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70(1 / 2)
暗中却又是大感惋惜。两人商议一阵,诸葛亮教陆逊继续做强攻急切之态,让张儁等人心有松懈,为朱然那部精兵以作掩护。陆逊听是有理,便是依从。
随后数日,陆逊连日发兵攻取,张颌引军把守城门相抵。两军声势虽大,但正面交锋却是极少,死伤亦是不多。张颌以为陆逊、诸葛亮无破城之法,心里松懈。一日,吴兵又是虎头蛇尾地撤去。司马懿见了,却是毫无喜色,反之一脸的异色、疑惑。张颌见了,心头一紧,遂向司马懿问道。
“司马主薄,可是心有疑虑”
司马懿听张颌问起,重重颔首,手扶胡须,凝声而道。
“我见这多日,吴贼空有声势,却又屡屡与我军在城下交锋一阵,便立马撤去。贼军如此诡谲,实在反常。”
陈泰在旁听到,神色一沉,忽然说道。
“依末将之见,此贼军并无破城妙法,却又恐强攻硬取,将大折兵马,故而如此。”
司马懿听了,眼角一抽,摇首便道。
“若有贼军仅有陆伯言一人,玄伯此言,大有可能。但玄伯别忘了,贼军还有诸葛孔明此人坐镇。诸葛孔明才智之高,非我辈能料”
张颌听言,眉头一皱,沉声而道。
“莫非诸葛孔明,暗中藏拙,却是另有图谋”
“绝非如此。依时下局势,诸葛孔明等残蜀遗臣,与东吴同舟共济,唇亡齿寒。而蜀汉与我大魏素来仇深似海。若是东吴被我大魏所吞。诸葛孔明唯有投我大魏,方能以保得其主刘禅无患。但诸葛孔明一生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宁死亦不会投于我大魏”
司马懿眼光灿然,说得煞有其事,似乎对诸葛亮极为了解。张颌听了,眉头皱得更紧,一时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陈泰神色一震,张口说道。
“两位明公不必多虑。时下我等只需保得东福无失,便可完成陛下的令旨。贼军若何,何须多去费心”
司马懿闻言,眉头一皱,微微摇首,这陈泰还是入世未深,不知兵法之诡。这时,张颌面色一沉,眼光凌厉与陈泰谓道。
“玄伯此言差矣。两军对阵,当需知其谋,方可制胜克敌诸葛孔明乃百里之才,才谋百出。所谓事出反常必有诈也。贼军多日虚张声势,暗中必有谋略。陛下之令,虽只教我等把守东福,但其中所意,乃是要我等抵御陆伯言的大军,使得陛下无后顾之忧,能倾势攻打吴县,一举平定伐吴之战玄伯如此松懈,势必酿成大错”
陈泰一听,顿时心头一揪,方知其中利害,连忙拱手告罪。张颌摆了摆手,遂向司马懿望去。司马懿眼眸眯缩,两人目光对视,似乎都有相同的忧虑。司马懿神色一凝,问道。
“将军是否怀疑贼军暗中已调拨兵马,往吴县救援去了”
司马懿此言一出,更是应证了张颌心中的所虑。张颌重重颔首,与司马懿谓道。
“司马主薄所言,正合我之心事。”
张颌话未已,一旁的陈泰便急急说道。
“可是,贼军若取近路,通往吴县,必要先过平阿,如此一来,东福乃是必经之处。贼子如何能凭添双翼,从而跃之”
司马懿闻言,冷然一笑,与陈泰谓道。
“世上绝无必然之事。贼军深熟吴郡地势,或有暗道、捷径,从而进之,万不可掉以轻心而依我所见,贼军连日虚张声势,所意乃在吸引我军注意。因此若我所料无误,十有七、八应是如此。”
张颌听言,眉头皱得更紧,带着几分急躁向司马懿问道。
“那依司马主薄之见,我当若何”
司马懿抖数精神,脑念电转,疾言厉色而道。
“我军不熟地势,若要贸然寻索,必定多耗时日。依我之见,将军当一面派人日夜兼程,通报陛下,教陛下早作准备。陆伯言大部人马皆在此处,调拨而去的兵马,必不会多。只要陛下能早料此事,有所提备,诸葛孔明之计,便将功亏一篑同时,我军却又将计就计,与陆伯言的大军在此纠缠,松懈其心”
张颌闻言,眼中连射jg光,颔首应道。
“司马主薄所言极是我这就立马速去调拨”
张颌说罢,陈泰神色一震,主动请缨。张颌见了,想陈泰虽少经战事,但才思敏捷,能够随机应变,更有急智,便教陈泰立马收拾行装,待夜里初更立即出发。这时,司马懿忽然心头一抖,疾声叫住准备离去的陈泰。
“玄伯且慢诸葛孔明素来料算如神,必会有所防备。你若要去,可分两部兵马而去,教一部先行,看其动静。若果中了贼军埋伏,你大可趁乱而去”
陈泰猛地叫住脚步,便听得司马懿在后如此喊道。陈泰不禁脸露疑色,暗道司马懿过于多虑,杞人忧天。
不过张颌却是脸色一紧,煞有其事地颔首向陈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