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3(2 / 2)
但如今随着协约国也没什么钱了,击沉更多的协约国商船成为了更大的中国利益。
因为击沉的协约国商船吨位越多,代表着中国的远洋运输的发展环境越好,如此一来中国就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攫取海洋利益。
通过对海洋利益的攫取,中国单凭借海洋利益就能够养活许多人民,同时海洋利益还能维持一支庞大的中国海军。
而且德国一旦在地中海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尽管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但中国向来是不负责运输的。
等于说货离岸后就与中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协约国在地中海的航线瘫痪掉与中国也关系不大了,协约国本身就没什么钱了,美国佬挤ru沟一样挤出来的十亿美元在更大的利益面前,对中国已经没有什么诱惑力了。
当然这十亿美元还是能赚到的,只是说这十亿美元物资赚完之后,中国并不认为美国还能拿出更多钱来从中国购买作战物资。。
第202章:大怪兽军阀寡头财团
s:第二更到
本书读者群:284379558
“以目前的欧洲局势来看,当德国获得了我们的海军潜艇后,他们的潜艇数量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增长到了五百艘。尽管美国参战了,但美国陆军和作战物资要到达欧洲战场,还得先突破无限制潜艇战的封锁,所以仅凭潜艇的封锁,德国还是能够继续支撑下去的。”
中国国防军参谋部对欧洲战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所以目前我们中国暂时没必要向德国援助战车,倒是可以援助一批战斗机给德国,以让德国继续保持空中优势。”
“嗯可以先援助德国人一些反战车武器,大规模的战车援助可以延后。”江渝点头决定道。
现在要把握的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过度的增强同盟国也是不行的,万一协约国就此完蛋了,也不是江渝愿意看到的结果。
江渝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在亚欧大陆上。
因为德国人能打仗,工业发展能力也很强。
相比之下,美国的工业发展尽管很迅速,但是美国大兵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色,中国又何惧之有
战争并不完全靠工业,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意志力。
在西方人看来,战争无非就是黄油和炮弹的问题。
要黄油还是要炮弹
以西方人看来,黄油更加实惠。
黄油多。战争时炮弹就多。因此黄油和炮弹的关系是可以转化的,黄油可以转化成炮弹,炮弹不太容易转化成黄油。
但战争不完全是黄油和炮弹的问题。
这也是江渝为什么要在中华民国在周边基本上没什么有威胁的敌人的情况下还要维持290万正规陆军的原因。
同时中华民国国防军的飞行员数量正在不断的增加。始终让中国的飞行员保持在一个高峰水平。
这就是为了在战争到来后,中国能够有足够的精锐部队投入战争。
这场援助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协约国不那么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最终的胜利还是要给协约国的。
就目前来说,中国对德国的援助主要有。
1:民用物资援助,大量粮食、药品、纺织品,甚至是蔬菜、水果。同时还有帮助德国农业生产的拖拉机等小型农机。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工人的生活水平,从而杜绝罗斯柴尔德财团通过煽动工人暴动的方式推翻德国政府。
2:援助德国更先进的木制结构战斗机,以确保德国的制空权。
3:援助德国反战车机枪、反战车炮、反战车地雷。同时援助一些木质结构的战术俯冲轰炸机,以用来对付协约国那在中国眼中堪称垃圾的战车。
4:援助德国大批潜艇,以击沉更多的协约国商船,使协约国能够调集到欧洲战场的力量削弱。
5:派遣五十万日本雇佣军。弥补德国兵员不足的问题。同时援助了大量日本劳动力给德国。使德国的生产能够持续运转。
此时的德国就好似一个行走在沙漠里的旅人,饥渴难耐,中国的援助就好似给了德国一壶清水。
而德国方面为了表示感谢,从德国派遣了一批援助团到中国,这个援助团当中有五十多名科学家,还有两百名各领域工程师,以及三千名德国技工。
那些德国技工当中有很多是造船技工,因为德国被封锁。此时的德国只需要建造潜艇,所以很多造船技工都转行干别的。
这下差不多都被调到中国来了。
这使中国的造船业的造船能力再次增长。
德国方面得到中华民国的潜艇之后。立即开始培养更多的潜艇海员,同时把中国的潜艇里里外外研究了一遍。
研究之后发现,中国的潜艇技术已经超越德国。
尽管中国之前把一些关键的潜艇技术交给了德国,但在很多潜艇技术的细节方面,中国的潜艇却有许多创新之处,作战能力相比德国潜艇更高许多。
特别是,中国援助德国的潜艇当中,有半数是排水量达到两千吨级的远洋作战潜艇。
拥有了这批潜艇,德国甚至可以打击到美国东部沿海的港口。
中国对德国的援助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政策一确定下来,下面立即高速运转起来,大批大批的物资每天都在通过运输机往德国运输。
同时,中国也开始抓紧时间建设内部设施。
一条条铁路、公路,一座座桥梁、水库在这一年用疯狂的速度建设了起来,也因为191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暴增,使农民收入开始下降,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投身到了这个疯狂建设的工业大时代当中。
处于这个大时代的中国百姓,都对政府怀着深深的感激与信任。
报纸上每天都在报道欧洲人因为战争打得有多惨多惨,各种惨象让老百姓毛骨悚然,相比之下中华民国尽管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浴血奋战,但中国参与的战争都迅速的取得了胜利。
并且通过战争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接着中华民国始终不参与欧洲战争,这使中国百姓享受到了如今世界上最安定的社会环境。
以及最繁荣的经济环境。
加上政府政策照顾生产关系,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高度团结的状态之下,随着民族意识的灌输不断加强。
大部分老百姓脑海中都已经有了大汉民族主义的概念。
此时的中国已经发展出了主体民族,一个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是不可能团结的。所谓民族平等。搞来搞去,最后还不如少数民族的地位高,此时的中华民国自然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
同时这个主体民族展现出了强大的融合能力。很多少数民族已经被融入到了主体民族当中。
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