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9(2 / 2)
“也无”既然已经是不客气了,吴世恭就不介意不客气到底了。现在辽东的每一点人和物都是宝贵的,吴世恭不会让杨振肆意浪费,就算是他的动机十分高尚都不行。
“哎”杨振长叹了一声,他向吴世恭拱拱手,也不再多说什么,就想要扭头就走。
“等等”吴世恭想要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努力,他最后劝道:“现在辽东兵力已不足,你如此做,虽可博得一个身后名,但于朝廷何益于天下何益肆意妄为而已。留下,从长计议吧”
杨振点点头,同意吴世恭的说法。他又不是一个傻子,知道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是万中无一。可是杨振的心中也是很委屈,他苦涩地说道:“军令如山啊巡抚大人勒令末将不得停留,要即刻出兵。”
“那”吴世恭一听这话,就觉得有些希望,他连忙说道,“那杨副将稍等一会儿,就在此处停留一晚,等本官入山海关劝说一二,最起码不能让你的部队白白的去送死。”
杨振想了一会儿,有些犹豫地答应道:“那好末将就等到明日午时。盼着吴总兵有好消息。”
吴世恭立刻把汝宁军留给了余继指挥,让其把部队安置在山海关外明军的大营中,接着,他就带着自己的亲兵,叩开了城门,入内去寻找巡抚方一藻和监军高起潜了。
而方一藻和高起潜也早就得知了汝宁军的归来,他们已经聚起了城中文武,并派人到城门口相迎吴世恭。毕竟归来了这么一支明军,而且人数又是这么的庞大,这让这些天都难以入眠的方一藻和高起潜都是大喜过望。
可是一见面以后,双方顿时爆发了激烈地争吵。吴世恭当然把自己的计划托盘而出,而方一藻和高起潜则是竭力反对。他们都被洪承畴的惨败给吓坏了,根本不敢再派出一支如此庞大的明军,要不然,再来一次惨败,明朝在辽东可真的要唱空城计了。
再说,方一藻和高起潜都是绝对支持吴三桂的。吴世恭来个分庭抗礼已经是难以容忍了,他竟然想要夺取吴三桂的一部分部队,并想掌握辽东的主要军权,这无论如何都是方一藻和高起潜绝不会答应的事。
双方是唇枪舌剑,吵了一个天昏地暗,到了最终,吴世恭见今晚也吵不出一个结果,于是也是退而求其次,要求最起码应该取消杨振救援松山的命令。
在吴世恭看来,多保存明军在辽东的兵力,也符合方一藻和高起潜的利益,只要向他们解释清楚,他们应该会取消这一荒唐的命令的。
没想到方一藻和高起潜的脑子里是相当清晰,所以他们断然拒绝了吴世恭的请求。而在这个问题上,吴世恭对这俩人绝对就是鸡同鸭讲。方一藻和高起潜可都是政治人物,所以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对于方一藻和高起潜来说,只要他们派出了兵,证明了他们是努力去救援松山的,那就可以向崇祯皇帝交待了。至于这样的派兵是否可行杨振的死活又是如何这俩人根本不会去关心的。
说到最后,吴世恭也终于被惹毛了,他开始拉一派打一派,对高起潜苦劝道:“高公公本官可是出身自与国同休的勋贵之家,而你是天子内侍。这大明朝有个安危,皇上有个安危,咱们俩就是想跑也跑不掉。不像是那些文官,他们的后路可是挺多的啊”
高起潜一听这话,也苦着脸难以开口。吴世恭这道理挺对,可是现在的高起潜也是骑虎难下。
不过这话也立刻把在座的文官们都给激怒了。兵部代表张若麒立刻叫嚣道:“鄙夫尔竟敢公然挑拨君臣,居心不轨该杀该杀吾将弹劾你弹劾你”
“弹你玛德头啊”吴世恭立刻发挥出他的嘲讽技能,“太祖爷祖制,领军本应就是出自五军都督府,而文官就不该插手兵事。而现在又是如何文官不仅把手伸至军中,而且昏了头竟然来指挥军队了。有什么仗你们指挥的好把我们这些总兵官都当成了小卒来耍了。告诉你:你们文官最多决定该不该打而如何打在什么时候打都应该由我们武官而决。这才是太祖爷文武相制的本意。而你们现在都要把武事都给把持了,到底是有何居心是否把文武事都吃抹干净以后,再把皇上的权利都抢过去你们才是造反吾也将弹劾你”
第七百七十八章荒唐的花絮
这样的口舌之争基本上都是毫无结果的,而迎接吴世恭的聚会也变成了不欢而散。出来的时候,天色已晚。被初秋的晚风一吹,吴世恭也舒服了许多。在刚才,确实有种很压抑的感觉,仿佛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吴世恭也纳闷了。那方一藻和高起潜就是有千条万条理由,不同意自己的救援计划倒也罢了,可为何要让杨振去送死呢
难道他们不知道,失去了杨振这三千多兵马,本已空虚的辽东将更加空虚。难道方一藻和高起潜不怕清军趁胜追击,攻打下宁远城和山海关吗这不是为了区区的政治目的,而把自己的脑袋系在了裤腰带上了吗真不知道要愚蠢到什么地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啊
“大人大人”
吴世恭被连声呼唤声所惊醒。一见吴世恭看向了自己,呼唤的周俊吾说道:“大人学生已经擅自下令,派人快马回汝宁,报平安了。”
“啊呦”吴世恭一拍自己的脑袋。这时候的他才想起,进城后自己一直在为杨振之事忙绿,根本没想到要在第一时间向家中报平安。于是他微笑地向周俊吾点点头,道:“是我疏忽了。麻烦思德了。”
“应该的”周俊吾犹豫了一会儿,又开口提醒吴世恭道:“方才堂中众位文官都对大人口出恶言。虽大人机智,口战群儒不落下风,但怕转身这些文人就向朝中弹劾,众拳难敌,望大人早做准备,要先上奏章辩驳一二,再派人携重礼至朝中诸公之处多加解释。”
周俊吾这个提醒是好心。他为吴世恭想出的化解方法也是常用的套路。可是吴世恭却摆摆手,道:“既然我敢说出口,就没怕过他们在我背后使什么幺蛾子。我会寻路上达天听,等会儿回府后,要麻烦思德为我好好参详。”
“那是一定”听了吴世恭早有准备,周俊吾也有些放心了。
“思德你别担心。我这是最后努力一把,只是看着杨副将和那些在锦州、松山守城的儿郎太可怜。如果皇上和朝廷真的不在意我,最多半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