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家后院是唐朝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这么说,赫先生是学习电力的”李愔又问,比起发电机李愔更在乎的是人才。

赫子铭道:“我大学主修的就是电力设计,还拿了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在能源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觉得不舒适,就下来和朋友办了这家发电机长,哦对了,这是我们的产品。”

李愔接过来翻了一下,这正是赫子铭介绍的自动控制柴油酒精双料发电站,图片中这种设备可以被安装在各种车辆上,也可以安装底盘和轮子。

“你说这个发电机可以供应一个小型工厂的电力,这是真的”图片中发电站大小估计和一辆中型卡车一样大。

赫子铭道:“做生意讲的是信誉,我们在一家私人服装厂做过试验,这家工厂里面有一百台缝纫机,完全可以供应起来。

“那消耗的柴油估计也不少吧”夏言这时候说道。

赫子铭看向夏言道:“但是生产同样的电能,这个发电站耗油要少得多。”

“这样吧,我们可以投资,但是你生产的发电机就不能只局限在这个上面了。”李愔点了一下发电机资料,“比如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都可以生产,我很看好这些新型能源。”

赫子铭激动道:“李董事长,这也是我一直的梦想,只是资金实在跟不上,这才无奈生产这种电站的。”

李愔点了点头,“还有,你们厂子里有几台这种移动电站”

“一共八台”

“那好,我全部买下了,这笔钱你拿去给员工发工资吧”李愔说着把送货地址写给了赫子铭。

“谢谢,谢谢”这一刻赫子铭眼眶一热,他担忧了多少日日夜夜,每天睡觉,脑子里都是员工催要工资的面容,如果不是还有儿子和妻子,他真想自杀算了,而现在终于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了,这也让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就一番事业还得需要贵人相助,而这个李愔就是他的贵人了。

赫子铭感恩戴德的走了,夏言笑眯眯地看向李愔,“我现在是越来越看不透董事长了,难道是我脱离时代了”

李愔同样笑道:“也许吧,可能是单身太久了,该找个男朋友了。”

“董事长你”夏言跺了一下脚,生气地走了出去,屋里李愔则是坏笑起来。

赫子铭的效率是相当的快,上午达成协议,下午就把发电站运到了地点,并把一个视频使用说明交给了李愔,服务很是到位。

付了钱,李愔让他去和夏言商谈投资的事情,其实李愔也只是想旗下有一家发电机生产公司,这样以后在益州发展基础电力工业的时候也能有个懂行的出出主意,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生产一些零件设备之类的。

收下这批货物,李愔还等着投影仪和那几台小型发电机到货,而且还有电脑也得买,否则如何播放教学视频,况且让杨素心订制的音译软件他还没有拿,想到这个李愔又去找杨素心。

现在的杨素心彻底成了李愔唐朝教学资料的采购员,把音译软件交给李愔以后,杨素心用颇为诡异地眼神看的李愔寒毛都竖了起来。

又等了两天,所有的东西都到齐了,李愔把这些货物全部装了起来,又去街上买了一坛子金鱼苗,随即回了益州。

李愔这一走就是四五天,崔莺莺无聊的紧,每天都是找苏沫儿陪她聊天散步,这天她刚准和苏沫儿出门,就碰见了回来的李愔,她刚想问李愔怎么回来这么晚,眼睛立刻被李愔怀中抱着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

李愔抱着的正是一个大型玻璃鱼缸,浴缸里上百条金鱼游来游去,这里的金鱼有十几个品种,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而且都是一对对的,正可以放养在王府的池子中,以后慢慢长大繁殖。

“真漂亮”崔莺莺惊喜地叫道。

第一百五十六章袁天罡

李愔抱着鱼缸向南院的池塘走去,这玩意太重了,刚才还是用马车运回来的,崔莺莺和苏沫儿本来还打算出去玩,现在都是嬉笑着跟在李愔身后向池塘走去。

抱着鱼缸,李愔沿着台阶下到池塘边,慢慢把金鱼全部倒进了池塘中,两女则是在蹲在一旁看着入水的金鱼,这些金鱼到了水里还有散开,而是聚在一起不肯散开。

“殿下,这些鱼叫什么长得很奇怪,但却真的很漂亮。”崔莺莺问道。

李愔把最后一条金鱼也倒进水里,说道“这叫金鱼,是一种观赏鱼,品种很多,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种类,还有上百种我没有拿来。”

“几百种”苏沫儿很吃惊,一般的大户人家养几条金鲤鱼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没错,把他们放在这里慢慢养吧,等明年他们就可以繁殖出许多小金鱼了。”李愔说,转口问道:“你们刚才准备去什么地方”

崔莺莺挽住苏沫儿手,道:“我们准备去百花潭游湖,殿下去不去到益州这么长时间,殿下还没有去过那里吧。”

崔莺莺这一说,李愔倒是想起自己还真没有去过和长安曲江池齐名的百花潭,于是道,“走吧”

崔莺莺也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李愔真的去,欢喜道:“真的吗太好了”,苏沫儿也是眉眼带笑,显然也是很高兴。

李愔去让金大谦把红孩儿牵来,两女则是乘着马车,一行人向益州城北而去。这百花潭位于益州西北角,湖面十分广阔。河水清澈,各种水生类植物非常丰富。当然这最出名还是满池子的荷花。

前往百花潭的路上,李愔时不时见到商旅打扮的人路过,一些金发碧眼的波斯人,胡人都可以见到,这路上的人流的密集程度比他刚才益州的时候多了不是一点半点,看来他鼓励商业的政策效果还是显著的。

他之所以鼓励益州的商业发展是以为益州的情况已经和大唐其他地方不一样了,新的经济作物种植必然要向外输出,没有这些商人的参与是不行的,他并非不知道农业的重要性。但一味的搞农业只能让百姓吃饱肚子,但是却无法让百姓富有起来,只有商业才能让益州的百姓口袋中有余钱,而百姓有了余钱才能在益州消费,这就又促进了益州的商业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李愔也专门设置了一个类似后世工商管理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市易司,专门负责规范商业行为,打击投机倒把和欺诈的商人。同时也保护商人的利益,而这也无形中让商人更喜欢在益州做生意,因为他们的权益在益州能够得到保护,而不向在其他地方。一个县令就可以勒索他们大笔钱财。

李愔观察着益州城的改变,苏沫儿从窗帘中看到李愔的表情道:“殿下是否也是感受到了如今益州城的变化,以沫儿看。这不出两年,益州的就可以赶得上长安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