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3(2 / 2)
黑雨离开,屋舍消散,龙门不显
许仙没有看这些,他看的是鲤鱼借的龙气一跃。龙,欲升天,必先潜于九渊之下,凭力一跃,翔游九天。
“你决定了”苏妲己问。
“嗯”许仙点点头。
“可是参与国运,一旦背负不住,必然落”苏妲己没有再说。因为飞升与潜渊,都是许仙的选择。好与坏都选了,这也算是阳谋吧
“猫与雷信,都在那儿光这,我便已经参与了进去。”看到命运不定是好事。至少不会这么厌恶什么人至少不会知道当年的姑娘,至今未嫁,却在大怕的逼迫下,从了父亲的母姓。从此以后,兄弟反目。她已姓李,驰骋在大海之上。这同样是因为自己流露了华夏海洋的缺失,她便去了大海
没有看命运前。自己从不知道自己有欠别人。自己直以为自己做的很好,无赊无欠。就是有欠,也是别人欠下自己的。然而事实却是,人生在世,又怎么可能只有别人欠你,而你不欠别人呢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突然一声尖吼,是齐泰。
想不到。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斩刺了两剑,便是两个人可以看到命运吗
“王爷,帮帮我。我为凌迟,姐与甥媳何辜”他慌了,求救于许仙。“就是赦了,发还七棺。又有何用”
齐泰。初名德,赐名泰。明溧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擢兵部左侍郎。太祖临终,召授顾命,辅皇太孙,建文帝立,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兵部尚书。建议削藩。靖难兵起,他请削燕王属籍。声罪致讨,力主伐燕。后建文军屡败,泰等被罢官,复受帝召还,旋遭贬。迨京师失守,泰奔走外郡以图兴复。被执京师,不屈而死,祸及九族。
据奉天刑赏录教坊录中记载:“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邓诚等于右顺门里口奏,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守著,年小的都怀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龟子,又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奉钦旨:小的长到大,便是摇钱树儿。洪熙元年1425年,赦建文帝诸臣罪,赐齐泰亲属7棺归葬于县东15里的塘庄,并发还故业,其墓后名七贤墓。
许仙的剑很给力。死后本与他无关,但是他却看到了。
“没事。”许仙挥了挥手。
齐泰目光随许仙手而动。
当当当
“咦该上朝了我还在还儿干什么”目光动,什么命运,什么屋舍。他全都不记得了。
命运本不是人可以熟记。看了,又忘了,这才正常。就是许仙,如果不是他的灵魂另有乾坤,他也记不了三日。
“王爷,快随我上朝吧”齐泰比黄子澄聪明,因为他有危机感,知道对的路,只是他无力施展罢了。
上朝也好。
许仙没有拒绝,已经掺与进去了,多一点儿,少一点儿又有什么区别。
朝臣分文武,武官上面还有勋贵,而许仙的身份自然是高所有人一头。不仅知此,他还有座位。虽说站与坐,对许仙并没有差,但是这是身份地位的问题。
今日再上朝,往日的朝臣已经大换了一批。朝天子,一朝臣,大抵如此。
许仙没有与他们交流的兴致。交流什么命运之下,切纹丝毕现。好的记忆力,使得交流也成了奢望。交流什么他们欲说的,以及他们的本质,许仙全在命运中看到了。再来一次,还是那些。看他们口是心非就那么有趣吗许仙还没有这么无聊。
“王叔公”随着太监声皇上驾到,朱允文进了大殿后,却先与许仙见了礼。
本来,如果不知道,朱允文的做法会让许仙很感动,从而走上命运之路,但是现在许仙只想立即超脱命运。这讨厌的命运人生,经历次,就让人烦闷了,更不用说来上两次了。
“陛下客气”许仙感动地说,“陛下九五之尊怎可如此”与命运样的感动。
没法子啊在这么点儿小事上暴露自己知晓命运,实在是不值得。这知晓本身,可也是个优势,个反败为胜的优势。
这朝堂上见过许仙样子的真心不多。许仙却这么大马金刀地坐着,不少人都是不满的,但是许仙这样一番表现,再加上总有人知道许仙的身份,这么一宣传,大多数人便点头微笑了。
这就和后世的故宫一样,看老外住在里面,中国人多数是不舒服的,但是说他们是某某某的代表,这不舒服便一下子消失了。
不得不说,这身份的重要性。如果这外国友人再夸赞一句“中国好中国人民好客”那这外国人便真正成了共和国的友人了。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太监在朱允文坐上龙椅。又是尖锐地说道。
“臣有本奏。”言官风闻奏事,立即抢了这头汤。他说,“燕王子高煦恶行恶绩”
汉王朱高煦。成祖第二子。性情凶悍。洪武年间,太祖将各位王子召往京城学习。朱高煦不肯学,而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
太祖去世后,成祖派仁宗及朱高煦进入京城。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他不听劝告。并偷走徐辉祖的一匹好马,径直渡江返回燕,朱高煦在归途中动不动就杀死官民。到涿州时,又击杀驿丞,于是朝臣以此指责燕。
言官说的便是这么件事。不同的是,他是先回忆了过去。先夸赞了老朱的识人之明。然后才以老朱的眼光展望未来,控诉这三岁看到老的朱高煦有多么邪恶与狠毒。
这是宗室的事,除了言官,这满朝文武还真是不好开口。只不过他们所有人都看着许仙,就是这次允许上殿的五王也看着他。
没办法,许仙实在是太厉害了。可以决定宝位的人,难道不厉害吗
大明的律法,与其说是律法。不如说是人法。同件案子,由不同的人审。便会有无罪与发配充军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