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猎清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收到这份明码通电之后,位于上海一幢报社中的申报总编。看着没敲门,直接推开房门冲进来的报务员,很不解的道:“何事如此慌张”

报务员握着手中的电报,抖缩着手道:“总编,明码通电,安民军的明码通电。”

呃听到明码通电,这位总编稍稍愣了一下。可更令他好奇的是,这个安民军又是什么组织,为何以前从没听过呢难道是革命党成立军队了

带着这丝困惑,总编接受报务员递来的电文,看过之后惊讶的道:“漠北军政府墨尔根副都统府安民军军长刘汉青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总编的询问,报务员摇头道:“总编,我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我却知道,在东北还有人坚决抗击沙俄的入侵。这支安民军,是百战百胜的国民英雄啊”

听着报务员异常兴奋跟自豪的话,总编很快也笑着道:“是啊先不管这些,立刻将这份电报以快报的形式印刷,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散播出去。

另外记住,关注这个安民军的举动。敢如此大胆明码通电,跟沙俄宣战。我想,后面这个安民军的指挥官,会陆续发布消息的。这可是大新闻啊”

果不其然,伴随在上海的报社龙头申报,通过自身的销售渠道,迅速将这条消息给广而告之。听到报童兴奋的叫卖声,这些加印的快报很快便脱销。

一时间,名流绅士聚集的上海,瞬间对这支占据漠北的安民军起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刘兴华自然也是非常清楚。而这恰恰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影响力跟关注度。

都说时势造英雄,值此乱世想做一些大事,必须拥有一定的民意基础。那怕现如今的清廷,不在意这种民意。可刘兴华相信,日积月累下名气也会办成很多大事的。

就在这份通电,发出不到半日,刘兴华又写了一篇通电,交给报务员给发出。其中列举了安民军,成军以来所取得的胜利,还有消灭两三万沙俄官兵的捷报。

除此之外,一位中将两位少将的战绩,同样举国震惊。而在这份表功般的通电中,刘兴华表示为祭奠以城共存亡的黑省将军寿山,他还会杀七名沙俄将军当祭品。

这一通间隔时间不长的通电,让原本压抑的清国百姓军民,很快都记住了安民师,记住了安民师那位战神一般的刘汉青,也记住了以城共存亡的寿山将军。

当然,清国的军民还知道,不抵抗甚至卖国救荣的盛京将军,还有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吉林将军。一时间,这两位出身八旗的清廷将军,名声算是彻底的烂大街了。

针对这种光明大胆般的挑衅,驻守东三省的沙俄驻军,自然恨透了刘兴华跟这支终于知道名称的安民军。可接下来的战斗,他们真能消灭对方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张网以待

一边忙着扩大安民军在清朝的知名度,刘兴华同样没闲着,时刻关注着沙俄大军的动向。相比沙俄行军的通讯速度,刘兴华的情报部门无疑速度更快。

尽管在通电中,刘兴华表示与沙俄大军决一死战。可他不会傻到,将安民师四个团的主力,全部放在嫩江这个小城中,相反城里只放了一个警卫营的官兵。

其余三团跟警卫营的主力,全部根据刘兴华的命令,采取牵牛战术,拖延沙俄大军包抄的行军速度不说,还不断歼灭沙俄的有生力量。

当最近的一支从北安开赴出来的沙俄援军,在阿历克拉中将的严令下,加速向嫩江方向挺进时。后到这支援军后面的沙俄后续部队,距离他们至少有一日行程。

刘兴华果断下令,抽调新一旅一团,汇合警卫团主力,星夜兼程埋伏到距离嫩江,还有半日路程的双山区域。同时命令警卫团,绕行到援军身后,实施包夹战术实行围歼。

明白这支沙俄援军轻装上阵,连火炮部队都随后续补充的沙俄大军前进。刘兴华就决定,嫩江保卫的第一战,就拿这支六千人的沙俄大军开刀。

二千人的兵力,围攻一支六千人的大军,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可在刘兴华看来,这完全有可能。一旅一团跟警卫团,都是安民师的精锐部队,以一敌三应该不成问题。

亲自带领一个警卫营,汇同一旅一团进入伏击地点。看着这条弯延的官道,刘兴华很快下令一团在山道两侧。修建伏击阵地等待对方大军的到来。

至于一团的炮兵连,同样在半山腰修建炮兵阵地。那怕没什么大口径的火炮。主装备的十几门大口径迫击炮,发动炮击的时候。也够沙俄大军喝一壶。

而李山柱亲自带领警卫团的两个主力营,提前潜伏进对方大军必经的一个山谷之内。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沙俄大军,进入这条以前胡子横行的官道中,堵住其后逃的道路。

忙碌一晚的刘兴华,看着一团官兵修建的伏击战壕,尽管没那么坚固,却足够保护自己的安全。望着有些眼睛通红的官兵,刘兴华也一一安慰他们抓紧时间休息。

根据前出侦察部队的反馈。这支援军的先头部队,最快也要在中午时分抵达这片山不高的山区地带。而他们不从这里进入嫩江,将至少耽误一天左右的日程。

谁都清楚,通电之后的安民师,跟沙俄驻东三省的部队,几乎结下了死仇一般。而今年这场战事,将决定是沙俄全歼安民师,还是安民师撑住让沙俄默认事实。

占领了嫩江地区这条黄金地带,沙俄几乎失去了很大一块战略资源掠夺地。除此之外。嫩江地区生活的百姓,同样是沙俄人不想留给安民师的。

可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他们派兵来援的时候,刘兴华已经启动了百姓迁移的工作。嫩江即将沦为战区。他自然不希望百姓遭受池鱼之殃。

如今嫩江至漠北的交通要道,都被安民师给控制。这些迁移的百姓,迅速补充瑗珲等地的百姓空缺。路程不远还提供食宿跟分地的待遇,百姓怎么不会搬迁呢

而安民师冬季制作的大量马车。这个时候也派上了用处。大批马车开始来往这些道路上,将生活在嫩江地区的百姓。一批批迁移到后方的安置点。

那怕有些百姓不愿意搬迁,可碍于安民师官兵的坚强,还有大量百姓都愿意前往那里。毕竟,安民师的官兵告诉他们,到了后方根据地,免费分给他们大量的土地。

这不是租,而是真的分给他们,按人头分土地给他们种。这样的好处,又有几个百姓舍得呢真正不肯走的,无非就是一些地主之类的人。

可没了普通穷苦百姓替他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