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2(1 / 2)
他的游记,他和臣还是同一年出生呢。”宋应星又说道,徐霞客如今也算是个有名望的人,写的那些游记,成了很多人必读的读物。
“哦,同一年出生万历十五年这个倒是有意思啊”杨改革小小的惊讶了一把,这万历十五年还是发生了些事的嘛。
“回陛下,是的。”宋应星回答道。
杨改革点点头,心里想着这倒是有意思,倒是有不少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交汇在这一年。
“既然卿家知道他们,那就应该知道,举人并不是没有前途,只能用心做事,前途自然无可限量。”杨改革想了一阵,说道。
“臣谨记陛下的教诲。”宋应星见皇帝如此说,自然知道皇帝是说的什么意思,皇帝大概是要重用他了,皇帝可不是一个闲的没事干的人。
“朕好奇卿家心中的学识,都是在那里学到的一般人可学不到那么多的知识。”杨改革又问道。
“陛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宋应星倒是大着胆子反问皇帝。
“这么说,卿家倒是比较推崇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杨改革问道。
“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这,陛下,要说推崇,臣倒是推崇横渠先生”宋应星倒是听懂了知行合一,对实践出真知没太听懂,但听大意,也猜出一些。
“哦,横渠先生,你可知道,朕为何看重你吗”说实话,杨改革也不知道横渠先生是谁,不过这无关紧要。
“回陛下,臣不知。”宋应星回答道,确实,他不过是个举人,要说得皇帝看重,这简直就是祖坟冒烟的事。
“朕就是看重你的博学和态度,做事踏实。”杨改革说道。
“回陛下,臣愧不敢当,至于博学,多是些旁门,很多都是不入世人之法眼”宋应星赶忙谦虚的说道,他心中的那些东西,可不是什么大学问,做学问,那是指圣人之言,圣人的言论和教导,他的那些东西,只能说是山野村夫的学问,在士人面前,可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大学问。
“呵呵呵,卿家这就说错了,什么是大学问在朕看来,卿家的这个才是大学问,卿家胸腹之中的学问,件件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可比很多人一天念叨圣人的话强太多,虽然圣人的话很重要,可人的吃喝拉撒跟个重要,不是吗”杨改革笑着说道。
“呃”宋应星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次,朕召卿家来,是有件事要拜托卿家。”杨改革和宋应星拉过了家常,开始安排事实了。
“请陛下吩咐。”宋应星赶紧应到。
“朕需要你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种知识,学问,技术,等等种种都成系统的编录起来,做成字典一类工具书,或者说百科全书也可以。”杨改革说道。
“百科全书”宋应星倒是给这个名头吓着了,百科全书啊光听这个书名,就知道这必定是一本庞杂到无以复加的书了。
“不错,就是百科全书,各行各业的知识,技术都一个不拉的编录起来。”杨改革肯定的说道。
“可陛下,臣不过是个举人,如此庞杂的书,必定是一个繁浩的大事,臣何等和能,能担此重任。”宋应星拒绝了,无他,这种事,至少也要阁臣来担纲,他一个举人,顶多参与,要说由他主持,天下人能答应
“呵呵呵,卿家这可就说错了,自古以来,世人都以做学问为荣,又有几人将种田,蚕桑,冶金,陶瓷,砖木之术看得多重又有几人关心这些而这些恰恰都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朕看来,这些比做学问更加重要,古往今来,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是没文化的人,既不懂总结经验,也不能从经验中提炼出更有用的东西。一代人总结出的经验,往往又因为无法及时的总结和提炼,而无法为他人、为国所用和继承,累世下来,技艺一直在原地打转,技艺提升的水平也一直不是很高,朕想,如果能及时的把一些有用的经验记录和提炼和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更高、更好的经验,这样岂不是比让那些宝贵的经验白白浪费掉强就比如,一个老农很会种地,要比别人种的地多出几成收成来,如果能把他的经验记录下来,岂不是可以让我朝产出更多的粮食如果新一辈人直接学习这个老农的技术,岂不是又可以让很多新人免去了漫长的经验积累如果后人能在这个老农的经验上再总结出提高一二成的产量的办法,岂不是更妙如此循环下去,才是国家之福啊”杨改革说道。
第619章 衍圣公进京
宋应星听了皇帝的一番话,只能是目瞪口呆,没料到,在皇帝眼中,会把这些事看得如此之高,这些东西,可不被世人所看重。
“陛下,臣”宋应星倒是有些哽咽起来,说不出话,这些东西,总算是有人赏识了,难得啊,难得这些正如皇帝所言,虽然不是什么大学问,不被世人所看重,可实际上,这些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没有这些技艺,大家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宋应星原本以为,只有他才能理解这些,没料到,皇帝也会把这件事看得如此之重,如同遇到了多年未曾遇到的知己,恨不得立刻掏出心来给对方看。
杨改革看着激动不已的宋应星,知道自己的话说到了他的内心深处了,这个人,大概也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或者说,是位先驱,可惜,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能理解他,这个世界,还容不下他这种思想,他的思想,和如今的主流背道而驰,是个非主流,虽然他坚持的理念才是对的。做为一个先驱,先知先觉者,注定是寂寞的,注定是无法被人理解的。
“唉,现在卿家知道,朕为什么一定要卿家来做这件事了吗真理,有时候往往掌握在少数人之中朕知道,卿家的思想和理念才是对的,奈何放眼大明,能持此思想和理念之人,少之又少,本来,徐师傅是位不错的人选,可惜,徐师傅有更加重要的事做,实在是分不开身,朕也不希望徐师傅过于劳累,朕看卿家在这方面,甚至不输于徐师傅,如何,愿意为朕做事吗”杨改革叹息道,这件事,也只能宋应星来做,交给其他人,或许并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并不会衷心的把这种带着低贱色彩的事当成终身的事业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