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9(1 / 2)
人,焦芳认为马文升因为自己的籍贯而对自己万般的刁难,所以焦芳对马文升可谓深痛恶绝。
其实焦芳真正忧虑的是自己的年龄,他是庶吉士出身,无论是资历还是出身都有内阁的希望,可是因为在朝中树敌太多,以至于他到了这个年龄,还只是在吏部里打秋风,他心里清楚,若是自己再有入阁机会,只怕这辈子只能挂个侍郎致仕了,时间不等人,活了半辈子,他实在是没有耐心继续等下去。
因此新皇帝提出要求新建宫室的时候,满朝文武尽皆反对,可是焦芳却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这张彩一道极力地支持这件事,朱厚照听说了焦芳的言行,对他也很是感激。
今曰入宫,二人就是来陈说建立新宫殿事宜的。
朱厚照比从前长高了一些,胡须也越来越浓密一些,不过他的精神也不太好,想必是昨夜一宿未睡,所以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在和焦芳、张彩二人说了一些自己对新宫殿的想法之后,这两位大臣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认为皇上富有四海,这宫殿确实该修,尤其是焦芳,直接道了一句:“皇上,老臣看这正心殿,竟是不如吏部尚书马文升的宅院堂皇,还有那内阁大学士刘健,他的宅邸连绵,竟是占了半条的街市,宅邸中装饰奢华,很是气派,一个做臣子的,却比君王更会享受,这倒也罢了”
焦芳说到这里的时候,张彩站在一边嘴角浮出了一丝冷冷的笑意,他眼角不由看了焦芳一眼,随即跟着道:“陛下是天子,焦大人的意思是,臣子能享受,天子难道就不该享受吗陛下富有四海,这起居之所,当然要有天子的气派。”
朱厚照听罢,顿时脸色乌云密布,眉头一皱:“这些人,当真可恨。”
焦芳淡淡地道:“陛下不必动怒”
朱厚照叹了口气,道:“只是可惜,他们不许朕修宫殿,又经常向太后告状,朕便是有心也是无力。太后为何总是偏信他们”
说到这里,朱厚照不禁道:“昨夜递来的那些奏书,朕都看过了,他们说刘瑾谋反,朕想听听你们的意思。”
其实在入宫之前,二人就已经知道奏对之中皇上定会问起此事,焦芳看了朱厚照一眼,见他满是忧心忡忡,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心里不免想,皇上果然还是个小孩子,这么点事就已经六神无主了。
焦芳近来颇得圣宠,与朱厚照打的交道也多,早已摸清了朱厚照的姓子,他微微一笑,道:“陛下何必来老臣,陛下聪颖,这刘瑾是否谋反,陛下难道会不知道吗”
他这一句话,可谓是这精妙到了极点,不但暗暗给了朱厚照一记马屁,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自己的意思。
他素来被内阁和马文升等人排挤,而要想对抗内阁和马文升,单凭他一人是不够的,刘瑾为首的八虎与内阁势同水火,若是刘瑾完了,内阁借着太后的支持和先帝的遗诏,必定会权势大增,所以八虎倒台不是焦芳愿意看到的,现在他只问朱厚照是不是愿意相信刘瑾谋反,其实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刘瑾伺候了朱厚照这么多年,与朱厚照朝夕为伴,朱厚照对他信任无比,朱厚照怎么会相信他心怀不轨所以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皇上若是认为刘瑾是忠臣,那么他那是忠臣,不必去听别人说三道四。
第九百一十章:谁才是天
朱厚照听罢,默然无语,他此时真正有些动摇了。
别看他平时天不怕地不怕,可是平素都在父皇母后的羽翼之下,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而群臣们突然发难,蒙古那边咄咄逼人,便是太后那边的心思也难测,此时的他,顿时感觉自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立。
这不是信不信任刘瑾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在这压力之下,朱厚照至不至于牺牲掉刘瑾,以此来息事宁人。
感情上,他与刘瑾朝夕相伴,这其中的感情自是深厚无比,只是朱厚照吁了口气,他原以为做了皇帝,自己便有了诸多的权利,可是谁知道,得来的全是无形的压力,这些压力令他有些透不过气来。
“你们下去吧,朕再想想。”朱厚照显得郁郁寡欢地摇摇头,将焦芳和张彩驱了出去。
这焦芳和张彩二人一齐出了正心殿,却都是满腹心事,他们有预感,在这场风暴之中,若是不能有一些作为,只怕到了最后,他们也将成为牺牲品。
看上去,这一次针对的好像是一个游击将军,可是看内阁种种的动作,分明是在对付刘瑾,可刘瑾并非是孤立的,刘瑾的背后是八虎,是那些新帝登基之后的一群新贵。
若只是如此,二人倒也不觉得什么,刘瑾这些人确实不是东西,和他们没必要厮混在一起,至多也就是利用他们一下而已,他们就算死了,焦芳和张彩这样的人连眉头都不会为他们皱一下。
可若真只是单纯的对付八虎倒也罢了,焦芳和张彩却是深刻地知道,内阁表面上是对一个游击将军动手,往深里一点是对刘瑾动手,若是想得更深则是对八虎动手,可是在这背后呢
背后的真正目的不是那游击将军,也不是刘瑾,更不是八虎,这些人不过是皮毛,只是工具,内阁真正的目的,其实是皇上
这才是焦芳和张彩二人觉得可怕的事,他们宦海一生,什么样的事不曾见过在肤浅的人看来,似乎内阁要打击的只是八虎,可是莫要忘了,八虎是皇上的心腹,是这场相权和皇权争夺战的前锋走卒,八虎做的事正是皇上要做的,八虎和内阁争锋相对,也是皇上心中所思所想,八虎打了大臣的屁股,广布耳目,监视大臣,那也是皇上所乐见其成。
若是把事情重新梳理一遍,事情就很清楚了,内阁权势滔天,以顾命的名义对所有的事指手画脚,而小皇帝年幼,面对这些老歼巨猾的大臣几乎毫无反击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小皇帝必须得有自己的帮手,而在深宫,皇上的帮手除了太监还能有谁对小皇帝来说,那些能够获得他信赖,成为他左膀右臂的太监也只有刘瑾这些人。
于是西厂建立,在皇上的纵容甚至是暗中默许授意之下,以刘瑾为首的西厂与内阁争锋相对。
若是这件事想明白,那一切问题显然都明了,内阁的目的不是游击将军,不是刘瑾,也不是八虎,而是这新皇帝,他们所希望的皇帝是一个对自己千依百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