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8(2 / 2)
安庆不会连城墙都没有吧
魏远逸脑中突然出现的想法实在太荒诞,可几日来的所见已经让他对安庆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第六天晌午,众人终于看到了他们进入业国境内以来的第一座城。离那座城大约三十丈的山坡上,魏远逸停下脚步,仔细的观察着眼前这座“得来不易”的城。良久,魏远逸的眉头皱了起来,眼前与其说是一座城倒不如说是一座要塞关卡一丈有余的护城河也就罢了,毕竟护城河几乎是城池的标准配置。城墙的高度比之秦都羽林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城楼之上居然每隔十步就有一座箭塔,箭塔很寻常,可这数量未免太多了吧一眼望去,就这一面城墙,一排下去就有不下五十座箭塔。除此以外,在城外,还看似无规则的散落着不少的工事堡垒,魏远逸瞪着双眼看了许久才骇然一惊,那并不是随便摆的,若有外敌来袭,这些工事可以达到全火力输出而且没有攻击死角,想要通过这一片到达城下恐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擦擦额头上的汗,魏远逸小声嘀咕着,这哪里是城,分明就是一座防御外敌入侵的关卡啊而且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关卡,从城的规模来看,即使比不上秦国羽林城,差的也不多,而在防御强度上甚至隐隐的超过了羽林
进了城之后魏远逸愈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穿过城门之后,左右两排箭塔,箭塔下方还有两人高的壁垒,再看城门附近的布局,都是以敌人攻破城门之后为假想对象而布置。再往里走,这城内的房屋建筑在木兰等人眼里也没什么稀奇的,可在魏远逸看来,这样的布局是极适合在敌人攻入城后组织巷战的。
众人进了一家酒馆,落座之后魏远逸有意的就向店小二打听起这座城的信息。店小二一解释,魏远逸知道了,这座城没有名字,因为位于业都安庆东面,因此被业国人称为东城,与东城类似的,还有西城、北城和南城。虽然店小二说的含糊,可魏远逸知道,另外三座城应该也是与东城一般模样,而这四座城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拱卫安庆
店小二解释说这四座城是文帝李隆基继位之后兴建的,从那时候起就没有名字。起初这四座城的规模并没有今天这么大,百年来业国的皇帝们你修一点我扩一点,这才有了今日的景象。魏远逸点点头,对于业国,他在史书上读到过业国的建国历程一个混混的帝王之路。以及那位业文帝李隆基登基之后一系列的施政措施,正是在李隆基的领导下,业国的国力才与日俱增。至于这四座城,史书上没提起过,估计那个写书的人根本就没将这四座城看成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吧
赏了块碎银子将小二打发走后,魏远逸想起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再结合这东城,不由得以拳击掌面露喜色:“原来如此”
旁边的木兰好起了,双手拽着魏远逸的胳膊,一个劲的追问:“怎么啦,怎么啦”
看她一脸好奇宝宝的模样,魏远逸哑然失笑:“这一路上咱们连一座城都没看见,你知道为什么么”
不仅是木兰,修影和荆羽也看向魏远逸,魏远逸笑着解释:“丰州是天下最小的州,这里的土地也不肥沃,只占据了半个丰州的业国确实不富裕。因为不富裕,所以业国的第二个皇帝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将资源集中,优先发展安庆以及东南西北四城。这一路上咱们都看不到一座城,原因就在于此了。”
木兰哦了一声,恍然大悟般的点点头,接着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集中呢有的人过的好有的人过的不好,大家都一样不是挺好的么”
魏远逸瞥了木兰一眼,木兰自小在木家村长大,那里的民风极为淳朴,哪家有了什么好吃的,那必定得挨家挨户的都要送去一些,木兰就是在这种家家和睦相处人人平等的观念影响下长大的。
“木兰,这种集中自然是有道理的,人和人也是不一样的。”
魏远逸并没有解释,阶级、平等、权利等等这些东西太复杂,木兰能不能听得懂暂且不说,魏远逸还是希望她能单纯的活着。
那个店小二说这四座城虽然是始建于文帝时期,可那时的规模并不大,恐怕那是李隆基有意为之,而集中资源说不定也是当时就被定下的国策。业国被诸国夹在中间,丰州又不富裕,想要全面发展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李隆基也知道,一旦强敌入侵,业国很可能就会陷入灭国的境地,为了保住李家的基业,只能将全国的资源集中到安庆及四座城池,尚能有一搏之力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魏远逸更加觉得自己这趟出来的值,如果一直待在建业城中,只凭着史书和一些道听途说,哪能想到这小小业国竟有四座坚固程度不下于秦国羽林的雄城感慨的同时,魏远逸也不由的对安庆更加的好奇,四座拱卫安庆的城都有这样的规模气势,那身为业国都城的安庆到底是怎样的气派
这念头一出现就牢牢的占据在魏远逸的脑海中,竟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吃完饭后,魏远逸就率先站了起来:“走,咱们接着赶路”
“咦”
众人都有些好奇,接连干了几天路,他们都没说什么,只有魏远逸是时常抱怨说还不如雇辆马车。
木兰眨巴着眼睛问道:“你不是说很累,要在城里歇息几天么”
魏远逸拍拍木兰的肩膀,语重心长的模样:“木兰,我知道你一个女孩子走这么多天的路一定很辛苦,再坚持两天,到了安庆之后你就能好好的歇息了”
“我哪有,明明是你”
木兰正要争辩,却被魏远逸一挥手打断:“不要再说了,抓紧时间,上路”
木兰还不服气,可魏远逸转身就往外走,她只能撇撇嘴,跟了出去。
在魏远逸的催促下,众人赶路的步伐都快了些,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隐隐约约的看见安庆城了,又过半天,众人终于看在了安庆城下。
大
这是魏远逸的第一感觉,当然,再大也不可能比陶朱城和丰都城更大,可那两座城名为城实际上连城墙都没有的。而眼前的安庆城在完全符合一座城的所有要求的同时,还大得离谱无论是燕都大兴还是秦都羽林,只论占地规模都无法与眼前的安庆相提并论从外面看,安庆城简直就是扩大增强版的东城
牢不可破
这是魏远逸的第二个念头
第一百六十八节 :第168章
倒不是说魏远逸这初来乍到的就想着怎么攻破安庆城了,只是眼前这座雄城在魏远逸眼中简直就犹如一只凶猛的野兽,虽说动弹不得,可这威势气魄足以让任何抱有敌意的人望而却步。据不完全统计,业国的人口大约在三百万,相对于业国的国土面积而言,这个数字已经比较客观。若是有外敌来犯,业国必定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外围的一切土地,将兵力集中到安庆及东南西北四城,四城一旦被攻破,这里就是业国最后的壁垒而以安庆城如此的强度,如果有业国军队十万守城,强攻的话,恐怕五十万都攻不下来
按理说现在还是天下天平的时候,可安庆与四城的那些设施居然超过一半都有士兵操作。其实这也是自李隆基时起就定下的规矩,百年来也有不少大臣提出在和平时期完全没有必要搞得这么草木皆兵,养军队可是耗钱的营生。这也算得上是老成谋国之言,可也不知道是李隆基在子孙后代的心目中地位太高还是什么别的情况,历代国君始终坚持着。这样做固然是耗钱,可与此同时业国军队的精神面貌也远超别国。
建业城和安庆一比那简直就可以说是简陋了魏远逸也不由得开始思索,齐国是否应当学习业国,将建业打造成为这样的军事壁垒。不过很快,魏远逸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业国与齐国是不同的。国土国力暂且不提,只说一点,业国所在的丰州地势平坦,一旦外敌入侵,业国境内几乎是无险可守,因此,业国只能人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