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8(2 / 2)
法国内阁接到这封汇报之后勃然大怒,大有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觉,但他们的内心其实很清楚。
就算是法国没有陷入这场战争,同样也拿中国没有办法。
如今的中国,随随便便就能动员几百万的陆军,动员上千万陆军都轻轻松松,法国拿什么去和中国争印度支那半岛
法国政府明白,就算是这个所谓的越南国防军也不是法国所能抵挡的。
谁知道中国会组建多少越南国防军,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直接把他们的士兵换一身军装,然后就说是越南国防军
势不可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协。
尽管他们不想低下高傲的头颅,但不得不承认,亚洲是中国人是亚洲这个事实。
于是法国政府联络英国,希望英国法国一同与中国展开越南的谈判。
英国人给与了声援,让驻华大使朱尔典与法国大使康德一起与中国展开谈判。
而中国则派出了外交部部长陆征祥进行谈判。
谈判的焦点也就是法国到底是让出越南,还是让出整个中南半岛的殖民地。
越南的领土并不包括老挝、柬埔寨地区。
康德受内阁指示,表示愿意撤出越南,但法国要保留老挝、柬埔寨,以及泰国的势力范围。
“你们难道不知道借钱是要利息的吗何况是借了这么一大块土地,按照每年5的利息计算,整个法国都不够偿还,何况中国只要老挝、柬埔寨,以及泰国的势力范围。”陆征祥对他们说道。
朱尔典和康德郁闷了。
这家伙简直油盐不进。
而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英法此时无力干涉远东局势,而且就算能够干涉,也已经晚了。
此时中国待价而沽,英国根本不敢太过得罪中国。
就是中国把先进的飞机卖给同盟国,就足够让协约国喝上一壶,那可是金属飞机啊
还有,那是可以轰炸日本的飞机啊
德国一旦掌握那些飞机,将是英国的灾难,甚至可以直接摧毁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为此,英国只能把法国卖了。
在谈判桌上,英国大使朱尔典的胳膊开始往中国一边拐,并希望法国尽快让出中南半岛殖民地。
以免激怒中国。
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了,你占着人家家门口算啥事
英国只希望,能够以此稳住中国,等欧洲战争结束了,英国重返亚洲的时候,再找机会和中国算账。
但法国很不情愿。
不情愿也没办法,中国已不是以前的满清统治时期。
现在英法只恨当初没有介入中国的辛亥,当初若是把江渝那家伙打杀了,也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结果。
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法国大使康德将谈判进展汇报回国之后,法国不由暗恨。
但现在确实是没办法了,中国人掌握了威胁到协约国生死存亡的东西,法国只好让康德同意中国人的要求。
中国这次外交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也是因为中国历次战争积累下的威势才造就的。
和必先战依旧是跌扑不破的真理。
第160章:暴增的地盘
越南河内,此时依旧被中国陆军带领的起义军率领,整个越南的法军都已经被吓破胆了。
一万五千名法军投入战斗,结果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
法国政府也有点被吓破胆,迅速达成退出中南半岛的谈判结果,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中国只是组织了一批农民,就把河内的法军虐了,要是中国真的组织起所谓越南国防军那还得了
中南半岛是肯定守不住的,法国没有办法支援中南半岛,就算是战前可以支援中南半岛也没办法。
那就是一个无底洞。
离欧洲那么远,法国又能投送多少援兵过去
与其被人打出去,还不如自己乖乖走人,起码财物还是能够带走的。
接下来的谈判无非就是法军什么时候撤走,并且法国在中南半岛上的投资如何折价的问题。
中国的条件依旧比较苛刻,半个月中国就会接管中南半岛的法国殖民地,投资建设起来的成果,折价一半吧
不过中国给了法国一个优惠,那就是日后法国商品依旧可以出售到中南半岛,关税比较优惠。
但是,法国人知道,这个优惠实际上没有什么利益。
英法连中国商品市场都保不住,等中国人进入了中南半岛,那里的商品市场还有法国的份吗
显然是没有的。
能挤进去一些商品是肯定的,但那也只是蝇头小利,根本上不得台面。
法国人打死不同意那些投资只折价一半,康德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于是陆征祥说道:“好吧折价八成吧但要购买中国出口的作战物资。”
这才让法国佬好受了一些。
正是憋屈的外交
康德不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是否就结束了,但是肯定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污点,可能是一个永远抹不掉的污点。
但他无力改变。
最后只能在双方起草的中法友好协议上签上了名字。
这个中法友好协议主要内容就是,法国与中国鉴于双方不断发展的深厚友谊,法国将中南半岛殖民地及势力范围转让给中国。
为此,接下来双方还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上陆征祥表象像是康德失散多年而重逢的兄弟一般热情,康德也板着脸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政治,就是利益的分配。
就像是分蛋糕一样,有人要多吃,别的人就没得吃。
谁能吃得多,看的就是有多强的武力,拳头大的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