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武大帝 > 分节阅读 108

分节阅读 10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罪臣亦不知他的去向,自他离开寿春后,就没有消息了。”

张汤从伍被的交代中得知,刘安已经自刎,刘迁含恨自杀未遂,宫中一片混乱。他忙请宗正持汉节进宫,搜捕余犯。

汉军很快地控制了王宫各处,上自太子,下到宾客、宫女、黄门数千人,被一一拘押。

一连数日,汉军在伍被的引导下,搜遍了王宫的各个角落,获得了刘安父子谋反的大量证据。

张汤、公孙贺当下将行辕从太子府移至王宫。依照职责,公孙贺派遣人马,分赴城内大街小巷,张贴安民告示,广张皇上盛意,要百姓安居乐业;张汤和宗正则专事审问刘迁。

刘迁的剑伤很深,虽经治疗,但尚未好转。他被人抬进审讯室时,面色苍白,目光暗淡。

依照程序,宗正先向刘迁出示了汉节,表明他们是秉承皇上的旨意前来查案的。

刘迁像一头受伤的狼,目光中充满了忧伤。现在面对死神的催促,他的心被怨愤、被悔恨撕裂出更深的伤口。他恨刘彻,凭什么万里江山就驾驭在他手里;他怨父王,若不是他优柔寡断,何致今日失败;他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杀了刘建,以致让他告密得逞。

从王太子到阶下囚,他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驱使、所掌控,他并不明白,其实这力量就是他对权鼎的欲望。

他与张汤阴沉的目光相撞时,内心骤然生出不尽的恐惧,他忽然幻想刘氏的血缘亲情能为他带来一线生机。

刘迁怀着这样的心境,对所犯的罪行没有丝毫隐瞒。他的声音很低,常常不得不在张汤的追问下复述某些事件的细节;他不善于言辞,话说得很零碎混乱。

不过张汤还是根据刘迁与伍被的供词,对这场酝酿了数十年之久的阴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张汤并不满足。

“还有什么,殿下不妨再想想。”张汤要的是他同那些受命到寿春来的两千石大吏的关系。他有自己的盘算,就是把那些宫女、黄门都审问下狱,也抵不过一个两千石官员的分量。

“其实本官也知道,王上和殿下都是受了属下蛊惑才铤而走险的。如果殿下能够如实言明彼等的罪行,也许皇上念及宗亲血缘,赦免你的大罪。”

宗正在一旁听着张汤的话,很是吃惊。身为廷尉,他怎能诱供呢他暗地扯了扯张汤的衣袖,但张汤装作不知道,继续道:“殿下大概还不知道,刘陵翁主因刺探朝廷情报已被捕。即使你不说,本官依然可以取得狱词。”

宗正急忙拦住张汤的话头道:“殿下还是”

话音未落,张汤截住他的话道:“连宗正大人都替殿下着急,殿下还有什么顾忌呢”

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有诱惑力呢求生的欲望使得刘迁一步步走进张汤的圈套。他每交代一批人,张汤都紧追不放:“怎么可能呢依照大汉律令,诸侯王要发国中之兵,必须征得相、内史和中尉的同意,如此举事,他们怎么可能没参加呢”

“也许他们是直接与父王接触的。可父王”

“这就是说,淮南王知道他们的行踪。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参与了淮南王的行动。”

“这”

“事情就是这样”张汤很自信地要曹掾记下刘迁的口供。

这样一步一步地审下来,连同内史、中尉在内的数百名官员都被牵扯了进去。可张汤并不满足,还要继续追寻叛乱背后的原因。

刘迁沉思良久,竟然说出了一段令张汤和宗正都不得不目瞪口呆的往事。

“事情还得从建元二年说起。”刘迁因为脖颈处伤口的疼痛,不得不停下来喘息。

“那年十月,父王进京朝觐,皇上遣田太尉到灞上迎接。太尉曾对父王说,方今皇上无子,大王乃高皇帝嫡孙,行仁义,天下皆闻。公车一旦晏驾,非父王而谁立者可父王年长皇上十七岁,要等到皇上百岁之后,岂非笑话”

“于是,你等就暗中蓄谋取而代之”

刘迁不再说话,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张汤要刘迁在供词上画了押。在被抬出审讯室的那一刻,刘迁回看了一眼张汤问道:“大人果真能”

“这就要看殿下的造化了”

作为陪审,宗正一头雾水,他猜不透张汤为什么要把那么多人牵扯进来。等刘迁一走,他就屏退左右,迫不及待地问道:“大人果真要为刘迁和刘陵求情么”

张汤眉目间浮出一丝冷笑:“如此大案,事关社稷存亡,下官有几个脑袋敢为他们说情”

“那大人”

“下官也是为皇上效忠,若不除恶务尽,来日将后患无穷。”

宗正还是不解:“如此,不是有人被冤枉了么”

“比起大汉社稷,孰轻孰重”张汤说罢,对外面喊道,“来人”

“属下在。”诏狱使应声进来。

“速拿内史、中尉归案。待寿春事定,一并解往长安”

“诺”

“大人”宗正懵了。

顶着清明霏霏的阴雨,车驾碾过阳陵邑泥泞的路面,穿越规模宏伟、布局规整的三重阙门,走进景帝与王皇后的陵区。

刘彻的眼睛有些酸涩,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蓦然回眸,他已经三十六岁了。而父皇长眠在苍茫的咸阳原上都二十年了。

他踩着铺在地砖上的毡,一路朝寝殿走来,举目环眺整个陵园,那些如烟往事似乎一瞬间都重新泛上心头。

与生前的辉煌和威仪一样,父皇在九泉之下也体现着皇家的尊卑和等级。

高十二丈的帝陵,呈覆斗状地矗立在雨幕中,在帝陵的东边,稍靠后就是王皇后的陵墓,顺着皇后陵朝北看,东北方那个更小的陵墓内,躺着郁郁而死的栗姬。

父皇与他曾宠幸的两个女人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曾演绎了一场废立太子的风波。如今他们都已作古,静静地躺在这里,望着渭水从眼前滔滔东去。

在陵园的周围,自西向东呈棋盘状地分布着故臣的陪葬墓。他们生前为朝廷效力,身后也以能够陪伴皇上而感到荣耀。

祭祀仪式是庄严而神圣的,气势格外恢宏。

由近两千人组成的庞大队伍,在几位中尉的统率下,从阳陵邑开始,一直部署到陵前,沿途旗幡招展,护卫着德阳庙、阙楼和寝殿。

三百八十多人的祝宰乐人,由太乐令率领,分布在宗庙或寝殿两侧,演奏着祭祀乐曲,长长的祭祀队伍缓慢地朝前移动。

时当正午,太宰令依照礼仪献上“太牢”。这时候,乐人只唱颂歌,显示着仪式的庄重。

帝临中坛,四方承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