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419

分节阅读 41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肇基所说的倒是实情。因为要与精悍的清军打仗,对辽东的粮饷供应向来就是优先。虽然像以前马文龙这种旁系的军将和辽东卫所军户可能供应不全,但是对战兵向来是敞开供应。尤其是以前因为缺粮饷导致过蓟辽总督被哗变士兵俘虏、自杀事件以后,朝廷是更不敢为难这些将要与清军作战的部队了。

既然如此,吴世恭倒也有兴趣与刘肇基多聊上几句,于是他又问道:“那刘总兵,在下还有一处为难想请教。这次在下带来的辅兵、战马太多,军需处领用的粮草总有些不足。刘总兵是本地人,知否哪处可买上一些粮草”

这次在朝廷调令中,是征调汝宁军的七千人马,而马匹也是以一千匹来计算的。而依照明朝的规矩,出征的部队不管人数有多少,都将以调令上的人马数为准供应粮草。如果带的人太多,那就要带兵的将领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而汝宁军此次出动了一万七千人,马匹更是超过了一万匹。尤其是马匹的草料,那一匹马需要的分量足以相当于三至五个人,所以汝宁军的粮草供应相当紧张。

虽然洪承畴确实很照顾吴世恭,在他的手令中,给予了汝宁军一万人的半年军饷,再给予了一万人一个月的粮食、二千匹马一个月的草料,可这些都不满汝宁军所需的半数。

所以吴世恭就想要使用携带的银两购买上一批,补充粮草的供应,再增加军中的储存。可这人生地不熟的,根本不知道去哪里购买这么多的粮草,因此趁着这机会,就想请教常驻本地的刘肇基。

“那吴总兵所需多少如果少量,在下军中可匀出一些。”刘肇基客气道。

“粮五千石,草料五十万束。”

第七百二十二章有烦恼有动力

“这么多”刘肇基惊讶道。

“不为难刘总兵,就按市价购买,现银交易,绝不赊账。”吴世恭说道。

“吴总兵为人在下肯定相信。可是告诉你一句,这辽东虽然军粮不缺,但都是军中所需。虽然在市面上能够流出一些,但绝没有吴总兵所说的这么大的量。如果你想要,只能从本地军将手中购买了。他们都拥有关内外大量的军屯,还有军户为他们耕种,手中都有巨量的粮草。”

“那太好了。如果不麻烦的话,刘总兵能否给在下牵个线在下也绝不会忘记刘总兵的好处的。”

“这样啊”刘肇基犹豫了一下,接着对吴世恭说道,“那你要到祖家或者吴家购买了。”

“祖家吴家”吴世恭牙花一酸,真是冤家路窄啊

看到了吴世恭的为难,刘肇基笑道:“吴总兵您也莫把那些事放在心上。那些粮草放在库中也是等着发霉,咱们辽东又是兵多民少,没这么多人去买粮,所以祖家和吴家不会拒绝,就是那粮价折扣不了多少。”

其实刘肇基说这话还是有把握的。毕竟就是与吴世恭关系最糟糕的吴世恭,他也只是与吴世恭有些私怨,完全称不上是生死大敌,因此,在巨额的利益下完全没有斗气的可能。

再说,不卖给汝宁军粮草又对关宁铁骑的那些军将有什么好处呢除了把汝宁军逼成死敌以外,各方毕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汝宁军饿死。

之后,要么总督洪承畴再拨发粮草,使得关宁铁骑的粮饷补给减少了份额。要么索性在吴世恭一怒之下,带着汝宁军返回汝宁,不过这样一来。难道让关宁铁骑单枪匹马面对清军在这个时候,他们怎么样也不会把事做绝,把一支得力的友军给活生生地逼走的。

而吴世恭看到希望,倒也不能再拂了刘肇基的好意。于是他连忙笑道:“在下惭愧,只有麻烦刘总兵一顿了。在下还有许多问题要向刘总兵请教。”

“休得客气。贵客盈门,不胜欢喜”刘肇基立刻欢迎道。

吴世恭连续第二夜较晚回府。而在酒桌上,吴世恭的所得甚多。

除了更了解两军情况以外,吴世恭基本上确定了,在辽东,只要有银子。从市面上获取粮草的难度不大。因为辽东一直有着朝廷供应着充足的粮草,而且关宁铁骑的这些军将又在辽东开垦了大量的军屯,而那些军屯收租上来的粮草根本没地方消耗,所以那些军将的家中就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其实他们正愁着想要找买家呢。因此。辽东的粮草根本不是紧俏商品。

至于刘肇基今天宴请吴世恭的目的:希望两军在去宁远途中守望相助,并在以后的作战中也相互扶持。而吴世恭也正有此意。所以俩人就一拍即合。立刻达成了攻守同盟。

不过在回府途中,吴世恭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看眼前的情形,明军统帅洪承畴明显是想要把清军拖入持久战。就是情况一切顺利,顺利地把粮草、补给运送进了锦州城,那清军的主力也根本没有损耗,他们威胁也没有得到消除。很可能会造成汝宁军长久地滞留在辽东。

如果那样的话,不提长期购买粮草的巨额费用,只说粮草的供应一直把持在外人手中,那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很容易被外人掐住脖子。要知道。就是最善战、最精锐、装备最先进的部队,只要没有了粮草,那也只是个任人宰割的下场。

真是烦恼不断啊到了现在,吴世恭也有些后悔自己来到辽东。本以为是一场速战速决,没想到变成了长期滞留,这又是一次判断失误。不过也怪不得吴世恭判断失误,因为谁也料想不到,明军的目标是要去救援锦州,他们却能够慢吞吞地耐住了性子,这救人如救火的俗话在这里就不再起作用了。

不过现在再后悔也没什么用了,吴世恭已经来到了辽东,也只能够既来之、则安之了。而冷静下来的吴世恭立刻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如果汝宁军要在辽东长期驻扎,那一定要解决粮草的供应问题。而像现在这样依靠朝廷的发放,那也只能够幻想那些大人们大发慈悲了,需要他们不扣克,而且按照汝宁军的实际人数来发放。而按照吴世恭对朝廷官员们的了解,除非他们立刻是雷锋附身,否则绝无可能。

那么汝宁军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力更生了。要做的事也很简单,同样建立军屯,保证汝宁军的粮草供应。

而到了这个时候,吴世恭发现自己以前的一个误区。他本来以为关外不是草原,就是不毛之地,根本没想到辽东有着优质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