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民国第一军阀 > 分节阅读 313

分节阅读 31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华民国保持的陆军兵力则很正常,因为中华民国有足够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军事之中。

在内部建设上,中华民国却是绝对的快速。

一个个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整个国家到处都是工地。大量的水库、水电站、铁路、公路、高楼被不断的建设了出来。

欧美经济被中华民国冲击得越来越处于下风,差距也真随着中华民国的快速发展而被拉开。

海军军备竞赛的进行,则让中华民国的谋划得逞。

欧美国家也将很多劳动力投入到军舰制造上,英法美三个国家计划推出一个总排水量吨位在155万吨的战列舰制造计划。外加驱逐舰、巡洋舰,总共达到250万吨排水量,其中美国负责150万吨,英国负责70万吨,法国负责30万吨。

即对中国战列舰形成3:2的优势。

这个计划并没有当初英国对付德国那么疯狂,但是吨位上也差不到哪里去了。当然这些军舰不可能是一口气全建造出来的。

而是要一批一批的建造。

第一批战列舰去年就开工了,建造数量为16艘,是三万吨级的战列舰,如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对付的是中华民国的华东级战列舰。

第二批战列舰。则在1923年开工,一共建造10艘,是三万六千吨级。计划两年就下水服役。

这种三万六千吨级的战列舰在英法美看来是很先进的,但实际上吨位只比华东及战列舰多了两千吨左右,而综合性能实际上却还比不上中华民国。

在英法美想来,这样的吨位确实是最先进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结束几年,欧美再次投入巨额资金打造先进海军,这也是迫不得已。

中华民国的大海军计划太过咄咄逼人了,让欧美国家不得不将钱投入进去。钱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字,真正消耗掉的是劳动力。

劳动力投入到军事上的多了,民生上的自然也就少了。

而在国际市场的问题上。英法美因还未做好准备,在宋教仁的警告之下,不得不向如今的形势所妥协,没有一个国家调整进口关税。

商品还是不断的涌入欧美市场。以及世界各落后国家的市场。大量的商品输出,为中华民国攫取了很多的利益。

只攫取而不投资自然是不行的,否则循环会中断,因此中华民国对外资本输出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南美地区,中华民国这一年的投资总量已经突破了三十亿炎黄币,大有赶超美国在南美的投资总额的趋势。

大量的投资,使那些落后国家有了可以向中华民国输出的商品,及原材料和农产品。中华民国用一个人就可以生产出来的东西。换到了珍贵的原材料。而且用一个人就可以生产出的商品,换到可能需要十几个人才能生产出来的商品。

中华民国的海外资本输出。开始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军,特别是在印度、非洲地区。

英法两国,在在殖民地进行了很多投资,多是开采矿产等原材料,然后卖给中华民国。

通过卖资源,让英法两国的国力稍有增强。因为原材料的开采,一定程度上将殖民地的劳动力支援发动了起来,从而创造了财富,然后再通过税收等等方式,把钱收上去。但原材料是不能打仗的。

这些矿产被挖出来后,只要价钱合适,有多少中华民国就要多少。用不掉的存起来备用。

当江渝这年过问原材料储备情况的时候,周子跃给出了一个很惊人的数字,燃油、矿石的储备,已经足够整个中华民国用大半年了。

“从上个季度起,我们中华民国的原材料开采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一年后我们中华民国的原材料开采规模可以再停掉一半,三年后可以停掉大部分的战略原材料开采。”周子跃说道。

“听掉的那些矿山,我们要维护好,战争时期还是要用的。”江渝吩咐道,挖别人的矿,发展自己的工业,这样的进出口模式很好。

同样这样的模式,也让中国的商品出口有了销路。即通过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换取到更宝贵的原材料,同时压榨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资源。

“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周子跃回答道,国内矿山停止采挖,并非是废弃,而是保留。在战争时期肯定是要用上的。

此时财团的策略就是尽可能的进口那些战略原材料,至于那些储量很丰富又无关紧要的矿产,可以随便挖,只要不造成环境问题就可以。

但其他国家的那些矿产被挖掉之后,他们也就失去了足够的战争潜力。

没有足够的战争潜力,日后自然也就无力动摇中华民国的地位,对中华民国无法产生太大的威胁。

英法美在与中华民国的消除贸易逆差协议签订后,也正在积极的大量开采矿产等原材料。

美国的开采能力显然比较强,美国率先与中国消除了贸易逆差,并且美国还产生了顺差,出口到中华民国的原材料总额大于从中华民国及其附属国进口的商品总额。

英国与法国的投资很多还在建设,但是原材料开采规模也在扩大。原材料开采的扩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法两国的国力衰退。

但是英法在工业上却是衰退了,但在经济上,因为从殖民地的原材料出口上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因此国民生活水平并未下降太多。

如果从工业规模上去考虑问题,英法的国力已经开始衰退了,对此英法即可接受又不想接受。

中华民国在可再生资源的出口力度则比较大,如造纸业,日本造纸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向世界大量供应普通纸张。

这得益于中华民国对于北海行政区的林区开发。

中华民国这些年一直在对北海行政区的铁路进行建设,主要都是用来运输木材的,中华民国在北海行政区砍伐的木材逐年增多。

铁路修到林区后,林区的开发也就是在林区内修建公路。尽管砍伐了大量的木材,但多是进行抽砍,将那些过熟树木砍伐掉,反而有利于其他未长成的树木生长。

中华民国此时控制了北海行政区,也控制了西伯利亚,手上的木材资源已是全球第一,但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