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2 / 2)
没想到,那个官吏的口气是十分的强硬。他让吴世恭先把欠的钱粮上缴清楚再说。吴世恭如果有什么委屈,完全可以到布政使衙门、巡抚衙门,甚至到京城里去上告啊。
当然,那官吏在说话的过程中,也隐讳地说了许多双关语。可是,吴世恭根本没有听出来,就算是他听出来了也不会听懂。
吴世恭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先还了这笔欠粮再说。他把粮食折算成了银子,再加上给这个官吏的辛苦费,一共算成了七百两银子,给了这个官吏。
吴世恭这样的考虑,虽然也有李兵备道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缘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现在是很看重自己这个署理千户的官职,因为他现在的一切,都立足于他的这个官职的基础上的。他并不想让一些莫明其妙的事,把自己的这个官职给搞没有了。所以,还是花钱消灾吧。
吴世恭是不知道,那赵铭老头和李兵备道派人来找自己的目的是相同的。那是因为,吴世恭在过年的时候,根本没有给赵铭老头和李兵备道这两名上司送年礼。
这就充分证明了官场小说里的一句名言:上司对哪个下属是否来送礼他可能不会记住。可是,对哪个下属不来送礼,他肯定会记得很清楚,而且印象深刻。
那赵铭老头,倒还用了个过得去的理由,变相地从吴世恭这里,要到了自己的年礼。吴世恭也没有发觉这里面有什么不对。
可是,李兵备道那里,根本就是用讨要千户所欠粮的理由,让吴世恭识相点。如果吴世恭识相,拿出个二、三百两银子,作为李兵备道的年礼。那前千户的欠粮,李兵备道也就准备这么装糊涂下去了。
可是当那个官吏回去禀告了以后,李兵备道就立刻吧吴世恭给恨上了:这吴世恭情愿拿出七百两银子来还朝廷的欠粮,也不肯拿出二、三百两银子送给李兵备道私人。那他的眼里还有没有自己这个上司啊
如果吴世恭知道自己多花了银子,还要遭受上司的记恨,不知道会不会被气得吐血
在京城兵马司的时候,张克全师爷都帮吴世恭把这些人际交往的事情都做妥贴了。吴世恭也根本不需要co这份心。因此,吴世恭也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不过这么一来,吴世恭身边的现银就不多了。吴世恭现在还不想动用岳父薛濂送来的一千两黄金。这些黄金是吴世恭准备的最后的贮备金。
第九十三章军民矛盾
在吴世恭和薛永利的强化训练下,马队和兵丁的训练成绩是大为进步。到了三月的时候,在拆除了木栏杆之后,这些兵丁也能够在号令中,勉强地沉着shè击了。
而兵丁现在shè击的就不是空枪了。他们要完全按照火铳的装填程序,装填子弹。然后,在马队冲过来的时候,向着马队头顶上shè击。而马队面对头顶上飞过的子弹的“嗖嗖”声,也能够做到自己的动作不变形了。
吴世恭也知道:虽然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训练还没有造成兵丁的死亡。但是,在这种训练中,也早晚会出事的。对此,吴世恭只能够是十分地无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吧
但是,却有一件事让吴世恭很高兴。他们这些人中,终于有人会开炮了。
吴世恭招收的那几个工匠和学徒,出于技术人员的爱好,又在见过怎么开炮的几个薛府护卫的介绍下。他们摸索摸索着,竟然真的把炮给打响了。
这让吴世恭是喜出望外。他立刻把这些工匠和学徒组成了炮队。并且把他们的军饷全部提升到和马队一样的,每人每月三两的水平。吴世恭还任命了工匠中,首先摸索出来开炮技术的,一个名叫梁辉的作为炮队队长。
不过,让吴世恭有些遗憾的是,炮队就这么几个人,最多也就能打一门炮。而吴世恭现在这里有四门炮呢。会开炮的人手还是太少了。
于是,吴世恭又在千户所,招收了五十名十五、六岁的少年。吴世恭已经不敢再招收千户所的壮劳力了。因为,再招收壮劳力的话,就要影响千户所的农耕了。
这次吴世恭招收的少年,用的是招收家仆的名义。所以,这些少年除了在吴世恭这里包吃包住以外,每年也就给他们五两银子的年例。
吴世恭从这些少年中,挑选出三十名,作为炮队的辅助人员,并且要求梁辉他们教会他们开炮。吴世恭把这些少年就是当成炮队的预备人员培养的。
另外二十名少年,吴世恭就让他们照顾马匹。现在,马队的人员虽然拿着高军饷,其实都十分的辛苦。他们除了在白天训练骑术和照顾马匹以外,在晚上还要爬起来,给自己的马匹喂食几次草料。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俗语,那就是“马无夜草不肥”。这俗语说的道理就是:如果马匹在晚上不喂食草料的话,是会落膘的。
而有了这二十名少年照顾马匹之后,马队的人员就可以集中jg神,投入到训练里去了。当然,这些少年也会接受一些最基本的骑术训练。他们也将是马队的预备人员。
可是这么一来,吴世恭身边的现银却更紧张了。而且,千户所和地方上的矛盾,却在不知不觉中显了出来。
在开chun以后,一场chun雨都没有下。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判断,今年遭受旱灾已经是肯定了。现在无非是看老天爷开不开眼下几场雨,使得灾情有所缓解而已。
那齐县令已经在县城做了好几场法事。反正是和尚道士、神汉巫婆齐上阵,对着龙王爷不断地威逼利诱。
而县城里的粮商也闻风而动,他们纷纷囤积粮食。那粮食的价格很快就涨到了每石四钱五,估计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会突破每石七钱。甚至灾情再严重的话,突破每石一两都有可能。
而那姚员外在陆陆续续地交付给了吴世恭九千多石粮食以后,看到了粮食价格飞涨,一开始还拖延着交付。后来看到了情形不对,就彻底和吴世恭摊牌:不愿意再交付剩余的粮食,要结束这次交易了。
这倒不完全是姚员外的人品不好。当时的士绅,在做生意的时候,尤其是交易的对象是本乡本土的,还基本上都是挺讲信誉的。
可是,姚员外自己的余粮,都基本上卖给了吴世恭,剩余的粮食,都是他从其他士绅那里拿来的。而现在粮食是这么高的价格。姚员外也不能够做亏本的生意啊
可是吴世恭也知道了粮食价格飞涨,他怎么会同意姚员外中止这次粮食交易呢于是,吴世恭亲自带着人找上门去,和姚员外大吵了几次。到了最后,姚员外索xg对吴世恭来了个闭门不见。
吴世恭是怒火中烧,立刻到县衙,把那个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