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9(1 / 2)
从一开始就知道结果的悬疑片,实在提不起观众的兴趣,和国外相比,何止十条街的差距。在主打悬疑这个商业类型片上,苏岩考虑的也是差异化竞争,过多雷同的题材在短时间内只会让观众审美疲劳,越是稀缺的类型片,越是拥有广阔的市场,悬疑类型片大有可为
剧本已经送审,能不能立项通过审查,现在还不知道;苏岩已经尽可能的让庞国华在保证故事性的前提下,不触碰任何雷区,庞国华是个聪明人,至少他不笨,他应该不会让自己的心血被毙在广电总局
苏岩抽空去看了下连馨,这丫头近来气色不错,见了他话也多了很多。除了简单的寒暄,两人也可以面对面的聊很多了。
问了连馨这些天生活。这丫头满脸笑意的述说着这些天在老师这里的日子,没有抱怨。没有因为老师的严厉和高强度的声乐训练,感到任何疲劳;这丫头仿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从来不知道累。
简单的交谈的中,苏岩给连馨规划着未来,这丫头只是笑笑,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全都听苏哥的”
苏岩让她做好准备,完全有别于之前的生活就要开始,那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充满着新奇和刺激。金钱和诱惑同样无处不在。
连馨完全无法体会苏岩所给她描绘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只是一个劲的笑,或者低着头半天不说话。
苏岩不知道这丫头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也不知她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新的生活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可以去接纳和迎接的。在通往鲜花掌声,荣誉和名声的道路上,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巨大的压力,同行的竞争。或失败或孤独的挣扎,远没有心中所幻想的那般简单,舞台上、唱片、电影中的明星,那只是短短一瞬。更多看不见的东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和承受。
苏岩也有意无意的告诉连馨这其中的酸楚,后来想想真有点无用功的感觉;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明白,现在苏岩的一百句话抵不上在未来哪怕一次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
教声乐的老师。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以前在音乐学院当老师。后来退休,一直赋闲在家。不知顾南烟为什么有这么大面子可以让不上讲台几年的老头,愿意教一个学生。
老头对连馨的评价非常高,除了本身的声音条件之外,对音乐的天赋这丫头也高于常人;名师出高徒,这老头见到一块好材料,当然愿意去打磨,助她成材,所谓桃李满天下,所有老师的心愿都是一样的,更不用说连馨这样的好苗子
从老头的话中,明显能感受到收到这样一个学生的高兴,仿佛这老头年轻了几岁,又回到了当初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上百的学生,滔滔不绝讲课的情景。
苏岩一个劲的感谢,口中说着很多恭维的话,惹的这老头更加高兴。
唱片的筹备,同样周期颇长,前提的准备工程量和电影相比不逞多让;找音乐总监,找词曲制作人,v导演细小的工作一样不可少,全都是浩大的工程
很多事干之前都是一腔热血,总以为很简单,当真正的干起来时,才发现没那么容易,现在的苏岩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天气越来越凉爽,地处东南的江源市,温度降了很多,酷暑的天气终于要过去了,在和蚊子、阳光战斗了几个月之后,空调和风扇光荣退役,等待来年
东子那边的情况,苏岩一直在过问,调查公司已经组建,办公室可以租,需要的人员东子那伙兄弟足够;所需的器材,有钱不怕买不到最先进的东西
调查公司同样是用岩石这个名字,没有过多的意思,这都是他苏岩的财产,当然要使用同一个名字
公司的规模暂时不大,苏岩也没有指望立即就可以为自己所用,慢慢来,循序渐进的开始,苏岩所期望的结果不会太远;他相信东子,这个人能力足够,靠得住,自己也会给他足够多的利益,希望不要让自己失望
苏岩所有的布局如今基本完成,网络水军,网络营销,他有、调查公司,他也有、宣传的阵地他同样有,星娱周安就是最好的喉舌
电影和唱片已经在筹备,苏岩便开始运用娱乐宣传的方式,外加网上的炒作相结合,一步步的透露不少的八卦内容,算是为唱片和电影提前预热
李桂兰这么多天没有再唠叨苏岩的婚姻大事,或许是苏岩开了新公司,让一向以儿子终生大事为考虑前提的李桂兰,也不得不改变以前的做法;儿子还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时间,这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之前她也会批判“以后有的是时间这句话”,那时的李桂兰当然害怕苏岩一直往后拖,将自己的心理底线无限的提前,仿佛拖个一两年就无法接受,而一两年之后,还有很多个一两年,这样的借口只能用一次
现在不同了,工作上的事情进入正轨,李桂兰的懂得不多,所关注的也不多,开公司不能赔钱,赔了钱还不起,这个家还过不过了;儿子虽没有说开这个公司用了多少钱,活了几十年的李桂兰还是能想象的出来的,没有几千万,这事能成吗
几千万那是个恐怖的数字,不想也罢,婚姻大事李桂兰暂时也可以不去催了。
苏岩倒乐的轻松,每天回家,陪着家人吃饭,再多的话题,也没人去提自己找女朋友结婚的问题;一时间轻松很多,仿佛自己身上的一个包袱突然间卸掉了,再也不用老鼠见了猫般一次次对老妈的逼问无言以对
剧本还需要时间去过审,顾南烟告诉他,剧本审查,电影立项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一般二十个工作日左右就会有答案。
在这段时间,顾南烟已经在提前准备,导演已经敲定了几个人选,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筛选;大牌一线导演请不起,人家也不愿意来,只能从二线导演,或者在商业类型片上有所建树的导演,从中选择
苏岩相信一个导演选择拍什么样的电影,除了片酬作为考虑的标准之外,能让导演有更多想法的便是剧本;任何一位导演都想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去阐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娱乐大众,为他们打开一扇门。
剧本作为电影的灵魂,没有导演可以拒绝他们认为的好剧本,在所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片酬反倒成了次要因素
苏岩和顾南烟已经去见过这几位候选的导演,也给他们看过剧本,无一例外几位导演对这个剧本都赞赏有加,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只可惜,一位档期排不开,另一位新片正在紧张的拍摄阶段;剩下的两位,一个在片酬上没有谈拢,人家还有更好的邀约,纵然喜欢这个剧本,片酬的诱惑和大制作的吸引力还是让这位导演最终选择了放弃。
最以后一位梁青龙导演,在这四人中,名气最小,入行的时间不长,最近很清闲没什么片约,看了剧本什么都没说,就表达了愿意执导的意愿。
苏岩和顾南烟没有没有在谈话中给他肯定的答案,说是要回去商量一下再给他答复。
好事多磨,梁青龙也不指望第一次就谈成,三人尽欢而散,互相道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