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9(2 / 2)
无奈之下。夏桀只好将自从夏禹以来便实施的十贡一的纳贡制度破坏,从夏国自己的民众之中获取足够的军事开支。
但是如此一来。却是将夏国内部都开始反对起夏桀来夏国的人心渐失、外强中干了。
而刚开始所向披靡的夏军,也在国内民心渐失的情况开始厌战、逃战,逐渐现出了颓势。
夏桀在数次出征失利之后,终于丧失了信心,开始躲在国内终日饮酒作乐、逃避现实了。
而各个方国,却是愈发频繁地反击夏国,想着夏国的都城挺进
其中有一个方国更是势头强劲,在向夏国挺进的过程之中,已经先后消灭了十一个试图阻拦自己的方国。威震众多方国
这个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方国叫做商。
商国的祖先叫契,是夏禹治水时候的一位官员,因为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封到了商地,再后来夏启分封方国的时候成为了商国。
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商国已经有一个小小的、仅仅相当于一个寻常采地面积的小型国家,成为了一个较大规模、拥有三万余大军的大型方国。
当然,商国对于拥有十余万大军的夏国来说,依然是一个小国。而且,夏桀也因为怀疑商国有挑战夏国之心而对商国用兵、甚至将商国的国主汤也俘虏回夏国囚禁了一段时间。
最终。由于汤是一位非常有修养、由于经常帮助其他方国而在人族范围内也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者,最终夏桀将汤放回了商国。
但是汤回到商国之后,却是得到了许多不满夏桀、投奔商国的贤者帮助,其中就有伊尹等人。
在伊尹等贤者的帮助之下。商国的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开始积蓄实力准备讨伐夏国。
在打探到夏国已经是内乱外患频繁、自顾不暇的时候,汤祭天起兵、尽起商国三万大军开始讨伐夏国。
在连续击败了十一个阻拦商军的方国之后。商军终于率先攻入了夏国区域、接近了夏都
而各个方国也纷纷派出军队、加入到了商军讨伐夏国的行列。
夏桀率军准备与商军领导的方国联军进行大战时,却被汤在两军阵前大声历数夏桀的罪行。使得夏军毫无战心、纷纷逃散。
见到大事不妙、夏桀率领依旧忠于自己的军队仓皇而逃,汤率领大军随后追赶、终于在鸣条山附近将夏军围困住。
一战之下。夏军土崩瓦解,夏桀自己也被商军俘虏、在被汤当着众多方国之面直斥众多罪行后流放。
而夏国也在夏桀被俘虏后彻底崩溃,一部分夏族民众留了下来成为了商国平民、一部分夏族民众随着被流放的夏桀迁移到了人族区域的南方、另一部分夏族民众则是向北方迁移而去
夏国崩溃之后,商国被众多方国推举为了人族主国、取代了夏国的位置。
汤在消灭夏国之后,将自己在商国之中施行的轻赋薄徭、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在人族之中推广开来,迅速取得了融入商国的夏族民众以及众多方国的支持。
汤也在众多方国以及民众的支持下,正式成为了人族之王
人族也随之再次安稳了下来。
但是人族虽然安稳下来了,笼罩在人族九州领地上空的那层结界,却在所有人族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毫无征兆地消失了
人族也彻底地敞开在了洪荒世界之中
却是因为商国为了安稳夏国遗民之心,同意夏民继续其只拜鬼神、不拜祖先的祭祀方式。而这种祭祀方式又被迁移的夏国遗民带到了人族各地。
众多的夏族遗民使得这种不拜祖先的祭祀方式从原先只在夏国之中盛行迅速扩散到了在整个人族领地之中
在火云洞中坐镇的各位人族先贤见人族如此忽视祖先,摒弃了人族独立自主、坚信自己的传统,转而信神信鬼、而且人族信奉的鬼神还不是被天庭认可的
一怒之下,火云洞的红云圣人亲自拜访了护荒灵府以及天庭,将笼罩在人族九州之地、防护整个人族安全的九龙大阵撤去、九州结界破灭
感受到九州结界消失后的各路洪荒修士,纷纷出现在了人族之中,极短的时间内便将人族众多方国的文明、信仰等弄的七零八落、纷乱无比
而人族自身的人道却在众多的道义信仰之中逐渐消失不见
315 天庭大会
s:不知不觉间,老卡也有100章章节了,在此也厚颜向大家讨个正版订阅吧。每次看到那些盗版网站的点击量是正版点击的数十上百倍的时候,心中总是苦涩难当难道大家就真的缺个几块钱来看正版么
“咚”
一尊巨大的金色古朴大钟悄然出现在了天际、旋即发出了一声只有大罗金仙修士以上的修士们才能感应到的钟声。
钟声无视了所有洞天福地、道场的防护大阵、直接传到了修士们的耳中、将那些修士们惊醒。
旋即一声缥缈的声音响起:“五行大劫即将开始,所有大罗金仙以上修士到天庭凌霄宝殿集合议事”
正是鸿钧道祖的声音
被惊醒的修士们顺着钟声的来源看了看那尊金色古朴大钟、眼中闪出一丝疑惑神色,但却不敢对道祖的传令有所怠慢,连忙将事务放下、纷纷动身飞往天庭。
天庭的南天门,在道祖的声音响起的时候便已经是敞开大门,准备迎接各路修士们的到来。
南天门两侧,数百位金盔金甲的天兵天将威武雄壮
南天门内侧、数十位仙官笑意盈盈、看着天门之外。
门内,洁白如雪的仙云铺成了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凌霄宝殿,两侧仙雾缭绕、灵气逼人。
凌霄宝殿大门外的台阶之上,昊天和瑶池亲自出来迎客、天庭四御作为迎客使分立两侧,各位天庭官员来回穿梭却又井然有序地为各路嘉宾的到来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凌霄宝殿中。琼花玉树将整个大殿装点得光彩流溢。
数以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