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玩天下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董启瑞稍微平和了些,拉过一把官帽椅坐下,喝口茶:“小杨,你是打算把那一小块田黄冻石自己留着收藏咯”

杨平拿着田黄冻石感触那种细腻乐呵:“是,董老师,我看这块田黄冻石也小一斤了。可以雕几方印章,有时间我自己练练手。”

李虎哲刚喝了一口茶,扑哧一下全喷出来,手忙脚乱地擦擦,一脸惊诧:“小杨,你可别糟蹋东西了。金石篆刻不是简简单单会雕点儿小物件就可以驾驭的。我这么说你别生气,你要雕的是顶级的田黄冻石,这都不是有钱就能拥有的东西。多少书法篆刻大家一生都想拥有一块田黄方章而不得,你拿着田黄冻石练手这样,我给你写几组词你要是能认识一半儿我就不阻挡你那田黄冻石练手了,怎么样”

杨平愕然:“李老师,你这是嘲笑我没文化啊,我虽然不是学文科的,好歹也是全日制大专生,行,你写。”杨平从笔筒里拿出一支中性笔,又取出一张a4复印纸,铺在长案上。

李虎哲眯着眼笑笑:“那我写了,我知道你爱好文玩,文玩是什么意思文玩是从文房延伸出来的文人玩件,天生就透着文气。不是你搓搓珠子,玩玩核桃,掌掌紫砂,盘盘和田就是有文化了好了,你读一下。”

魏总斜眼看看复印纸上的字,咂舌:“这臭老九真是有够迂腐的,我也认不出几个。”

杨平蹙着眉看着复印纸上的字:觌氅、餮鼗、饕餮,螭龙,曩磲、蕤颥、鳎鹕、鲦鲻、耱貊、貘鍪、籴耋、瓞耵。十几个词,能认出来的就俩,嘿嘿讪笑:“李老师,我就能认识饕餮和螭龙,别的还真不认识。”

李虎哲冷哼一声:“还不错了,能认识两个,我这么做的意思就是想让你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真的不足以去拿帝石练手。”

杨平苦着脸:“李老师你这是赤裸裸地打脸啊。我是爱好文玩,但也是玩占大部分。满街的男人现在手腕上不戴串珠子都不好意思出门,难道都是很有文化玩么。再说了,手串还是佛珠的衍生品呢,满街戴手串的一百个人里面能有三四个信佛就不错了,是吧。”

李虎哲也觉得自己说话有点儿过了,小杨好歹也是公司的大客户,别再让自己几句话给伤着了,呵呵笑:“文玩大家都可以玩,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文玩是通过自己把玩那些可以承载岁月的物件儿,记录岁月流逝的痕迹。不在乎文玩有多贵重,它是记录我们悲喜人生的载体。小杨我看你长案上的文玩手串,核桃,把件没有一件是凡品。这恰恰进入了一个误区,难道只有极品文玩才能记录岁月不是的,哪怕是上山的野核桃,洗净穿好,慢慢盘玩,一样见证岁月变迁。文玩是戴给自己不是戴给别人看,更不是拿来炫耀,攀比的。一串佛珠,一个玉坠儿,一对狮子头,慢慢地去盘去悟,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甚至几十年后看这它慢慢变色,包浆,挂瓷,开片到时候你可以给你的后辈说,这是我刚结婚的时候盘的,现在已经是老物件儿了。这才是文玩。”

杨平点头,轻声叹息:“李老师,真是受教了。我的文玩太多了,没有哪一件是专注地把玩超过一个月的。但是哪一件都舍不得放弃,怎么办”

李老师摇头苦笑:“你那不叫文玩,叫收藏。我个人还是觉得你选出最喜欢的带在身上,平时案头再百几样随手可以盘玩的,枕头底下也可以放一两样。剩下的只能明珠蒙尘了”

魏总看杨平的苦脸,哈哈一笑:“小杨,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别听老李忽悠你,各人有个人的玩法,要按他那么说,开私人博物馆的还不痛苦死喜欢就好,不要为外物困扰本心就好啊。”

小柳鼓掌:“对,这才是正解。杨哥你听魏总的没错。”

杨平撇嘴:“魏总,小柳真是你的精兵强将,马屁都拍得这么不漏痕迹。”

魏总一干人哈哈笑,小柳娇嗔着打了杨平一下:“杨哥,你小人家”

呦呵这含糖量,这亲昵劲儿

第一百五十四章遇到玩珠子的男人就嫁了吧

cw:596h:471a:杨平哆嗦了一下,电话响了,是酒店外卖。招呼大家舒舒服服吃完饭,小柳很勤快的把战场收拾干净。

魏总喝口茶消消食儿,和杨平商量:“小杨,你既然有上拍的想法,那就把这块田黄石放在这次春拍和鸡缸杯一起吧。两件东西正好做个呼应,我们这边力求把宣传做到位,让有实力的买家都知道这块绝世田黄。”

杨平想想点头:“可以,正好我也急着用钱。”

董启瑞笑着接话:“小杨,你也会缺钱”

杨平瞪大眼睛:“我又不是富二代,怎么会不缺钱,嘿嘿,我这不努力让我儿子当富二代呢么”

董启瑞有点难以启齿:“嗯,那小杨,你既然手头紧,那有没有想把这块田黄冻石出手的想法我私人收购。”

杨平赶紧摇头:“这个我是打算私人收藏的,董老师您就别为难我了。”

董启瑞悻悻地叹口气不再说什么。

魏总打圆场:“呵呵,那咱们就签合同。庆功宴等咱们拍卖会后在办。”

杨平立刻点头同意,这下午还要接臭宝呢,早办完手续早完事儿。已经办过一次拍卖手续,所以这次就轻车熟路。拍好了各种角度的照片,称重,合同一式三份加之电子版的。一切手续办好,杨平松口气,和魏总,董启瑞,李虎哲点根烟商量:“董老师,这田黄石用不用雕出来再拍”

董启瑞想想,顿了一下:“嗯,回去把石皮稍微修饰一下就好,不雕了。”

杨平对田黄还是感兴趣,又问:“董老师,您是怎么确定这就是田黄石的”

董启瑞一脸得意,呵呵笑:“田黄石造假手法很多,但是也很好鉴别。它硬度低,和指甲的硬度差不多,也就是你这款田黄石特别,石皮特别厚,而且最外层的石皮和劣质叶腊石一样,要不是你切开一个露肉的口子,神仙也看不出来这是田黄啊。”

邬焕庆也是击节赞叹:“上次我就说小杨有大运道嘛,哈哈。”

董启瑞抚抚稀少的头发,继续讲解:“这田黄石有六德:细,结,温,润,凝,腻,这个很好理解。俗话说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鉴别田黄石一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石型,石质,石皮,石色,萝卜纹,红筋。石型一般是鹅卵石状,没有棱角。石质就是细腻,湿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石皮你也看见了,真真是变化无常啊,石色呢你这田黄石就是最好的,所有的田黄都是以黄色为基调的。萝卜纹顾名思义就是田黄石的肌理带有萝卜纤维似的纹路,当然这种纹路越不明显越好了。红筋就是田黄石表面出现的红色经络,你的这块田黄石上就有,其实就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里产生的裂纹,你倒是很好地利用了这条裂纹啊。”说罢瞪了杨平一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