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家后院是唐朝 > 分节阅读 66

分节阅读 6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了石灰石,再加上炼钢炉,第一批高品质的钢水在三月中旬就生产出来了,随后,李愔便开始大规模生产钢铁制造农具,李愔还是决定把农业生产放在了第一位,老百姓有钱了,消费才能跟的上去,这个时代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没有钱粮什么事都干不出来。

这批高品质钢铁农具的出产自是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一时间在益州掀起了购买狂潮,甚至引得不少商人大肆购买贩卖到别的州县去卖。

钢铁,水泥已经解决了,李愔制定的四个项目完成了两个,剩下的就是蒸汽机和燧发枪了,钢铁是这两样东西的基础,杜平志如今正在利用李愔提供的材料仿制蒸汽机,制造这个东西只有钢铁是不行的,还得利用上橡胶,而橡胶这个东西李愔暂时不会在这里生产,他为的就是垄断,除了他不会让其他人生产出来蒸汽机。

而燧发枪的难度就在于生产无缝钢管,这也是李愔准备垄断的工艺,为此他让现代的机械厂专门生产了一批无需用电的手工车床,为的就是生产燧发枪的零件。

忙碌了两个月,李愔的移民申请总算下来了,他提前让夏言利用自己的关系在国以收购藏品的名义收购了一批古老的枪械,在收购完成以后,李愔才坐飞机飞往国,把这批枪械放进戒指中,又去了枪店买了一把半自动手枪,附加子弹,只是国虽然可以自由购买枪支,但是有一定的限制,除了只能购买半自动武器,对子弹的数量也有限制,因此李愔买的子弹数量并不多,但是这也足够李愔使用了,毕竟他是用来防身之用,又不是用来打架,也许根本就用不到,全都是为了安全心理,办妥了这件事,李愔乘飞机回了国内。

李愔在益州一时间搞出来这么大的动静,终究是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朝堂上对他是议论不断,特别是亩产七石的小麦让整个朝堂上炸了锅,但是这个消息又是千真万确,因为往返益州和长安的商人带来的消息都是一样,除了小麦,这长安讨论最多的当然就是新的农具和益州正在铺设的道路,道路的问题还好说,官员对这个并不感兴趣,而那些坚韧的农具就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猜忌,李愔能生产出这么好的农具,就能生产更加好的兵刃,这就是大事了。

早朝上,李世民有些疲倦地听着朝臣的奏报,这些天他耳朵里都是李愔,益州这几个词,这其中有对李愔歌功颂德的,也有对李愔毫无理由指责的,都是一些猜忌之言。

“够了从愔儿在长安的时候你们就对他横加指责,把谋逆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现在把他贬斥到了益州,他刚刚做了几件对民生有益的事情,你们还是这样猜忌,你们真当朕是瞎子吗愔儿在益州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大唐”李世民站起来怒道。

“陛下息怒,朝臣们对六皇子并无恶意,只是好奇六皇子如何得来这些高超的技艺,无论是冬小麦还是钢铁,甚至于造纸,这些技艺都是大唐以前闻所未闻的。”长孙无忌出言道。

李恪冷笑一声道:“父皇,儿臣也曾问过这件事,六郎的东西都是来自一个叫罗安的遥远国度,因为六郎曾经救过一个罗安国商人,所以这个罗安国商人对六郎是感恩戴德,才把一些商品和先进的技艺传授给了六郎。”

“三皇子所言极是,最近广州一带也有自称罗安国的商人出没,据说这些商人很神秘,但的确不少人曾见过,他们出手的货物也都是非常奇特。”崔绍出列说道。

李世民沉吟一会儿,他也听说了广州一带有这个罗安国的商人出没,说实话他也对益州如今的情况很好奇,于是道:“既然各位臣工对益州如此好奇,那么就随朕出巡益州去看个真切吧”

华夏国,最后一次更名罗安国。

第一百三十一章各怀心思

“陛下要巡视益州”上官仪三人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都是一脸的惊容。

李愔接到从长安来的信件以后就直接到了刺史官署,朝堂上那些破事他已经知道了,这些看他不顺眼的家伙无非是羡慕嫉妒恨罢了,不过想从他嘴里抠出点油水可没那么容易,他道:“没什么值得惊慌的,该怎么处理政务就怎么处理政务,和平常一样就行。”

上官仪从李愔的表情中已经猜到了什么,“殿下,这次陛下来是为了小麦,钢铁和水泥来的吧”

窦贤德道:“殿下一亩地出产七石小麦的事情毕竟太过不可思议,还有那些坚实的铁具,质量甚至比府兵的兵器还要上乘,这难免会引得他人妒忌。”

“窦司马说的没错,这些人必定会鼓动陛下让殿下把这些技艺交出去,殿下还应该早作准备才是。”王银龙附和着说道。

李愔思忖了一会儿,说道:“这是自然,到时候我会和父皇周旋,这事儿自是不能便宜那些居心叵测之人。”

李世民决定南巡益州后,李恪就给李愔来了一封信,让他早作准备,信中把朝堂上针对他的人一一点出,李愔看了一遍,李泰是不出意外在上面,而这次李承乾居然在装了几个月烂好人以后再次对李愔出手了,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终于撕开的羊皮,那就是长孙无忌。

看完那封信以后,李愔是冷笑连连,自己这才闹出一点小动静,他们就忍不住了,如今的李愔已经不是当初的李愔,既然他们想玩,那他就奉陪到底,看谁能笑到最后。

长安,曲江池,李承乾揽着阿史那兰一道走在曲江池畔旁,如今已是五月中旬,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曲江池旁春意盎然,环绕池水的柳树抹上了一层新绿,无数柳枝垂下,清风吹来,枝叶飘荡,恰如少女轻抚青丝。

池中,华美的画舫来往穿行,不时从中传来优美的歌声,岸上,文人墨客聚集,吟诗作赋,好不风流。

阿史那兰望着这一池美景,赞美道:“太子殿下,这儿真美”

“再美,又怎么抵得上阿兰的万分之一。”李承乾望着阿史那兰道。

“殿下”阿史那兰也是含情脉脉地望着李承乾,二人俨然一对神仙眷侣的模样。

李承乾心中欢喜,在阿史那兰进东宫两个月后,阿史那兰终于接受了他,李承乾心中无限欢喜,对阿史那兰几乎是言听计从,这些日子以来,李承乾的一举一动莫不出自于她。

“阿兰,以前你让我联合李恪对付李泰,这次又为何让我在父皇面前说对李愔不利的话,这李愔虽是搞出了几件新奇的东西,但也不必如此上心吧,而且他处在益州那种边荒之地,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威胁,等到我登基为帝,只需安个谋逆的罪名给他,就可以把他收拾了。”李承乾忽然想起来这件事儿,张口说道。

阿史那兰有自己的想法,她委身李承乾以后地位大增,虽说比不上太子妃,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她的存在自然也是引起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注意,也曾招她进宫详细询问她的身世,阿史那兰只得编造了一个胡商之女的身份。

阿史那兰出身不明,李世民自然不会答应让李承乾娶她为侧室,但是阿史那兰让李承乾犹如换了一个人一般,这些都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于是默许了两个人在一起。

而这样,阿史那兰更是一心辅助李承乾,让他的太子之位稳固,她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毒辣,以李承乾对她的宠爱,李承乾登基以后,皇后之位还不是非她莫属,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