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骑 > 分节阅读 852

分节阅读 85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郑渭那句“打了鸡血”范质不明白是什么典故,但大致听出是什么意思,作为郑渭这种出身商人家族的公子哥、最会享受生活的人,自然不明白像魏仁浦这样的知识分子对掌握政务权力的饥渴度。

在郑渭看来,负责天策大唐中枢政务的运作是一种劳作,而对现阶段的魏仁浦来说,却是一种享受,一种远胜过醇酒美人的享受。

“不过你怎么会想起开科考”郑渭又说道:“之前张毅跟我谈起过这个事情,说要在陇右开科考,你不是没答应么我也觉得没必要,那些秀才什么的,可未必有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人好用。”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渐渐深入人心,在天策大唐内部也一直都有这种呼声,发出呼声的群体主要来自陇右一带的文士集团。

不过对于文书行政人员,天策政权一直都有另外一套培训系统,这套培训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东行期间负责后勤与政务的官员进行提高文化素养以及文书工作流程的培训,这部分人本身就是官员了,这种培训相当于是在职提高;第二部分是通过各种渠道举荐、吸引进来的人,让他们熟悉并接受天策政权已有的体制、秩序与风格,这部分人通常来说本身就是知识分子或者有特殊能力的人,比如范质与魏仁浦,在考察其品行与能力之后就将之放到相应的岗位中去。

天策政权的这些措施,带有很明显草创阶段政权的特征,其好处是在其位者都能干实事,政权草创时期,人心较为单纯,上下级关系紧密而隔阂不多,比如张迈、杨定国都是能直接接触军政基层的,使得下情无法上瞒,加上整个国家又处于扩张时期,上升渠道很多,人心向上,贪腐问题就不明显,甚至可以说天策政权是如今整个天下最为清廉的政权,没有之一

说到底,战争打的其实还是国力,天策政权控制下的人力资源与物产资源与契丹难分上下,比起中原政权则差得多。双方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上,甚至就物质财富而论未必强得过孟蜀,然而天策政权在资源调配的有效程度上却比石晋政权高出不知多少,可说石晋孟蜀与天策大唐也同样不在一个等级上这强大而有效的人力物力资源,才是张迈敢于挑战三家奔袭漠北的最大底气,这场战争取得胜利可不只是策略运用上的结果。

而能造就如此结果。有天策政权体制的原因,有领导人能力与魅力的原因,也有时局影响的原因。这三大原因皆存在重大变数,处理得好就会变成一种政治传统沿袭下去,处理不好就是昙花一现。

“咱们现在培养官员、吸引人才的模式,近期虽然有效,但长远来说是不可持久的。”张迈说道:“只有科举选才,才有长远发展的潜力,它未必会是最好的。却是所有选才体制中最不坏的。”

郑渭皱眉道:“可是那些熟读诗词歌赋、子曰诗云的酸秀才们,真的那么有用么”

张迈笑道:“谁说科举考试就一定考诗词歌赋、子曰诗云”

范质在旁听了,心中大吃一惊,自古国家选择人才之标准乃是诸家各派竞争的终极目标,是各家各派生死以争、不容半步退让的必夺之地以张迈如今的权力与威望,他的决定很可能不是一定会成为将来这个帝国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而以天策大唐如今的发展态势,一统天下甚至超迈汉唐都不是不可能

也就是说,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甚至是这个文明,在今后数百年其学术与文化的发展方向。或许就将在这无名山坡上数言而决

范质忽然激动得口舌干燥,这么重要的事情,这么重大的决策,他一定要在其间起到作用但想要说话却又紧张得开不了口。

白承福从云州城内点卯回来,见到折德扆的时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白承福是吐谷浑人。折家出自羌族,都是边境少数族系,彼此还有姻亲,论起来折德扆还得叫白承福一句表舅,白承福自然知道折家的近况。如今云州戒备森严,折德扆竟会出现在自己眼前,白承福自不免大大吃惊。

他将折德扆拉进帐内,这才道:“大郎,你怎么来了”

折德扆问道:“舅,背上的伤好些了么”

白承福一听这话,心中五感交集。

吐谷浑本在秦晋之间生活,这些年白承福这一支的根据地乃在晋北,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之后,吐谷浑也就跟着土地一起归了契丹。

契丹对吐谷浑横征暴敛,吐谷浑族内本来就有反叛之心,只是震慑于契丹的积威一时不敢妄动,这次契丹南侵,又将吐谷浑男丁尽数召集,决战环马高地时,又将吐谷浑等疏远族系当成了炮灰。

那场失利的战争结束后,耶律德光,又将怒火迁移到吐谷浑以及契丹汉将莫白雀头上,将二人脱得赤条条的,在人前打了四十鞭那四十皮鞭将白承福与莫白雀打得皮开肉绽,而精神侮辱之重又远在刑罚之上白承福但想起此事,心中既不平又不忿,总忍不住咬牙切齿。

这时听折德扆问起自己的伤势,哼道:“死不了只可惜这次耶律德光跑得快,没见到他死在套南,我心有不甘”

套南那一战,吐谷浑不知有多少男儿死在天策将士手中,但白承福不恨天策军,不恨奚胜,却痛恨将自己拿去填战壕的契丹人与耶律德光。

“舅,你既然不服契丹,契丹在套南败退的时候,为何不趁机西归大唐”

白承福叹了一口气,道:“你舅妈,你表舅公,这几千兄弟的妻儿老小都在晋北哪,我虽有归唐之心,但也不能抛下他们啊。若我当时就阵前投了张元帅,今日吐谷浑留在晋北的一万多口只怕就被屠杀光了。”

说到这里,他拍拍折德扆的肩膀,道:“怎么,这次你来,可是奉了元帅之命,放心。只要元帅大军逼近,我们一定起兵内应这没的说的。”

当初郭威曾对张迈说吐谷浑是否投靠,关键不在于天策军对吐谷浑作出何等姿态招揽,而在于天策军能否展现对契丹的军事优势,如果能够,即便不招揽吐谷浑也会靠过来。郭威久在晋地生活,将这些少数族系的心态摸得一清二楚。折德扆北上之前,郭威除了传达命令之外,也曾将自己对晋北的一些形势看法与折德扆交流。郭威毕竟是有大天赋、大眼光的人,经过这几年的磨难与历练,他的视野与判断都已是当世第一流人物之列。

吐谷浑毕竟不是敢于自立的强族,白承福这话,还是想着倚靠张迈,换一个主子罢了。

折德扆心道:“郭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