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九重紫 > 分节阅读 244

分节阅读 2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膳的宋宜春手一抖,稀饭差点泼在身上,“你可看清楚了”

那天夜晚宋墨的不翼而飞,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里。不仅让他想起来就咬牙切齿,而且还让他隐隐生出几分忌惮到底是谁救走了宋墨救走宋墨的人有没有洞察到他的用心会不会是宋墨悄悄培养的力量有没有可能在关键的时候再出现,帮宋墨一把

这些得不到答案的困惑,像蚂蚁。一点点吞噬着他的心,让他想想就寝食不安。

现在,那个最值得怀疑的人出现了。

宋宜春的眼睛顿时变得赤红:“你快去给我查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常护卫应声而去。

又被宋宜春叫了回来:“把陶先生叫上”

这种事。他们这种蛮夫根本不知道怎么调查。

有陶器重一起,常护卫不由松了口气。

宋宜春哪里还吃下早膳。

趿了鞋下炕。他像热锅上的蚁蚂似的,在屋里转个不停。

而窦昭却接到了槐树胡同请帖。

帖子上说,二太夫人邀请她明天去槐树胡同打牌。

窦昭和宋墨说了一声,翌日,备了十二色礼盒,去了槐树胡同。

槐树胡同很冷清,不像是请客的样子。

郭氏和蔡氏在垂花门迎接她。

大家见过礼,蔡氏笑嘻嘻地去挽窦昭的胳膊,道:“是祖母想四姑奶奶了,拿了打牌做借口,要见见四姑奶奶呢”

窦昭不动声色地向旁边走了一步,避开了蔡氏的手,笑道:“怎么不早说我也好多带些碎银子过来。”

“四姑奶奶那么多的陪嫁,拨根汗毛都比我的腿粗,正不知道怎样占占四姐奶奶的便宜,四姑奶奶就送上门来。”蔡氏语气夸张地道,“我们都巴不得借几两银子给四姑奶奶使使,也好叫我们挣几个印子钱花花。”

既然知道印子钱,想必也是个盘弄银子的。

窦昭笑了笑,由郭氏和蔡氏陪着,去了二太夫人那里。

因为风吹在身上已有了刺骨的寒意,二太夫人坐在临窗的大炕上,透过窗棂的玻璃在看丫鬟们浇花喂鸟。

见窦昭她们进来,忙吩咐丫鬟们上茶点,等窦昭等人进来的时候,小丫鬟们正好奉了茶点进来。

给二太夫人行了礼,窦昭笑道:“东厢房什么时候镶上了玻璃这屋里可亮敞了不少”

“是你五伯母孝顺,非给我安不可。”二太夫人喜滋滋地道,“我拗不过她,只好随她了,不过,这镶了玻璃,屋里是亮敞了不少。”

二太夫人和窦昭说着闲话,谁也没有提西窦那一半产业的事。

姊妹兄弟们,因为请了假,心跟着静下来,写完文之后,又好好地修改了一下才发上来,感觉比之前写的好多了。

onno

、第三百一十九章 知道加更求粉红票

不一会,五伯母过来了。

她们自有一番契阔。

受到邀请的大堂嫂也过来,又有郭氏的女儿和蔡氏的两个儿子闹腾,屋里热闹起来。

郭氏和蔡氏忙领着丫鬟去摆桌子,五伯母则有拉着大堂嫂去了的自己的内室,说是新得了几匣子宫花,让大堂嫂拿过来,各人选几枝戴。

屋就只剩下了二太夫和窦昭,还有三个孩子银铃般的笑声。

二太夫人这才拉了窦昭的手轻声地道:“你如今已经出现了嫁,按道理,你名下的产业也应该交给你了。你可想好了由谁帮你打帮”

窦昭不动声色地由二太夫人拉着自己的手,笑盈盈地道:“这件事,我和世子爷商量过了世子爷在广东不是有十三家商行吗那边的钟大掌柜,子承父业,一直打理着那十三家商行。我原准备让赵良璧接手,又怕他年纪轻,行事浮燥,不堪重任。世子爷说,那就让钟大掌柜过来指导他些日子。我觉得这样倒也两全齐美,就应答了。”

二太夫人并不意外。

任谁见到偌大一份产业如果不动心,那就是菩萨了。

她沉吟道:“虽说夫为妻纲,可锦帛动人心,有些事,你还是要多留个心眼。我看那些田产塘池之类,就不用劳烦钟掌柜了,选几个可靠的庄头就是了。”

窦昭笑道:“您说的极是。做生不如做熟,我看,暂时就由各庄的庄头管着好了。三堂哥在和我打理庶务的时候,这些庄头不是挺老实的吗我看这几年的租子比前几年就多了很多。”

二太夫人听着哂然一笑。

自己不管说什么窦昭都要话回应自己,可见来之前就早有做好了打算。只是不知道是窦昭猜出了自己的用意呢还是宋墨猜到的

越是如此,有些话她就越得说明。

“傻丫头。”二太夫人叹道,“丈夫有,也要左手递右手。有些事,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好一些。”

如果没有之前发生的那些事,窦昭会因为二太夫人这番推心置腹的话感激,可惜,母亲的死,让两世为人的她再也无法对二太夫人生出一丝的漪涟。

她在心里暗暗腹诽。

让宋墨得了去,也总好过被你们得了去。

表面上却笑盈盈地应“是”。说着“您的话我记住了,我会注意的。”

二太夫人是一路从小媳妇熬到了如果的老封君,哪里看不出窦昭的敷衍,此刻却也只能暗黯摇头,先把这件事放到一边。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你三伯父和你三堂兄都来一趟京都吧趁着你舅母还没有回庆阳,把这几年的帐目整理清楚,交到你的手里。”又道,“正好伯彦明年也要参加春闱了,他们一起进京,也有个伴。”然后感叹道。“如果伯彦今年又落了第,我准备让他跟着你父亲在静安寺胡同读书,家里有现在的翰林不去请教,反而到处拜访那些连举业都不成的所谓名师。岂不是本末倒置”

窦启俊落第之后,并没有在家里关门死读,而是带着两个书童到处游历,“启”字辈里。他是第一个读书大成才,窦家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也难怪二太夫人不满了。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窦昭对窦俊启的印象都很好,觉得他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加之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她名下的产业能这样风平浪静地拿回来,她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她记得窦启俊好像是任戌年,也就明年的进士,恐怕父亲无缘指点窦启俊的课业。

“但愿伯彦没这样的机会去静安寺胡同读书,”她嘴角弯弯,笑得十分愉悦,“而是书写一场一门三翰林,叔侄皆进士的佳话。”

二太夫人一愣,随后呵呵地笑了起来,连声道:“借四姑奶奶吉言,但愿伯彦有这样的机会。”

“伯彦的学问那么好,二太夫人应该对伯彦有信心才是。”窦昭和二太夫人说着家长里短,用过了午膳,几个人打了一下午的牌,直到黄昏时分,没有吃多少东西的窦昭才回到颐志堂。

窦昭问服侍她更衣的甘露:“陈先生他们今天都在干什么”

“陈先生和陈师傅他们出去了,段师傅在家里和几个没有出来的护卫说话。”甘露笑道,“说是要好好逛逛京都,顺带也把路认熟了,免得跟着夫人出去的时候一问三不知。”

窦昭想了想,道:“陈先生回来了,你过去一趟,跟他们说一声,过几天赵良璧会和三老爷他们一起进京,若是有谁想把家着带过来的,让他们到时候跟着赵良璧一起进京。”

在甘露等人的心里,真定才是他们的家乡,京都再好,也不免会让人觉得孤单寂寞。如果身边多几个真定老乡,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觉得踏实。

她雀跃地应“是”,道:“我这就去跟段师傅说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