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2 / 2)
盛万林想想也对,现在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不论是姚国浩过来,还是他过去,对两人的家属都不太好。
他们两家住的很近,走出大门走几步就到了。盛万林出门后远远的看到姚国浩在自家门口等着,随即招了招手。
“万林省长,这么晚了睡不着,肯定是有大事吧”姚国浩和盛万林走了几步也没听他说话,索性自己先引出话题。
盛万林想了想说道:“刚刚雷涛给我打电话,说是摩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总裁肖特沃森明天要来锦城。他还跟我说,这位肖特沃森私人投资了一家澳洲的飞机制造企业,专门生产高端公务机,这个项目对于江游的川西飞机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项目哦”
“这是好事啊这个雷涛的确很有本事,星旗集团和巴马卡森财团的两位华尔街大亨还没走呢吧”姚国浩听到这个消息也挺高兴的。
川西飞机公司虽说在西川省是个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但目前为止除了军方的一些订单还有几款老旧的支线飞机之外,在国内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了。所谓的“西南飞机城”也很有些名不副实。如果能够引进这个澳洲的公务机项目那的确是个很不错的发展契机。
不过姚国浩看了看盛万林的状态似乎并没有那么兴奋,想了想基本上明白,他在担心什么了。
关于川西南开发计划,省里面的意见就不一致,那就别说中央的意见了。姚国浩听说中央争论的也挺厉害的。
“万林省长,你是不是想说这个川西南开发计划的事情啊”姚国浩对盛万林问道。
盛万林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计划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这东风什么时候能刮起来,这的确让人有些捉摸不定风向啊。万一要是这风吹歪了,我们做的努力就都付之东流了。”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一个地区的规划、开发、建设能不能交给一个企业来运作。而且这个企业还是一个跨国跨行业的经济联合体”姚国浩最把握不准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那个所有制主体的问题,发展经济姓社还是姓资,这个讨论虽然已经过去好些年了。但目前我们还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方向的,这个问题能不能有所突破,突破到什么程度才和我们的国家政体不会有冲突”
盛万林对问题把握的很准,他一语之中靶心。
虽然姚国浩没有这么说,但事实上,他把握不准的,以及这个问题目前产生争论的焦点核心就在这个点上。
“最近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固有模式来看,似乎我们的政府管的事情太多了”姚国浩沉吟了一会儿把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提了出来。
盛万林听到最后那句的时候,头猛地转向了姚国浩。姚国浩提出的一个命题是他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那些问题的聚焦点。
他随即接话道:“是啊我当这个省长以来,工作看似做了不少,但我总感觉有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忙乱。真正的核心问题一直都没有抓到,反而管了不少不该管的事情。就说我们省里的那几个省属企业吧,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的投资,企业如何提高效率等等,都要汇报上来。我这个省长是为全省人民当家的,可不是这些企业的联合董事长啊”
盛万林的抱怨让姚国浩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目前的确很多问题都聚焦在这里。按理说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那本来就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而作为政府并不需要直接参与其中,只要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能够让企业焕发活力,政府的工作就做到位了。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由于属于国有,于是不少问题就推到了政府头上。
这的确有点本末倒置了。
不过关于川西南开发计划这一步是不是走的太快了呢姚国浩是真的有点把握不准呢
盛万林沉吟了一会儿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向姚国浩作了汇报:“国浩书记,我觉得川西南这一片地方,我们是不是能够参考特区的模式,先试点走一走呢”
“特区”姚国浩有些不解地问道。
特区指的是什么姚国浩自然是清楚的。而现在这个计划也的确和当年的特区有些相似,只是步子比当初的特区可大多了。
盛万林看着姚国浩还有些不明白,他随即解释了一下他的想法。
按照盛万林的想法,在企业经营层面,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企业。不应当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如今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既然如此就应当在生产经营上确保公平竞争。
虽然在制度层面需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就应该给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以垄断地位,这样对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其实是有害的。
“我们护着保着,结果却养了一群懒汉蛀虫”盛万林的话虽然有些过激了,但事实确实如此。很多行业由于市场准入的问题,导致了国有企业不思进取盘剥民利,反而让民众失去了幸福感。
就好像川西南这次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危机,事实上参与者很多都是当地的国有房企。他们推高了当地的房价,让百姓们无法安居乐业,最终损害的还是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万林省长啊你这些话可以说已经勾勒出了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了”姚国浩听着这些话,有种拨开迷雾的感觉。这些想法其实已经在他的脑海里盘旋很久了,只是没有盛万林总结的这么透彻精辟而已。
两人这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都已经凌晨两点多了。但也正是在这次省委大院的夜谈之中,西川省的两位党政一把手,统一了认识,并最终决定由盛万林起草一份提交给中央的报告,在报告中两人明确表示了要在这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先行先试的想法。
这份报告成文之后,姚国浩亲自带着去了燕京。到了燕京之后,他直接将这份报告提交到了国务院。
过了没几天,他就接到了中办的电话,说是二号首长要找他谈话。
当姚国浩见到二号首长的时候,首长拿着他们提交上去的那份报告,轻轻地拍了拍问道:“这是你们省委的集体意见还是,你和万林同志个人的想法啊”
“对于这个川西南开发计划,省里的意见不太统一,所以这份报告是我和万林同志个人的一点思想汇报。”姚国浩看着首长的表情,谨慎地做出了回答。
首长笑了笑说道:“国浩同志,你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