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2 / 2)
“舅舅会答应么”
郑元驹牵着如意坐了:“听康公公说,皇上圣体有所欠安。”
如意倏的起身:“那就是说,他要诱了舅舅回来,斩草除根”
那郑元驹也是郭氏后人
郑元驹呵呵笑出声来,带着宠溺的捏捏如意脸蛋:“夫人想多了。不过能想到这里,也是为难夫人了。如今大燕的局势,明着一片清明,暗里波涛汹涌。江南的税收一直有问题,北边的蒙古,南边的南疆、海上倒是平静。可是前朝可是有过倭寇海匪的而且,如今朝上拿俸禄的人多,办事儿的人少,尤其是武将,老一辈的薛国公如今都在府里安养晚年,上一辈的只有郭国公、苏国公、安庆侯和西川侯。到了咱们这一辈,也就看着我和洪波两人”
洪波,是苏国公的儿子苏眉林,苏三的哥哥。
“皇上想交好蒙古”如意听出了话里的意思。郑元驹神色颇为复杂的看着如意:“嗯,远交近攻。如今蒙古分裂成了四部。与其咱们去攻打让他们抱团,不如分崩离析。各个击破。”
“你们想扶植舅舅的老丈人那一支”如意问,郑元驹点点头:“只看舅舅的意思了,反正先接回太太。”
“那太太的院子”临江苑一直没搬进去。
“咱们先去和老太太说说这事儿。太太的院子,不着急。”反正侯府如今都修葺得差不多了,基本上每个院子都可以拎包入住。
况且,看如今京里的形势,只怕等小郭氏回来就可以回京去了。
郑元骅喝的烂醉如泥:“太太不是说,有法子有法子么这下子好了”
“砰”酒瓶子被扔了出去,砸在了门框上,掉在地上,咕噜噜的转了几圈才停。
小罗氏也直抽噎:“咱们没指望了”
“哭哭哭,就知道哭,你看人家赵氏多旺那杂种”郑元骅说到这儿,咧嘴一笑,圆脸上荡漾出几分阴毒:“狗杂种,还想着做侯爷,推恩三代爷让他一代都享受不到”
说着起身摇摇晃晃要出去。
“大爷,你要去哪儿”小罗氏拦着他,他推了小罗氏一把,小罗氏往后一跌,坐在了地上。
“拦着大爷。”小罗氏想到她娘杜氏说的,如今要生个儿子是正经,千万不能让那边的儿子生在前头去。而且千万别得罪了侯爷,只要侯爷在一天,他们的好日子就有一天,如今要想法子多兜些私房
众人哪里敢拦着,就是白绵上前也是做做样子被郑元骅一把推开。
罗氏敲了半天木鱼,都觉得堵得慌,难道她一辈子都比不过小郭氏论家世,她如今也是侍郎的亲妹妹,论子女,她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可是她的儿子要被小郭氏那个窝囊废生的狗杂种压制半辈子了
她看着悲天悯人的观音像,心中祈求:“信女恳请大士救苦救难,度弟子过了这个坎”
“三福家的。”她喊来西府管家:“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世子爷搬回去住了。”
“呸,都是软骨头。如今他们的身份定了下来。咱们也要祝贺祝贺,你去安排几桌酒席,请了他们过来。就说咱们全家庆祝一番。”
“太太这是”三福家的总要问清楚才好行事。
“我能做什么,手无缚鸡之力少不得要借老太太一用了。”罗氏数了数佛珠手串:“先保住任二旺一家子。我有大用。”
三福家的这才领命而去。
双喜来说,郑元骅喝得烂醉,出了府去,大奶奶没拦住。
“这个孽障”罗氏骂了一声:“叫驭儿去寻着他哥哥,看住了,别捅了篓子出来。侯爷呢”
“侯爷在书房。”
“嗯,你让焦三福叫人牙子来,咱们挑几个丫头。”
郑元驹指着郭子归:“老太太可瞧得出这是谁家的少年郎”
老太太招手让郭子归走近了。细细瞧了瞧:“是个俊秀孩子,看着眼熟得很,就是想不起”她沉思许久,看了许久,渐渐的一抹疑惑,一抹兴奋,一抹不敢置信在满是皱纹的脸上一一闪现,她哆哆嗦嗦的试探着:“这哥儿,这哥儿”
郑元驹知道她是认出郭子归来了,如意忙一把扶住她:“老太太”
老太太紧紧攥住郭子归的手。郭子归感受到这个老妇人的急切,反而手足无措,他虽从小也学汉地问话。可是毕竟在蒙古王庭长大的,对长辈都是直来直去的,他道:“老太太,我阿爸,就是我父亲,是郭润杰。”
“杰儿杰儿还活着你是杰儿的儿子杰儿如今在哪儿”老太太一连串的发问,郭子归规规矩矩的回答了:“回老太太,我父亲是郭润杰,现在在蒙古王庭。”
老太太搂着郭子归就大哭:“苍天有眼呀。苍天有眼呀,我郭家有后。郭家有后啊”
她是上了年纪的人,最忌情绪上大起大落。如意忙扶着她坐下:“老太太,子归兄弟还有好消息呢”
老太太被分散了注意力:“什么好消息”
郭子归这才说:“姑妈,姑妈也在蒙古。”
小郭氏在蒙古,老太太眼前一亮,瞳孔散大,一头晕了过去。
徐镜屏早有准备的,忙就着水喂了药,细细揉搓她的胸口,半晌她才回过那口气,紧紧攥住如意的手:“真的么,他说的都是真的润兮也在蒙古”
如意由着她攥着,还拍拍她的手,眼里噙着泪:“是呢,大爷已经派了人去把太太接回来。”
“这就好,这就好这真是极好宁顺,宁顺,你八字好,旺驹儿,也旺咱们这个家”老太太看着如意满意得不得了。
“这是杰儿的儿子,我还忘了问叫什么名儿啊”
“回老太太,我叫郭子归。”
“子归,子归好,子归是该归了,该归了”老太太抚胸恸哭。
徐镜屏道:“老太太哭哭也好。”
本来没有泪意的郭子归也被感染的满是伤感,想到郭润杰总是望着南方怅然叹气,想着小郭氏总是爱在佛堂里发呆,想着每年最冷的那几日,郭氏兄妹都道:“大燕的新年,也不知道如今都是怎么过的”
想到蒙古的种种,郭子归也哭了起来。
郑元驹拍拍他:“好容易老太太才好些,快别哭了。”
郭子归看着如意,红了红脸,方止住了泪意。
老太太揽着他细细问话,又听了郑元驹说已经安排住在静心阁,她也没什么话,道:“既然润兮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