,周宪章战功赫赫,此时又是用人之际,我看,这个总兵他当得起。至于义州吗,朝鲜本来就是我大清的属国,朝鲜的城池就是我大清的城池,何况,朝鲜现在没有朝廷,汉城的那个朝廷,是ri本人的傀儡,我大清断断不会承认”
自此,大清国不再称呼朝鲜京城,而改称“汉城”,就是不再承认在汉城的傀儡政权。
“恭亲王所言极是”光绪惊喜异常,他万万没想到,朝堂之上,李鸿章和恭亲王这两位“后党”,竟然站在了他的立场上。
恭亲王皱眉说道:“不过,有一个问题,不知李中堂是否考虑到”
“王爷请说。”
“周宪章升任义州总兵,以他的才能,必能独当一面,也就是说,他是我大清国在朝鲜最高长官,位同当年的袁世凯。此人若是忠心报国,倒也罢了”
李鸿章大笑:“王爷所虑极是。正与老臣不谋而合。老臣以为,太原总兵聂士成忠心报国,且极有谋略,此人可接替叶志超担任直隶提督,统帅辽东大军。周宪章所部归聂士成调遣,聂士成对周宪章有知遇之恩,且御下有方,料想周宪章不会有二心。”
翁同龢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李鸿章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大清国驻朝鲜的部队,以李鸿章的嫡系淮军为主,而北洋水师更是李鸿章嫡系中的嫡系。不管是淮军还是北洋水师,都吃了败仗,李鸿章的面子丢大了。
唯一给李鸿章争了面子的,恰恰就是当初得罪了他,差点被他砍头的周宪章。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但是,此时的李鸿章顾不得尴尬了
战前,李鸿章一力主和,现在,他的部队连吃败仗。这不仅不能证明主和是正确的,相反,很多王公大臣会以为,李鸿章这是故意打败仗。尤其是那些王爷贝勒们,他们本来就对汉人掌兵心存疑虑,现在,李鸿章手握重兵,却是连连败北,他脱不了要挟朝廷的嫌疑。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李鸿章比任何人都渴望一场胜利,以洗脱自己的嫌疑。
而周宪章在虎飞岭的胜利,来得正是时候。
周宪章是聂士成的部下,而聂士成是淮系将领。这一场胜利,最终还是要记在李鸿章的名下。
所以,李鸿章不能抛弃周宪章,而且,他必须亲自提拔他,以向世人彰显,周宪章是李鸿章的人,周宪章的胜利,是李鸿章的胜利
不仅如此,周宪章升任总兵后,归聂士成节制,如此一来,世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周宪章是淮系将领,周宪章坚守朝鲜义州,就是李鸿章在坚守朝鲜
如此一来,李鸿章不仅能够躲避战败的责任,而且,他还可以借此向世人宣示他战斗到底的决心,赢得国人的尊敬,提升自己的威望。
翁同龢暗骂李鸿章老jin巨滑,可又不得不佩服李鸿章的度量他不仅容忍了周宪章的冒犯,而且,亲手提拔了他。
至于恭亲王奕也跟着李鸿章起哄,也可以理解。
恭亲王这么做,是冲着端郡王去的。
端郡王载漪太跋扈了,谁都知道,他这郡王的头衔是怎么来的,可这位新贵不仅没把光绪放在眼里,也没恭亲王放在眼里。
自从咸丰帝驾崩后,恭亲王奕就是朝廷的柱石,谁都知道,没有恭亲王,就没有今天的老佛爷
载漪当上郡王才几天,就敢咆哮养心殿,你可以不给皇上面子,但你不能不给恭亲王面子。
更何况,恭亲王原本就对慈禧提拔载漪很是不满,说白了,慈禧把载漪推上前台,就是为了制约恭亲王。
载漪大喝一声:“李中堂,你要和园子里唱对台戏吗”
李鸿章默然,园子里的太后,不想饶过周宪章。
第119章 十三衙门
大清国的太后,是真正的主子,这位主子从来就是说一不二。
光绪眼巴巴地看着恭亲王:“皇叔,您说呢”
奕沉默不语,他可以斥责载漪,但他绝不敢顶撞老佛爷。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太了解那个jg明的女人了,这几十年来,堂堂大清国的恭亲王,完全被那个女人玩弄于掌骨之间,毫无反抗的能力。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被慈禧太后一撸到底,现在才刚刚爬起来。
养心殿里,归于死一般的沉寂。
文武大臣都看出来了,恭亲王、李鸿章、翁同龢这三位炙手可热的人物是要保周宪章,端亲王是要毁周宪章,看似端亲王处于劣势,但是,他的身后是老佛爷。
一个老佛爷,足以压倒一个皇帝加上满朝文武。
“你们,你们说话呀”光绪慌乱起来。他仿佛看见老佛爷的影子,笼罩在恢宏的养心殿上。
忽听殿门外响起太监尖细的吆喝:“和硕格格到”
和硕格格敏绣,头戴珠冠,身着金sè团纹旗袍,脚蹬旗鞋,大步迈入养心殿。
谁都知道,敏绣是一位火爆格格,而且,她是老佛爷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