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2 / 2)
仓颉的话,灌入了大帐之中所有人的耳中,令众人皆是点头称是。
“不错”
准提也是长身而起:“世界之中,万事万物皆随时空变化而变化。”
“而这个变化,却是丝毫没有相同的任何一刻”
“我们现在的机会,未来极有可能不会再次出现甚至就连各种条件相近的机会都不可能再次出现”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们根部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未来”
“现在出现的机会,就必须要在现在将其掌握住”
仓颉点头道:“不错,是在姬发手中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在姬发的手中将其完成”
“至于完成之后,人族之王是谁”
“我们并不在乎”
“至于姬旦,我们也都认为其是一位合格的人族之王继承者,我们也愿意在姬旦主持人族事物的时候予以其帮助。”
“但是现在,人族之王却是姬发”
仓颉的话锋很尖锐,但是大家都是心念通达之人,自然明白话中的道理。
就连姬旦,也是坦然地听完,点头抱拳,恭敬地向着仓颉施礼道:“若是可以,姬旦敢请老祖宗保全我二哥一命”
“人族不能没有大王的领导。”
“姬旦愿以自己的性命,换取二哥的安稳”
仓颉欣慰地一笑,只是朝着姬旦点了点头,并无言语。
但却是以先天人族族长之身,向姬旦做出了回应。
吕尚也是轻笑了一声,站起身来,拱手向四周一圈,朗声说道:“吕尚现在还是周国之丞相呢”
“大王之安危,吕尚是责无旁贷”
“入阵之后,吕尚会寸步不离大王身边,即便是大事不济,吕尚也会先于大王而亡”
吕尚正想再说时,却见准提和燃灯联袂而起
却是准提和燃灯方才通过一番元神沟通之后,对破去大阵的信心大增
见大帐之中气氛凝重,便一起起身,准备鼓舞一番大家的士气了。
“大家不必如此”
准提的话音响起:“方才我与燃灯道友合计了一番”
“最终的合计结果是,我方未尝没有胜算”
准提这么一说,众修士的心立刻就活泛了起来
要知道,准提不仅是在场修士之中修为境界最高者,而且还是整个洪荒世界之中都知名的未来圣人之一
当初紫霄客中被赐予洪荒紫气的七位大能中的五位,都已经成圣了。分别是女娲圣人以造人成圣;太清、玉清、上清以立教成圣;红云圣人以转世人族成圣。
而剩下的两位洪荒紫气拥有者:接引和准提,就显露在了整个洪荒世界所有修士们的眼中。
大家都想知道,这两位洪荒紫气拥有者何时成圣、以何种方式成圣。
而所有修士们心中都明白,接引和准提自从出现在洪荒世界之中便是形影不离。
这两人成圣,自然也会在同时成圣
大家自然对可以媲美三清成圣时盛况的时刻期待万分。
而在大帐之中,众修士们更是对准提成圣更加的期待
因为在破除申公豹欲望之气的时候,准提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修为境界更是深厚了一层。
现在的准提,极有可能借这次大劫之时、渡劫而成圣
所以,准提一说可能有胜算,大家的耳朵立刻就竖了起来,静心聆听
“准提方才与燃灯道友合计出了两条方法,都是应该可以破去眼前的这座九曲乾坤人沙阵的。”
“只是,这两种方法效果一致,但是后续的影响却是迥然所以,准提将其说出来与大家参详一下”
“其一,既然余元道友已然说过,九曲乾坤人沙阵是用来考验后天人族以及我们这些修道之人的向道之心、向道之力,我们便以向道之心以及向道之力来正面应对”
“大家静修数日,尽力凝聚自己的向道之心以及向道之力,届时以强烈的向道之心以及向道之力将大阵正面击破”
“此种方法后续的影响便是:若不成功,所有参与破阵的人们必定会受到道心以及修为方面的衰弱、导致修为境界的下降,甚至会殒身于大阵之中”
“如若成功,则必定会道心、修为境界一举突破,从此天高云阔、攀升至更高的境界”
“另一种方法则是:我准提再次与燃灯道友联手,以力破阵”
“此法的好处是简单直接,而且我与燃灯道友联手之下、成功的几率较大”
“不好之处是,我们的道心、修为境界就不会得到考验磨练,现在是什么境界、破阵之后依然会是什么境界,甚至会因为以力破阵之时造成的一些杀戮而招致功德受损、境界下降。”
“另外,人族的恢复人道决心也不会受到考验,日后人族何去何从就更不得而知了”
“准提的话至于此,大家来参详一下吧”
447决定
准提的话音落下,大帐之中却是半晌没有声响发出。
仓颉与几位先天人族互相看了几下,看起来好似在元神传音沟通一般。
过了一会,仓颉开口说道:“在座的各位之中,实力最弱的,还是后天人族”
“我们几个虽然也是人族出身,但是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后天人族做主。”
“所以,仓颉以为,还是先让后天人族来做决定吧,看他们要选择哪种破阵方式。”
“毕竟,我们这些修士都已经存活了少则数十万年,多则亿万年,很容易做出判断以及决定来。”
准提以及燃灯、清虚等人也是点头:“那就请后天人族先考虑一下,后天人族想要选择哪种破阵方式吧。”
“后天人族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主体,我们会基本按照后天人族的选择来进行行动的。”
大帐之中立刻便响起了嗡嗡的低声议论声。
而姬发,却是一脸平静地坐在哪里,微闭双目,根本不参与人族重臣们的讨论。
渐渐地,人们的议论声开始大了起来,大致分成了两派,正在尽力压制着自己的声音争吵着。
细听之下,周国的文武重臣们基本都是要选择第一种方法。
而那些方国之主们,姒宣、苏护以及十余位轩辕血脉的后裔也是要选择第一种方法。
还是数十位方国之主要选择较为容易的第二种方法。
还有数十位国主们却是沉默不语、竖起耳朵听着双方的见解。
到底是轩辕血脉的传承完整,数轮争辩之后,那些想要选择第二种方法的国主们逐渐被人多势众、却又理论完善的周国众臣和以姒宣为首的国主们说服,同意人族以决死一战的决心、选择第一种艰难的方法,来应对眼前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