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1 / 2)
是黑色,而在海水的重点的确有许多白色的光点。李淑情凑过头来,看了一眼,骂道:“这不就是太阳光照射到海里形成的光斑吗“
南新摇摇头,否绝道:“没那么简单,我们想回去,我得将这个照片放大了看”。
于是我们三人开车便回了李淑情家,刚到家里南新便迫不及待的开了电脑,不一会儿一张发大了数倍的黑白照片从打印机里冒了出来。
我们这才看清,这些白色的光点并非什么太阳光形成的光斑,而是一些很细小的浮游生物。我以为这就完了,南新似乎还是觉得不对,立即又对这个光斑局部放大,等又放大了数倍的照片出来的时候,我们三人顿时傻了,这居然是一只长的很细长类似于蚯蚓又像蛇的生物。
我看了半天,也没发现这是何种生物,便问道:“这是什么生物,怎么从来没见过”。
南新倒是一脸惊讶,死死的盯着这个古怪的东西看了半天,突然用一种很冷的腔调说道:“这。。不就是我从后主鬼陵里偷来的那个金蚕吗”
我顿时大惊,立马让南新将那金蚕拿出来,一对比,果然他妈的一模一样,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照片上的金蚕虽然只有2只眼睛,但它的眉心却有一条细细的黑缝,我猜想它将第三只眼睛给闭了起来。
我们三人面面相觑,这怎么回事难道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赵匡胤和李煜的墓穴里的陪葬品,怎么可能出现在这海底城邦里
南新立马将照片的上的图案输入电脑,希望可以百度出什么内容,但我发现对此毫无检索的信息,也就是说这东西在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
我觉得不信,下意识的掏出笔记本想找到关于金蚕的记录,可我翻过来翻过去,却只找到一句和蚕字能沾上边的句子,便是司马迁史记记载,蜀王本纪中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意思大致是说蜀国的这些国王,都是可以长生的。
这里面勉强有个“蚕丛”中蚕字,李淑情顿时苦笑看着我,一脸的奇怪表情,估计是骂我你还真能扯,有个蚕字就是相关信息。
我心说这样也的确有些勉强,但这是我唯一可以在笔记本上找到的信息了。
倒是南新却很以为然,细细道:“你还别说,还真可能是”。于是,他立马在百度里输入“蚕丛”二字,顿时百度百科上便出现了一大串的记载。
我稍微的总结了一下,大致是说:蚕丛何许人也他是“蜀”的化身,是中国华夏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是古蜀国第一个蜀王。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文中感慨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他说的是传说中的古蜀国。
、第101章 考古学家2
我们立马吸了一口凉气,这样说来,这金蚕还真是这么回事,难道这海底城邦与古蜀国有关
相传古蜀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夏禹时期,巴蜀之地就出现了高度文明的农业文化,蚕丛氏也是出现在那个年代,相传蚕丛氏第一次将养蚕技术在中华大地传播开来,于是便开始了中华三千多年的蚕文化。而根据史记记载,古蜀国的这些首领,都能有几百年的寿命。蚕丛之后的鱼凫首领,也活了几百年,至于为什么,史记并无多余记载,只是说他们都可以神化不死。
李淑情却不以为然,可疑道:“古时候的先民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统治,常常神话氏族的首领,还用一些残酷诡异的祭祀手法来蛊惑和奴役民众。这史记记载的也就是传说罢了,没什么历史依据,也没什么可信度”。
我倒是很同意李淑情的说法,这些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往往的确会用一些荒缪的传说和谎言神化自己,说自己上天派来的神灵,这种故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笔笔皆是,不足为奇。
但南新却觉得这传说可能是真的,换种话说就是它可能有它夸张和神化的一面,但绝对当年肯定发生了什么,否则你们如何解释这三眼金蚕为何会在海底怎么说也应该是在巴蜀地区啊
我想想也觉得有理,一时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宁愿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反正我们都是外行,我们得找个古文化方面的专家来鉴定鉴定。
可找谁呢
南新说他有办法,他家里认识很多这方面的专家。于是2话没说便匆匆出门去了。我们等了他到第二天早上这鸟人居然还没回来,我还心说他不会出事了吧,不过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这鸟人一脸风尘的冲到了我的面前。
我刚吃完早饭,看到他这个样子,心里一顿,说道:“先喝口水,等等再说”。
南新立马拿起桌子上的茶壶一饮而尽,大声说道:“我在南京找到了几个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我已经联系好了,我们等会过去”。
于是我们随便收拾了一下,便依照南新给的地址,来到他说的地方。尼玛,就是南京大学嘛我还以为多神秘呢
我们要找的是南大古文化史的教授王明,听他说这教授研究巴蜀古文化已经有50年了,于是我们下了车,等我们的居然是上次我们见到的姚歆女博士。
南新一看见她,便跟个炸弹一样飞了过去,立马大献殷勤,嘘寒问暖,生怕自己招待不周。不过姚歆根本没有鸟他,看见我来了,便上前笑道:“好久不见啊,我听王教授说你们有事找他,叫我来接你们“。
我们点了点头,便跟着她来到一个古文化研究院委,随后便自己走了。我们敲了门,里面传来一阵很苍老的声音,我便开门进去,只见一个小老头满头白发,拿着笔坐在一堆书籍后面,看见我们,憨厚一笑,说道:“小南子,你来了啊,怎么你有什么事啊”。
我心说原来你小子认识啊,想到当年我们问这小子怎么考到南大,你这成绩这么烂也能进南大,这小子闪烁其词,直说是运气,现在开来不仅是运气这么简单了。
南新立马迎了上去,相互寒暄了一句,南新立马进ru正题,将我们手里的几张照片递了过去,这拿着老花镜一看,顿时大惊,一把抓住南新的手,急急问道:“这东西,你哪里拍到的”
南新被他一下,也不好实情告诉他,就说这是自己无意间弄到的,就想问问,这照片上的水里的游的三眼蚕,和沉在水底的古城是怎么一回事。
王明老教授暗虚了一口气,定了定神,直直摇头,说道:“这东西不得了,不得了。我研究了巴蜀文化几十年了,也没见过这种照片。”于是指着照片上的那个三眼蚕便说道:“按照华阳国志记载,出现蚕应该是古蜀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第一位领袖蚕丛发明的养蚕技术,这整个中国才开始了漫长的养蚕文化。蚕的种类很多,但众多蚕类当中却有一种三眼蚕,我们也称“目蚕”。这种蚕是一种变种,是一种食肉蚕,特别爱吃自己的同类,而且是一种有毒的蚕。据一些野史传说,这是蚕丛氏统一巴蜀四川之后,许多亡国的士民冤魂不散,回来报仇,便纷纷变成这种三眼蚕来破坏蚕丛氏的居民辛苦养出来的丝蚕,于是毒素很快在丝蚕之间传播开来,到后来便成了人传人的局面,于是一场极大的瘟疫在整个氏族爆发开来。后来不知道蚕丛用了什么法子,三眼蚕便没了踪影,其后几千年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蚕类。想不到居然出现在了一片汪洋之中,这些蚕也是水生动物“
、第102章 考古学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