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3(2 / 2)
再者说了。刚才的事情明显是哪个英国人在挑衅。虽然洪涛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并没有卷入这场争吵,但是在他心里,还是挺同情这位俄裔美国人的。
不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季科夫白张了这么一张电影明星的脸,更糟蹋了他那个好嗓门。这家伙的嘴太笨了如果换成洪涛,估计得把那个英国人的祖宗八辈儿都得揪出来好好说一说。
虽然洪涛不好出面去明目张胆的帮着季科夫对付那个英国人。但是他可以暗中支持季科夫,帮助他在气势上好好压一压讨厌的英国企鹅。
洪涛的办法很简单,他把自己的相机交给了季科夫,然后把那些在马赛村庄里拍的照片翻给季科夫看。和洪涛预想的一样。季科夫对于这些照片很吃惊,然后他那个大嗓门有自然而然的开始发挥作用了。
来这里的游客们运气可没洪涛这么好,可以成为马赛人的座上宾,他们顶多是能雇佣到马赛族人帮着追踪猎物,或者用钱和物品哄着马赛人和他们照个相什么的,对于这个神秘的族群大家都是天天能看到但是苦于无法接近,这时季科夫手中的相机就成了大家一睹马赛村庄内部情况的唯一途径。
刚开始还有一些人顾忌着那一家子英国人而忍着没动地方,围到季科夫身边的只有少一半人,那一家英国人也依旧稳如泰山,还在和身边的游客闲聊。但是当季科夫那边喊出了割礼这个词之后,剩下的人再也忍不住了,纷纷找借口起身离开座位,也跑到季科夫那边去挤着看照片了,看来他们对于马赛人的风俗还是挺了解的。
这下那一家子英国人可就不那么自在了,餐桌上的人除了2位女士之外,全都跑到季科夫身边,大家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照片,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聊得无比热闹,居然连洪涛这个正主都有些冷落了,更不会有人想起桌子另一边还坐着一家英国人。
于是那一家英国人就变成了孤家寡人,想去看照片但是相机在季科夫手中,他们拉不下那个脸。不过去吧,身边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总不能四个大老爷们凑到剩下的那两位女士身边和人家去聊家常吧。
为了不使自己一家人看起来太孤单,那位爷爷率先站起身,尽量保持着风度,冲着大家微微点了下头,然后大步向酒店里走去,看这个样子,应该是回房间了,因为酒吧也随着餐厅都搬到院子里来了,酒店里除了服务员估计也没什么客人了。
“你为什么不喜欢那一家子英国人为什么要帮那个美国人”潘一直都坐在洪涛的身边,从始至终她都只是看没说话,一直到那一家英国人离席之后,她才小声的问洪涛。
“你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我喜欢谁讨厌谁都能看出来”洪涛自认自己这招玩得挺漂亮,很容易就把季科夫变成了大家的焦点,又借势小小的恶心了一下那家英国人,而且做得很自然很通顺,应该不会被人看出来什么,但是这个潘还是看出来了。
“是我先问你的,所以你应该先回答我的问题。”潘没有被洪涛的话把思路带偏。
“没有理由,我更喜欢直爽一些的人,比如我问你,女士您多大啦你回答,我27了,这样我就很喜欢。”洪涛没法和潘解释自己为什么讨厌那一家英国人,总不能说人家穿的讲究、举止得体、自己学不来就讨厌吧。
“那好,我27岁了”潘一秒钟的犹豫都没有,就回答了洪涛的问题。
“那我今年正好28岁,我比你大,在我们中国有个风俗,男人和女人如果有缘相遇,一般都以哥哥妹妹称呼,比如我吧,你可以管我叫涛哥要不你叫一声我听听”洪涛也是一秒钟都没迟疑,后面一套废话就溜达出来了,潘说她27岁显然是借着洪涛的话耍赖,不过洪涛还真不怕耍赖的,当年他上中学的时候也不是省油的灯,没事就和一帮败家玩意跑到电影院或者舞厅里去踅摸同年龄的女学生,这种行为在当时被称为:拍婆子
旷课、打架、拍婆子,这是当时学校老师判断学生根本素质的三要素,一般一个学生只要沾上其中一条,就会被划为急需进行灵魂挽救之流,请家长进行长谈是必须的。
如果那个学生沾上了两条,学校老师和家长就要对这名学生进行24小时监视了,这属于往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的情况。如果要是把三条全占了,那这名学生在老师眼中就是一坨臭狗屎了,已经没有了挽救的必要。不光不能挽救,还得想办法给开除或者送到工读学校里去,之所以要这么狠毒,主要不是为了挽救这名学生,而是防止他在学校里带坏别的同学。
四百三十四章郑和的信物
洪涛当时就属于这种三毒俱全的学生,要不是因为他父亲是大学老师,而且在教育局里有当领导的老同学,洪涛早就让学校给踢出来了。那段时光虽然不堪回首,但是很好的训练了洪涛和陌生的女孩子搭讪的能力,具体段位已经达到了没话也能找到话儿,有话儿那就聊不完了。
“涛先生,涛先生,相机里的照片还有吗我们都很好奇,你是怎么进入马赛族的村子里的,你有没有什么窍门,能不能告诉告诉我们”潘让洪涛这番话给噎住了,显然她对洪涛的脸皮厚度低估了。就在她微张着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时候,季科夫突然窜了过来,一把就把洪涛拉了过去,然后淹没在一堆人当中。
“窍门没有,当年中国有个郑和,在几百年前就坐船来过东非,然后又返回了中国,他不是空手回去的,在他的遗物中有一件马赛人的信物,我就是拿着这件信物找到了马赛村子,结果还真的管用,马赛人至今还认识那件信物。”洪涛这个气啊,好不容易用话把潘给绕进去了,结果让这个美国人给搅合了,何时才能再找到这种机会就不好说了,那个潘脑子绝对够用,这招儿只能用一次。
“噗。。。。。。咳咳咳。。。。。。”潘见到洪涛被美国人拉走,终于松了一口气,拿起桌上的酒杯喝了一口香槟,然后她听到了洪涛言辞凿凿的编了一个故事,那口香槟全便宜桌布了。
“郑和信物”不光季科夫听得一头雾水。旁边那些游客也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一杆子直接桶到几百年前了,还有信物。你说不信吧,人家确实进入马赛村庄了,还拍了不少照片。你说信吧,这尼玛也太离谱了点,而且这些欧美人只知道大航海时代,从来没听说中国人在大航海之前就能来到非洲啊
“郑和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位皇家内侍,大概是在15世纪左右。他奉中国皇帝的命令,带领着一支庞大的船队开始了远航,船队从中国的泉州出发。途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然后抵达了东非。你们知道当时他的船有多大吗据中国的史料记载啊,那条旗舰长。。。。。。”洪涛一看在座的这些欧美人里没有搞历史的,立马精神头就来了。反正和潘的谈话也进行不下去了。这漫漫长夜,离睡觉的时候还早,还有这么多热心的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