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为王 > 分节阅读 53

分节阅读 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嗯,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因为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无法成为导体,更无法成为超导体啊这个你应该知道吧。”赵义明放下了手中事情,站起来回答道。

付新依旧不依不饶地说道:“嗯我知道是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这个说法。可是我有一种设想,通常情况下,绝缘体的电子都紧密地与原子核紧紧连在一起,因而不容易导电;但是我想,如果给某些绝缘体掺入一些杂质,以松散与核紧密相联的电子,这样的话,那么电子就比较自由,这些绝缘体就有可能成为导体、超导体那么关于如何找到这些材料,我想可以从稀土元素氧化物中着手考虑。”

付新突然提出来的这个设想,把赵义明惊呆了

“这很有可能是打破禁锢的重大发现啊”赵义明在心底呐喊

“什么,你再重复一遍,我拿本子记一下。”激动地说完,赵义明立即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一支英雄钢笔和一个小笔记本。

付新看赵义明已经在本子上慢慢回忆自己刚才说的内容了,也没有犹豫,重复说道:“我是说,我有一种设想,通常情况下,绝缘体的电子都紧密地与原子核紧紧连在一起,因而不容易导电;但是我想,如果给某些绝缘体掺入一些杂质,以松散与核紧密相联的电子,这样的话,那么电子就比较自由,这些绝缘体就有可能成为导体、超导体。关于如何找到这些材料,我想可以从稀土元素氧化物中着手考虑。”

付新说的很慢,赵义明记得很快,记好之后,赵义明就站在那里陷入了深思。

付新见赵义明陷入了深思,立即不动声色地退了出去,并且顺带上了房门。

付新当然知道这个设想后面的结果,那就是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这项殊荣的,是西德的柏诺兹和瑞士的缪勒。

他们在1983年7月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相见,柏诺兹提出了这个设想,缪勒当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柏诺兹的观点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最终,两人从1983年开始集中力量研究稀土元素氧化物的超导电性,于1986年1月26日,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苏黎世实验室,两人发现钡镧铜氧化合物的临界温度提高到了30k左右,并证明有可能提高到35k,打破了“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的观念,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付新现在这么做,当然是想造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出来。他在见到赵义明的那一刻,就开始突发奇想了。中国无人获得诺贝尔奖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心病,直到2012年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家才不那么热衷,可那是文学领域,在科学领域,直到付新穿越,中国依然没有人能够获此殊荣。

“我们不就是晚了一步吗,如果我提示他一把,他是否能在柏诺兹和缪勒之前把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做出来呢做出来之后,那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否可以抢过来。”付新当时如是想道。

“付新哥,你在里面怎么这么久啊”付新从楼里出来,钟颖就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没多久吧,我就跟刚刚这个老师说了几句话而已。”付新心不在焉地说道,他心里却在想:“赵义明主任,我也就只能帮你到这儿了,成不成,就看你的了,我在心底给你加油打气如果你还做不出来,那我就没办法了,毕竟我说太多,那就惊世骇俗了,我不想高调。”

“走吧,我们去找宿舍。”把杂念甩开,付新开始专心眼前的事儿来。

第八章产学研一体化

“老二,东西先放着,我们现在去吃饭,等会儿来整理吧”带着付旧找到宿舍之后,付新看了一下时间,眼看着到中午了,这寝室里也还没有人过来,付新决定先带付旧和钟颖去吃饭。

“小颖,你的东西也先放他柜子里吧,等会儿再回来拿。”女生的东西毕竟不一样,不能让人乱翻的,付新决定先让钟颖把东西放到付旧的柜子中去。

三人把东西放好,锁好,就离开了宿舍。

“同学,请问这附近哪里有饭店啊”刚出付旧的宿舍,付新就拦住了一个一边拿着书再看,一边走路的学生。

“哦,饭店啊”说到这里,那个同学抬起头来看了付新三人一眼,见他们三个都是穿着光鲜的的确良,这同学应该是个海上城人,操着一口海上口音说道:“侬们去照澜院那边吧,那儿有一个小饭馆,我听我同学说,那里的师傅很会做饭,味道很不错的。”

“哦,谢谢啊”付新立即表示感谢,那同学应该比较腼腆,微笑了一下,又拿起了自己的书本,继续朝前走去。

“现在的大学生才都是学生啊,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些大学生都变成大学僧了,人来了,手机也来了,唯独心没有来,一个个都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付新在心底感叹道。

“走吧,我们去照澜院”付新向付旧和钟颖说道。

照澜院位于华清大学西南处,是华清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照澜院的名字由朱自清先生命名,现在是华清大学教师家属区。不能小看这里的灰色老房子,这里可住着很多牛人,比如赵元任、俞平伯、钱伟长等等。

付新之前也估计只有在这种高端上档次的地方,才找得到饭馆吧毕竟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个体户还是少得可怜。在这个时期能成为个体户的,要么是后台硬,要么是不怕死,要么是付新这种走了狗屎运的家伙或者穿越者。

三人“顺着路标”走到照澜院,果然,一家小饭馆就坐落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在饭馆找了一个四方桌坐下之后,付新点了五菜一汤外加一扎啤酒。这里的消费很便宜,这一顿饭也就花付新三块钱不到,其中最贵的一条红烧鱼,也不过才九毛钱,那啤酒更是便宜,一扎三斤才五分钱。

“你们先在这里等会,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付新突然说道。他瞅到一个“熟人”,拿着一个饭盒,看样子是要去食堂吃饭。而这个“熟人”,正是他此次京城之行的目标之一。

李传星,华清大学教务处处长、校党委副书记、教务长、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李老师,中午好您这是要去吃饭啊”付新自来熟地向那个领导摸样的中老年人说道。

李传星并没有为此感到愕然,在校园遇到打招呼的学生,再正常不过了,于是微笑着说道:“是啊,我正要去食堂打饭,同学你吃了没有啊”

“还没呢,我刚刚在这个餐馆点了几个菜,要不您也来吧”付新邀请道,他不敢太热情,太热情就要把“猎物”吓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