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万王之王楚庄王 > 分节阅读 486

分节阅读 48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昭元正要再查看一下那女人的尸体,忽然心头一动,顿时大急,厉声道:“赶快回去”果然,他话未说完,那城寨方向忽然传来极大的喊杀声,原来君万寿已派人趁这机会劫营。昭元等飞速冲回,却见蜀军已退了回去,阵前躺倒许多两军尸体。原来斗越椒等在危急时刻并未忙乱,硬是抵住了其攻势,未吃大亏。

昭元大大欣慰,立即召集众将,道:“各位临危不乱,都有大功。待日后城破,必有升赏。”众将见他身上有伤处,显然是吃了亏,却面色有欢喜之意,都是不胜惊异。昭元道:“其实,寡人并非是有什么特别好的计策,而是见你们并未损失什么锐气,军心可用。寡人思前想后,觉得今日白天之事我们已仁至义尽,今后绝不可再束缚手脚。只是我们如要完全放开手脚,最好还是先行拜陵,以告望帝。”

众将都是面面相觑。子杨葱道:“大战已是在即,这战前拜陵效果显著么”昭元慢慢道:“若是拜得好,那便显著。大家只要如此如此,效果便不会差。那时不但我军心头重负解除,也能令百姓理解。这祭文不可不慎,当是寡人亲自来写。”

昭元已决心行险一试,若是此计还不成,那便立刻全师而退。当然,他虽然信了大半,但实在也无法确认,那人究竟是不是真心想帮自己,更不知道那人是不是有能力帮得自己。因此,他自己的打算是以此激发军心,也抓住百姓之心,真正大战一场。这样一来,即使那人是骗自己,自己也没吃大亏。而若是那人真能帮自己,那么好处可就大了。

要知这些年来,君万寿过于残暴,这一次更加驱民为前锋肉盾,自然群心离德。虽然他肯定会扬言这些人乃是奸细,因此楚军才顺势不肯伤他们,但一来大家也不都是傻子,二来最起码他这么多年的残暴不仁是改不了的,他这话信的人自然不可能很多。在如此心态下,又有了外界重压,其势简直可说是只要有一根草在内扰动,便有可能全盘崩溃。

但问题是,这外界重压和这一根草,乃是缺一不可的事,而且它们还必须互相配合,掐好时机方式,才能成就“大逆不道”。这正如一群人即使即将饿死,但通常来说,只要无人起头,这群人即使饿死也不会吃同伴的尸体。但是,一旦有人起头,那往往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因为望帝说过,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能坚持己见,可是很多人在一起之后,却反而可能彼此形成心理暗示。这个时候的人,往往总盼望别人去冒生命之险、名望之险,自己得便宜,结果反而导致谁也不肯出头。这样的话,自然可能导致本来一个人时敢出头的人,现在也不敢出头了。因此,有些时候其实是人越多越好指挥,所谓多多益善。如果现在那人愿在此敏感时机当一根扰动之草,那么君万寿的军兵甚至很可能会不战而溃。当然,此事说来容易,其实也是需要有很大的运气。真正把握操作时,只要稍有偏差,结果便能有天壤之别。

次日昭元令军后退三十里,并从不多的军粮中拿处许多来充当祭礼,以备祭望帝之陵。同时他命众军大肆放出其言,言楚王两日后就将亲自拜陵,以行跪礼。

蜀中百姓本来虽对君万寿恨之入骨,但毕竟楚人乃是异国,因此,即使楚军秋毫无犯,他们也还是有些许敌对之心。再说了,他们也还怕君万寿有秋后算帐之心,是以就更不敢和楚军接触什么。但如今忽然传言楚王将亲自拜陵,人人都是大吃一惊,思念杜宇之世的情绪自然立刻难以抑制。

城中的君万寿似也知昭元这招的厉害,急忙大说昭元不过是收买人心,将来也是要驱民以为前驱。但毕竟君万寿自己已十好几年没拜过陵了,甚至连样子都没再做过,百姓自然也不深信他。昭元自己乃大祭师出身,自然知道如何一步步地将这祭礼之先事做得声势浩大、光彩照人,并让城里城外都能看得到此等声势。

众百姓多年未见此声势,自然一传十,十传百。不数日间,三星城周围所有之民都知道了楚王要亲身拜陵,人人都按捺不住心头激动,要来观看。本来这这些年来蜀中税赋甚重,民生调弊,但一听是要为祭望帝买牛羊猪三牲,却依然有无数人甘心情愿奉送。

到了昭元选好的这一日,他亲自冠冕王服,登上城外数里外的王陵祭台拜祭,并在台前誓要做“望帝传人”。祭师们一遍遍地历数望帝的恩德,虽是丝毫不提现在的君万寿之世,但在场百姓感慨今昔,谁心中不是暗自神伤祭师每念一件,昭元便磕一头,再暗运狮子吼之功,称自己多年来都被以此教育,深铭于心,当亲自躬行于治下之民。

昭元本来就选的是蜀民最思念的望帝之事,加上自己又的确是望帝教出来的大祭师出身,对这蜀民的心理把握实是无与伦比。他知道,只要自己能让他们真正认同自己是身心师事望帝,那么自己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他从头到尾都极显对杜宇的尊崇和恭敬,每发一誓都磕一头,用尽浑身解数颂扬望帝功德。

望帝是昭元救命恩人兼长辈兼恩师,给望帝磕头对昭元来说实是心甘情愿,那是半点也无心理障碍的。再加上昭元这时极力回想望帝对自己的教诲,回想自己三人卧眉深山中相依为命,回想后来的生离死别情形,这头自然就磕得更是虔诚。他从早上直拜到下午,中间竟全不起身,实在是能人之所不能。就连本来极是怀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真心诚意,全无半分勉强。

到了晚间,昭元依旧不肯起身。周围军兵一排排点起火把,继续夜祭。冲天火光中,更显得整个王陵庄严肃穆,望帝生荣死哀,昭元无比虔诚。昭元一声声地发下宏愿和毒誓,声声远远传开直达城头,每一声都似是在对比着现在之世。

最后,等昭元祭礼将完、就将要离去的时候,忽然北风大起。一片阴冷之中,众人忽听轰的一下,陵前竟然崩塌出一条黑不见底的深深甬道,而且里面还传出象是许多人在吟唱的微微声音。远处围观的千千万万百姓,无不大惊失色。

这自是昭元早就看好的大风天气。他连忙跪行,勉强凑入那甬道之口。只听一个蜀中万千百姓魂思梦绕的凝重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将众人耳膜震得嗡嗡直响:“你真的要做我之传人么”众百姓一听,发觉这的确就是望帝的声音,立时热泪盈眶,哗啦啦便有无数人跪下磕头。

昭元道:“小子自小便被尊长训以望帝之事,以为千古贤君,堪为万世榜样。然而小子年幼无知,竟然不知身体力行。后来燔然悔悟后,发现自己居然立刻就能体察政事,这才知道先前虽然年幼无知,然父母所训、尊长所教之事早已深烙小子心中。如今小子为君已三载有余,更加体会到小子现在的一身所行,都是早已是望帝传承,只未列门墙而已。”

那声音叹息道:“为我之道,不在乐己,而在乐民。因此,为君者都不愿长久奉行,即使我亲传的君万寿也失我望。你能行么”昭元朗声道:“小子与君万寿不同。君万寿是先装恭谨,后逞大欲,自然是他打心底里就觉得,后面的逞欲之乐比先前要好。小子却是先有淫乐之事,后来悔悟而遵望帝之道,乃是从内心中,便觉行望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