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2 / 2)
“父皇,儿臣冤枉呐,儿臣根本就不认识这些人,又哪里会让这些人去炼制兵器呢,如此重大之事,一个不慎被人发现就会处死的罪行,儿臣即使要做,也会找自己的心腹去做,哪里会找被皇兄赶出来府中下人做呢这不合常理之处,还请父皇明查。”
朝中大臣们听到二皇子的辩解之语,也觉得不符合常情,一般人也干不出来这种事情的。
听到二皇子喊冤,大皇子也不甘落后,毕竟他明白自己现在迫切地需要将这个事情推到二皇子的头上,哪里会一直让他喊冤下去,要是父皇真的相信他所说的话,那自己这一番安排的苦心岂不是白费了。
“父皇,二弟这是贼喊捉贼呐,这些人当初均是因为在儿臣的府中犯了错,儿臣才会将这些人赶出府去的,二弟正是利用这一点,觉得这些人都是儿臣之前的府中之人,安排这些人做下此事才是最佳的方法的。未被发现之时山庄所炼制的兵器都会为他所得,一旦事发又可以撇清他自己的干系,毕竟这些人都是儿臣之前的府中之人,大家均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些事情都是儿臣指使的,自然不会联想到他的身上的,这可真是好计策呀”
“二弟,你的心可真是狠呐,做皇兄的即使有何做的不当之处,你也可以直接和皇兄讲,怎么能一言不合就想着给皇兄扣上如此罪大恶极的罪名,你这是让皇兄去死啊父皇你可一定要为儿臣做主啊”
第136章 将军渣男12
“皇兄,臣弟还想说咱们之间有如此深的仇恨么,你怎么能如此陷害臣弟呢父皇,儿臣是清白的,儿臣根本就不认识山庄内的那些人,更何谈施恩于他们呢再说如果这些人真的听从儿臣的安排,儿臣完全可让他们指认这些事情都是皇兄所做的,根本不会让他们扯出儿臣来的。”
“众位试想一下,他们之前是皇兄府中之人,被抓之后只要他们听从儿臣的安排指认皇兄,那么这件事情哪里还会牵扯到儿臣的身上,现在他们指认是儿臣指使的,那儿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请父皇明鉴。”
自认为找出破绽的二皇子心里顿时安稳了下来,看着大皇子,眼里闪过一丝狠毒,心里想着这皇兄也太狠了,为了将自己摘干净,竟然狗急了跳墙地会想着将事情诬陷到自己的头上,也不知道长点儿脑子想想,这里面究竟是多么的不合理。
想来不管即使之后的证据有多么充足,之要看在此不合理的分上,父皇也只会认为是你诬陷了自己,只会更加厌烦你的,而对于被诬陷的自己来说,父皇只怕还会心疼自己,说不定还要在事后补偿自己几分的。
“启禀皇上,确如二殿下所说,在这些指认人当中有几个人是指认的大皇子殿下的,这几个人称大皇子让他们炼制兵器是为了将来起兵造反做准备的。”负责查案的大臣紧跟着就二皇子的话就如此回禀道。
这下不仅当朝的大臣们愣住了,连二皇子本人都愣住了,怎么自己才刚说要让人指认是皇兄做的,这就有几个人蹦出来指认是皇兄做的,怎么听着这话的意思那么像是说这几个人都是受自己指使才会指认皇兄一般。
“你你刚刚说什么,有几个人指使是大皇兄干的父皇,你要相信儿臣,这真的不是儿臣指使的,这些事情跟儿臣没有任何关系。父皇,儿臣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大皇兄做的,那些指认儿臣的人都是受皇兄指使的,至于那几个指认皇兄的人,肯定是受刑之后才说的实话。皇兄,你肯定没有想到有人竟然会吐露实言吧,真是百密一疏啊”自觉想通一切的二皇子,只差没指着大皇子的鼻子骂人了。
“父皇,事情绝对不是二弟所说的那样,这件事情真的和儿臣没有任何关系,依儿臣看来,这件事情应该是二弟原本想借着那些人出身我府中的身份来嫁祸于我的,只是他没想到有人有些人竟然会吐露实言,将他给供出来了,而有些人因为心里怨恨着儿臣,觉得这是扳倒儿臣的大好时机,比起等二弟登基后再处死儿臣来的更快,便想着干脆指认儿臣是主谋,借此机会让儿臣倒台罢了。二弟恐怕你没有想到事情并未如你所想的那样发展,所以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大皇子表现出理直气壮、义正言辞、心怀坦荡的样子看着皇帝和各位大臣,其实心里已经在骂人了,这些人不怕死么,不知道他们的家人都捏在自己的手中么,怎么竟敢真的将自己给供出来,让这大好的局面硬生生地被破坏了,还好自己机智,应变能力强,才推出这个真相来,只是也不知道父皇能不能相信了。
其实事情很简单,指认二皇子的人都是受到大皇子威胁只好从命之人,指认大皇子的人是陆泽轩丢进去的那几个敌国奸细,受到陆泽轩的法术干扰之下,自然是按照陆泽轩的想法来说,自然也就无法按照大皇子的指令来说,才会出现这种矛盾的情况。
陆泽轩会这样做,也是想着你敌国奸细不是愿意冒充我朝之人挑拨离间么,那么你们就干脆顶着我朝之人的名义而赴死吧当然如果有认指认这几个人不是那个山庄的里的人,陆泽轩也是不怕的,这些人是在山庄里被抓的,但是如果不是内部人员又如何能进入其中的呢而且别人指认没见过些人,但是他们自己可彼此证明自己的存在啊,反正都是人证,谁说不清到底事情的真相是如何的,更何况皇帝也不会有心情却辨认这几个奸细究竟是不是山庄的内部之人,皇帝更在乎的是这个山庄的背后人到底是谁,究竟是谁想要在背后将自己拉下龙椅的
面对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分党派的人自然是各为其主了,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争吵声比之菜市场也不狂多让。而坐在最高位置的皇帝看着底下朝臣各位其主的争吵不休,看着朝臣党派林立的样子,尤其是站在这两个儿子的身后的朝臣竟然不知不觉间占据了朝臣中的三分之二了,皇帝心里竟然升起了一丝紧张之感,究竟在自己默许之外的情况下,这两个儿子又私下拉拢了多少人,是否还有暗地里支持着这两个儿子的,究竟又有多少人还忠心不二的听从自己的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迫使皇帝开始正视自己的二个皇子,心里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要立这两把刀来借此让四子明白朝廷争斗的凶险与洽当处理,现在自己的年纪一年年地大了,虽说人们喊着口号“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但是自己哪里不明白那也不过是喊喊而已,从古至今又哪里有人真的万万岁了,现在趁着朝廷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早日将这两个儿子的势力压下去,否则一旦真的放任下去,谁知道是否就真的有一天会逼宫成功的。
这人心大了,想要再收回来是不可能的,现在就已经开始储蓄力量,等到真的力量足够的情况下,想要不反了自己只怕也不可能的,而真的等到那一天,自己再想打压他们的势力也就不可能的。
皇帝看着两个儿子任由自己的势力为自己辩驳着,嘴里也跟着起哄地喊着冤,心里却觉得只怕这两个人的手脚都不干净,说不定都在里面做了手脚,无非就是互相派出人手卧底对方,在事情发生之后又指使着自己的人来指认是对方,好将事情赖到对方的头上,想借着自己的将对方干掉,好单方面的独大起来,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如此矛盾的证词。
既然这些证人指认了你们两个,你们两个的手脚也干净不到哪里去,最主要的是你们的心也大了,不想再继续由着朕来安排了,那么也就不要怪朕不恋亲情,心狠手辣了。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私炼兵器,试图逼宫造反,你们的眼里还有朕么,还有朕这个父皇么,简直是不孝不悌,不堪为人子,即日起将大皇子、二皇子禁于府中,没有朕的命令不得出府不得私会任何人,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