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大明凰女传 > 分节阅读 8

分节阅读 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妃嫔们战战兢兢地起身,见皇上神色不豫,却不知是哪里得罪了皇上。朱由校捂着鼻子走进殿中,落座于正中宝座上,张嫣坐在一旁的侧座上,永寿和语竹分别随侍两人身后。

妃嫔们行过三叩九拜大礼后,朱由校仍自不悦,张嫣心中计较了一番,率先开口:“妹妹们先坐下吧”几十妃嫔偷眼看朱由校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应了声后落座,面上神色更加小心谨慎。

而妃嫔们坐下后,张嫣还没再次开口,朱由校却突然站了起来。

众人眼光刷地集中到他身上,只见他一甩衣袖,大步流星地向门口走去,永寿愣了愣,立即快步跟上去。他径直走出正殿门口,身影消失在了门外,留下一室目瞪口呆、惊诧万分的妃嫔。

、25一众妃嫔

张嫣虽也吃了一惊,但昨晚闲聊后,大致摸清楚了朱由校的性子,因此即刻便止住了惊讶,调整神色,笑道:“皇上是想让本宫和妹妹们好好叙话呢”

张嫣的话让妃嫔们回过神来,扯了扯僵硬的嘴角,纷纷干笑着应道:“正是娘娘说的这个道理呢”语气中一丝说服力也无。

王宛儿冲张嫣温柔一笑,张嫣心中有暖意,更增了几分底气。

张嫣细看殿中端坐着的嫔妃们,皇后之下,地位最高的是四位妃子,除了段纯妃和王如妃外,还有两位范慧妃和李成妃,因为她们未入选最后一轮殿试,从前人多时也不甚留意,今日是第一次得见。生得也都是花容月貌,不过还是逊色于入了最后一轮殿试的三人,一人华贵,一人清丽,相互映衬。

按理入了最后一轮殿试的王宛儿和段婧二人应当被册封为贵妃,但朱由校偏就只立她们为妃,与范慧妃和李成妃身份相当,平起平坐。

粗略一望,四妃以下再没有出挑人才,当中虽不乏美貌女子,但气质平平,不过是些庸脂俗粉,让人过目便忘。

张嫣沉默片刻后,朗声说道:“诸位妹妹一同入宫,也是缘分,日后需当和睦相处,切忌德行有亏。”张嫣想起昨夜,口中顿了顿,“妹妹们应尽心服侍皇上,为皇家诞下子嗣。”

大选后入宫的少女年龄都在十三至十六岁之间,张嫣年仅十五,身体还未完全长开,端坐在气派的宝座上,更显得身材娇小。然而说话间,她虽面带笑容,强大的气场却从她身周自然散发,丝毫不容人怠慢忽视。

“是。”妃嫔们一齐顺从答道。

张嫣把教习女官入宫时对秀女们说过的话全部重复叮嘱了一遍,便让低位的嫔妃们先回去了,只留下四位妃子叙话。

李成妃这才开口道:“娘娘。”

张嫣见她欲言又止,于是扫了一眼殿内,殿中站着的低等宫女们全都退了出去。

她这才接道:“方才跟着皇上的那位公公”说到一半却微微红了脸,住了口,王如妃在旁点头,说道:“嫔妾也正想问这个。”范慧妃和段纯妃虽未说话,但也都看着张嫣,其意自明。

张嫣清楚她们想知道什么,沉吟片刻,这件事现已不算什么秘密,于是说道:“那位公公是皇上信任爱重之人。”

众人都明白了,李成妃低呼一声,用袖子捂住了鼻端,掩住厌恶的神色。其余三人也是抿着嘴,双眉紧皱。张嫣见她们反应,心底一沉。她早已习惯父亲的喜好,加之文士中养男宠也颇为常见,因此不甚在意。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仍然是上不得台面的污秽事。

张嫣沉着脸吩咐道:“本宫在此提醒妹妹们一句,谨言慎行,不可在背后妄议天子。”

四人敛了神色,应了下去,张嫣担忧不减,心想:“今日在场的妃嫔众多,此事想瞒也瞒不住了,永寿的日子怕是会难过起来。”

、26荒唐帝王

枝条由秃冒芽,郁葱成林,花儿开得娇美,转眼间已到四月份了。

殿外日头高挂,张嫣在暖阁内的书桌旁坐了许久,案几上放着一沓洁净无字的白纸。笔墨一早就已备好在桌上,眼下墨都快干了,笔尖还未被湿润过。

张嫣闭上双眼,揉着太阳穴,回想起了昨日的事。

朱由校忽然说道:“梓童,朕听人说起,开封那一片传过来一种新式唱腔,朕记得你是开封人。”

“是,父亲现下在京中任职,将家里原本养着的戏班子也带了过来,他们便唱昆山腔。”

朱由校双眼放光:“那正好,你将那戏班子请来宫里吧,再过不久即是端午大宴,就在那时表演。”

张嫣为难道:“皇上,那戏班子专唱傀儡戏,登不得大雅之堂。再者,时下能排演的戏都演旧了,没有现成的新戏文曲子。”

“傀儡戏真是新鲜,那朕便更要看了”朱由校抚掌大笑,眉飞色舞,“梓童读书甚多,写戏文当是难不倒你,写好找宫中乐师配曲子即可”

说罢兴奋地离开了,根本不给张嫣留下一丝拒绝的机会。

张嫣叹了一口气,纵观历史千余年,如此荒唐的皇帝也是十足罕见。

他自登基以来,未上过朝,也不怎么理会政事。一应国事全部交由内阁大臣和司礼监的太监们去决策安排,相当于是交给东林党人和王安。

并且据这段时间探听得知,朱由校贵为一国之君,大字竟也不识一个,却在玩乐上颇有心得造诣,隔段时间就能翻出新花样来。现下他便又对民间的傀儡戏开始感兴趣了。

张嫣几度提笔,要沾墨时,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只好作罢。叹了口气,唤了语竹进来磨墨,自己走到了敞着的窗边,深深呼吸几口新鲜气息,望着窗外开得正盛的春花,心思飘散。

册封大典过后,不知是何缘故,客印月一直毫无动静。

得益于她的收敛,这三月中,内廷中大抵风平浪静,只有一件小事内廷中关于永寿的议论,日渐多了起来。

永寿姓高,全名高永寿,这名字是皇上当太子时赐给他的。没有人知道他原名是什么,只知道他已经随在皇上身边许多年了。这些是可信的内容,当然伴随着这些内容流传的还有针对高永寿的许多编造之事。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变迁,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有流言就一定有恶意。而高永寿在充满恶意的流言中表现出波澜不惊的态度,加之一直以来的观察,张嫣十分欣赏高永寿的为人,故有亲近之意。

宫中的议论之势如日中天,但朱由校整日里在乾清宫闭门不出,不去内廷,连朝也不上,身边来来去去就是高永寿和方成盛两人。方成盛只说该说的话,而高永寿的性子不喜诉苦,因此直到当下,朱由校都还不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