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2 / 2)
“讨厌这才到哪,奉母后之命,我要监督你,你想弄这些,违者必究。”
“这,哎呀,菱儿,我要闷出病的。”
菱儿嗤嗤一笑:“骗你的,母后要我告诉你,只要不做剧烈活动就可以,不要闷着不动,要多出去逛逛,多晒晒太阳,可以去校场看热闹散心但绝对不能参与,所行必须有人护驾跟随,还有好多了,总之母后知道你的性格,不愿过于约束。”
郭芙喜极:“母后真是体谅我。”
“可是,姐姐,这是太子第一个孩子,是皇室又一代血脉,皇上皇后都希望他平平安安来到人世。”
郭芙点头:“菱儿,我明白,我会当心,你告诉母后,我知道怎么做。”
菱儿笑笑:“姐姐,母后让我送来燕窝粥和人参汤给你。”
郭芙退几步坐在椅上:“又要补么,不是喝过了”
“那是早晨,姐姐,这才刚刚开始。”
“再补不补成猪才怪呢。”
宫人闻听,不由笑出声来。郭芙道:“算了,我吃燕窝,这参汤你给太子送去吧,他又忙又累,才需要补呢。”她忽拉菱儿坐下:“菱儿,回来好么,太子需要人照顾。”
“姐姐”菱儿不解的道:“为什么要我回来我听说母后要派专人侍侯太子的。”
“不要。”郭芙急道:“我要和母后说,不要派什么专人,太子需要的是可信的人,是菱儿你。”
菱儿想想,含笑道:“姐姐,你是怕太子趁机纳妃吧,你的忌妒心好强啊。”
“你别管我,快去看太子吧,你们好久没在一起,他可想着你呢。”
郭芙的确有嫉妒心,但菱儿在她心中却是例外,她清楚的知道,李适和菱儿的关系是个迷,是她没有权利嫉妒更没有能力阻挡的,但她没有因为菱儿的存在而心悸,那是她了解菱儿和李适,因为他们自已还是当局者迷,也许他们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还没发展到令她嫉妒的程度,所以,暂时菱儿是她最放心最信任的人。
旧情复燃
李适独处书房,全神贯注的批阅每一份奏折。忽然一道人影飞快的转至其后,一双玉手捂住他的眼睛,李适大惊,不悦道:“不是让你在宫中呆着么,来此作甚,别闹,快放开。”
玉手缓缓松开,李适眼盯折子,叹气道:“回去吧,我看完折子去陪你。”
身畔一声娇哼:“用不找赶我,我走”
李适闻声急忙转身:“菱儿,是你。”他拉住菱儿,菱儿抽回手嗔道:“奴婢不该惊扰太子殿下,告退。”
菱儿佯作要走,李适起身自后一下环住她的纤腰含笑道:“好菱儿,别气,我以为是郭芙又来扰我呢,你来的正好,我想你。”
“讨厌,放开我。”菱儿脸微红。
“真的想你。”李适竟然将她整个身子抱入怀内,菱儿没有挣。自从进宫她和李适就没有单独相处过,即使碰面也是在皇上或皇后面前,只有短短几语而已,她又何尝不惦念李适呢。她美眸晶莹,忐忑的靠在李适胸前道:“是想我侍侯你,还是做东西给你吃,或是闷了逗你开心”
“都想。”
“骗人,你是太子,有那么多人争相侍侯,哪还用我。”
“可我只习惯你在身边,又有哪一人及你贴心呢。”
“噢,真的”
“我好想再和你一起听雨、看星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
菱儿勉强一笑,转过身道:“公子、啊不,殿下,虽不能再陪你看星星,但做些吃的还是可以。”她取过参汤:“我奉太子妃之命来送参汤。”
李适疑道:“你做的还是她做的”
“我为娘娘做的,她不舍的吃,要我送来给你,娘娘好担心你呀,快喝吧,一会凉了。”
李适回身坐下靠在椅上道:“知道我累,麻烦你喂我吧。”
“喂你你是太子,我好歹也是个公主,你还当我是丫头哪。”
李适一笑:“忘了咱们赌约还差两年呢,叫你侍侯有错么。”
菱儿哼一声,拿起汤勺,一口口喂他吃下,李适得意之极。吃罢,菱儿取绢帕拭去他唇角的汤迹:“还好喝么”
“当然,现在吃这个可难了”
“开玩笑,皇宫又不缺人参,只要你想吃,御厨随时奉上。”
“我说的是你做的。”
“那你让我不做公主,做御厨好了。”
“不行,那御厨岂不要回家,妻儿老少谁养活”
“当然是太子你了。”
“我”
“太子将是天下主宰者,百姓的尊长,衣食父母,那有人挨饿不是你的责任么”
李适摇头道:“为什么你说话总要我紧张”
“知道紧张天下事就是个好君主,说明殿下是圣明仁主。”
“怎么话音一转又奉承上我呢。”
菱儿含笑:“殿下既紧张,那菱儿帮你松弛一下吧。”
李适身子往椅上依靠,菱儿立于其后,给他按摩着双肩和后背。李适惬意的闭上双目道:“好舒服,很久没这种感觉了,菱儿,回到我身边来吧。”
“妹妹侍侯哥哥要惹人笑话,这是你说的。”
“我们又不是亲兄妹。”
“你真想要我回来”
“只是想而已,其实,父皇母后更需要你照顾,他们无恙,我才能安心做事。”
“殿下,你放心,我会替你尽孝的,你只好好处理国事就行了,皇上对你寄予厚望,不要让他失望。不过,也不要操劳过渡,身体是最重要的,劳逸结合才行。”
“这个我知道,可我初掌朝政,事事生疏,不勤奋怎行。”
“勤于政事是对的,可你不用每件事亲历亲为,要会用人才行,朝中那么多官员大臣,你一忙,他们到轻闲了。”
李适叹气道:“我是怕再出林国舅、代王之类的人。”
“你的眼睛不是很亮么,耳朵也很灵啊。”菱儿道:“俗话说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李适怔怔:“知人善用,用者不疑”
“殿下在能干毕竟是一人力量一人的智慧,用句不敬的话说就是刚愎自用,这对处理国事没有好处。只有充分发挥大臣们每个人的能耐和才干,才有利于国于民,他们是做事的,殿下是决策的,关键是要极度明智,所以君主不怕不会做事,只怕不会用人,这是自古以来的经验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