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寒士谋 > 分节阅读 21

分节阅读 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千兵马”

见到文翰、周珑的目光全集中在自己身上,关羽大笑:“哈哈哈,这半月与不凡交手,不凡的武艺虽然不高,但套路却是高深莫测。特别是那套太极,有阴阳融合的态势,吾正想经历一番死斗,领悟一番。即使汝等不提,吾也定要不凡带上。”

关羽迟迟不肯表明入伙,文翰知像关羽这种心高气傲的绝世虎将强迫不得,只能尊他之意,让他自己选择。否则,只会反得其所。

“如此,我便更有把握把这次的危机转为一次大机遇。”文翰心中怦然而动,身旁有关羽这一虎将在,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最起码,到时候与贼子斗将,有关羽在,几乎是赢定了。

“好了。天色已晚,我等早先回房歇息。明日,云长哥哥陪我到杨长史府中,我还要找他要那五百兵马。”

今日忙了一天,文翰略有倦意。三人又聊了几句闲话后,各自回房。

第二日,文翰早早起床,出了房间正想叫起关羽,走到后院,却见到关羽已在后院舞起太极的招式。文翰与关羽两人耍了数遍太极后,见太阳当头,猜那杨长史应已起床,大概就在军营之中。

文翰、关羽昨夜便备好马,两人骑上马匹,向解县军营的位置纵马而去。

文翰、关羽来到军营,果真那杨长史早就在等候。不过,文翰见杨典脸色不好,与他说话也是支支吾吾,问他问题,答得也是含糊不清。当杨典领着五百兵马来时,文翰明白了为何这杨典表现如此怪异。

这五百兵马,大多是上了年纪。要不就是年不足十五的小毛孩。有些还是伤残之兵,手足不齐。

文翰气得连连发笑,对着杨典说道。

“杨大哥,这就是你给我找来的兵马莫要说杨县令那套说辞。你我心中明亮,又经历过生死,就别虚情假意了。”

文翰话中,没说指杨鸿,而是特别说是杨典为他找来的兵马。这话中有话,黄乐之战中文翰于杨典有恩。文翰这是暗指杨典,不识恩情,忘了旧人。

“文贤弟啊。洒家已尽最大的努力啦不知汝是如何得罪我家主人,我家主人昨夜特别吩咐,给一些老得动不了,伤得快要死的兵马给你。洒家选了好久,这已是最好的老弱残兵了。文贤弟,汝就将就用着吧。”

杨典苦着一张脸,心中对文翰有愧疚,却又不能反抗杨鸿的意思。正是左右为难。

文翰的脸顿时冷了下来,转过身子,面对面眼睛直直地盯着杨鸿:“将就一下杨大哥,试问我的命能不能将就

杨县那三千贼子,是如何骁勇难缠,莫要说杨大哥你不知道。这次杨县令命我去剿匪,摆明要我的性命,难道你真的见死不救当日黄乐怕杨大哥夺他位置,半路截杀于杨大哥。我虽人微力薄,但为了杨大哥也愿抛出性命,设下计谋,才得以杀死那黄乐。

杨大哥,现今高位,就忘了旧人。罢了,罢了。权当我文不凡命贱,惹了权贵,送去性命。怪不了别人,杨大哥,我这就接兵符,免得让你受连累,被杨县令责骂。有什么好怕,脑袋掉了不就大个疤杨大哥,愿下辈子再能与你一同杀敌沙场。你快快把兵符给我,莫要慢了县令大人的托付”

文翰眼睛红润,声色俱悲。他的每一句话,都犹如一道利剑,狠狠地刺入杨典的心灵。原本杨典硬起的心肠,此刻正受着良心的折磨。

“够了莫要再说了”

杨典大声一喝,抓起文翰的手,连呼出几口大气:“洒家杨典,一生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贤弟于洒家有恩,救过洒家的命洒家若是再要为难汝,那洒家便真如那猪狗不如的畜生贤弟,汝稍等一会,洒家这就帮汝挑选五百精兵”

文翰知杨典是性情汉子,这一说把杨典说得无脸面见人。杨典令了一声,让这五百老弱残兵散去后,又急急离开看是去为文翰挑选精兵。

这一幕,旁边的关羽看在心里,连连点头。想着文翰平常为人定是重情重义,这杨典竟为了他,违抗主人之令。在东汉末期,正是封建时代,奴役思想泛滥,主仆意识十分之强,仆人很少会顽抗主人的意思,在他们眼里主人便是他们的天。

此时对于杨典来说,他的良心战胜了他的主仆思想。

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后,杨典找来了五百个壮士,这五百人个个身体健硕,身高平均在六尺以上,肌肉发达。杨典平时注重练兵,这五百人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精兵。刚才一时头脑发热,只想着能救文翰性命,便把私藏家伙拿了出来。

“文贤弟啊,这个个都是洒家的家底啊,汝可要照顾好咯。等汝凯旋归来之时,这五百精兵定不能少一人,否则洒家可是要与汝拼命。”

杨典的心在滴血,若不是杨鸿严令他不准带兵帮助文翰,杨典一定亲自带领这支精兵。毕竟是自己花了大心血,给谁带都觉得不放心啊。

文翰没想到杨典竟然如此重情义,看这五百壮士孔武有力的样子,文翰便大概猜到这是解县军营中最为精锐的五百人。

文翰真情真意,郑重地向杨典一鞠躬,话语都有些颤抖:“杨大哥今日借兵之情。吾文不凡没齿难忘,日后定报答杨大哥之恩”

第三十章 杨县徐晃

杨典见文翰流露出真感情,也被其感染,望着天空:“文贤弟,洒家是一武将,不懂得何为大义。一直以来,主人叫洒家打哪,洒家便打哪。主人叫洒家做什么,洒家就做什么,从来不会反抗。

那日,文贤弟在望月楼所说之话,所做之诗。不知被哪个好事之人,写成文章传了出来。现在整个解县都知文贤弟之大义。贤弟口中,民意以驱动天下,洒家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

古往今来,天下只凭皇帝之家、豪门世族之意愿驱动,哪里轮到吾等寒门百姓。就是从听到文贤弟这话开始,洒家开始会动脑想事情。也开始明白,洒家,也有着意愿”

杨典最后那句,不正点明那时的寒士,盲目服从士族这一现象吗。

意愿,有些寒士连何为意愿也不知道。

或许说,不敢有

现在的文翰,还不清楚,那日他在望月楼所言所欲造成的旋风,将会有多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