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2 / 2)
张郎驱车离开。
他要去的地方是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
如今,南城商贸集团在燕京的所有公司都在进行着产业链的整合,每个老总在各自的公司和燕京都有办事儿的地方。
而且加上最近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的事务比较多,所以很多老总都在这里集合起来办公。
提高效率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应对一些紧急的状况。
今天,就是一个非常的状况。
离着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的大楼还tg远的,张郎就看到了乱糟糟的一群人。
竟然是一群记者,还有媒体。
这些人都拿着摄像头和话筒,不知道是录像还是实况转播,总之乱乱的。
而在电话之中说正在应对状况的秦方仁,此刻正在人群当中。
“秦主任,麻烦您说一下,你们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财务是不是出问题了”
“有传言说你们资金紧张的时期借用了高利贷,是不是真的”
“麻烦您澄清一下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的资金来源问题。”
“最近南城商贸集团在燕京的产业链整合被人看作是皮包公司,情况是这样吗”
一个一个的问题,砸向秦方仁。
不过到底是从南城的老功臣选出来的人,他应对的能力可不一般。
秦方仁微微一笑:“大家慢慢来,问题一个一个问,我一个一个回答,要不然,我一张嘴,而大家十几张嘴,我也回答不过来啊。”
听到秦方仁的话,在场乱糟糟的人群都是一怔,好家伙,在这么紧张的时刻,还能够说出这样的冷幽默,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啊。
“关于那些问题,在场的大家也都是聪明人,想来不会被流言所蛊惑。在金融市场上的小道流言,并不值得大家这么在意,而且我们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资金雄厚,在华国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们公司还会开展新的项目,并不会在原有的项目之上固步自封”
“不知道秦主任你们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下一个项目具体是哪方面的是科技的,还是文化的,亦或者是说经济方面的”有记者终于是问了秦方仁想回答的问题了。
秦方仁暗暗擦了一把汗,好家伙,这媒体方面的嘴真是厉害,若是半年之前还在南城的自己的话,绝对会把今天这个暂时性的新闻发布会给搞砸了。
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一月份第一个短暂的新闻发布会还在继续着,秦方仁依然是有条不紊的回答者记者提问的问题。
当然,涉及深层面的问题,秦方仁都会用不方便回答或者是说暂时总部没有这方面的消息等搪塞之语来回答。
虽然说这样的回答无法让记者朋友们满意,可是至少能够让这次短暂的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新闻发布会没有多少破绽,不给别人留下把柄。
而张郎远远看着,悄悄给秦方仁竖起了大拇指。
好家伙,竟然把问题像是皮球一样扔了回去,而且更厉害的是,秦方仁竟然成功的把话题引导了另一个方向。
厉害啊。
自己当初选秦方仁当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的总发言人,不过是权宜之举,没有想到,秦方仁竟然做的如此的优秀,而且把事情办得如此的漂亮,看来谁都不能小觑啊。
张郎把车开进车库,因为正门在开新闻发布会,他也没有走正门,悄悄从后门进入了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的大厦。来到大厅,程四海早早的就已经来迎接了。
“张总”程四海想礼仪性的问一声。
张郎摆摆手,“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来办公室,看看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发现整个南城商贸集团燕京总办事处都有些乱糟糟的,大厅办事处,好多人都忙着递交文件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有些像菜市场。
“好。”
两人配合了不是第一次了,也没有多说话,都来到了第二层的张郎专属的办公室。
一层人多而杂,电话之中是怕监听。
而在这里就方便多了,这里可是用了全新的隔音系统,保证谁都听不到。
张郎细细一听,这才知道,原来是圆方位快递公司和龙氏集团质疑自己的资金来源,把这事儿捅给媒体了。
捅给媒体,无疑是捅给了马蜂窝。
第251章 最不可能的电话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东西,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媒体形式。
媒体可以引导舆论,但是有时候也会成为不正确信息的传播者。
就像是这次张郎的南天商贸集团的事情,根本就是有人故意造谣。
而燕京的媒体大多数人都是以吸引眼球为宗旨,类似于报纸的话,就是提高发行量;电视的话就是提高收视率;而广播则当然是提高收听率。
“媒”是“女”字旁,诗卫风氓中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语又讲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
这是媒体之中媒这个字的来源,不过在张郎看来,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事情,导致媒体才会有这么多狗仔队的气息。
因为“女”字旁的原因,多了一些八卦的气息,导致现在的媒体大都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存在,毫无节操可言。
而就在这时候,张郎办公室的传真机,忽然打来了一份单子。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diu”,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郎此刻的传真机,也算是媒体的一种,当然,并不是说张郎的传真机也是狗仔队的一种。
这东西是张郎要求还处于整合阶段的各个产业的老板,每天做的一份数据统计。
这些产业目前主要是中心医院,阳光春天,帝都大润发这三个公司和产业为主。
至于剩下的华峰4s店,九州物流,豪生地产,景致酒业,胡杨家具、席梦思、凉风花店等产业,因为产业的产值并不是特别高,也就没有计算在内。
没错,别看除了中心医院,阳光春天,帝都大润发这三个产业之外,其余的产业叫什么物流,地产等等等等非常霸气的名字,可是规模那是相当的小。
等于说,这些产业基本就是在产业刚刚开始的阶段就被张郎给收购了。
虽然说这些企业在自己创业阶段也打下了一些名气,不过大多数人之所以会买给张郎,基本都是资金链条出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欠下了一屁股债。
这些产业的老板,也大部分基于张郎收购了企业之后,也会把债务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