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2 / 2)
“鱼儿,有机会的话去齐国找我,那里你也不陌生,当然,前提是我们已经回到了齐国后。”
“嗯。”
李观鱼轻轻的点头,嗯了一声,魏远逸发现她的表情似乎有些奇怪,以为她是舍不得自己走,也就不以为意了。
“师父,徒儿走了,您老人家可要保重身体,如果你突然没了,徒儿会伤心的。”
老头一开始还挺高兴,认为徒弟很有孝心,还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听到后面一句顿时气往上涌,再一次深深的后悔收了这么个极品的徒弟。
没有人知道,此时看似平静的李观鱼心中已经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在魏远逸等人下山半个时辰之后,一抹人影悄悄的溜出了天意宫,顺着山路下了山。
第一百四十节 :第140章
“魏远逸,我们去哪儿”
“问那么多干什么,说了你也不知道。”
“少瞧不起人,你不说怎么就知道我不知道”
“陶朱城,你知道么”
“”
陶朱城,位于大陆正中间的丰州,丰州是大陆十三州中最小的一个州,面积大概只有齐国江州的三分之一那么大,而丰州也并不是陶朱城独占,西丰州是业国,东丰州才属于陶朱城,两者各占据了丰州的一半。以城的占地面积来说,陶朱城足以俯视大陆之上任何一座城,而以国的规模来衡量,业国的国土面积排在倒数第二,最小的国家是位于丰州西南的蜀州、夹在韩代两国之间的鲁国。虽然与最小的国家失之交臂,屈居第二,但是业国却是大陆之上公认的最弱小的国家,然而事实上在陶朱城出现之前,业国好歹还独霸了丰州。
丰州处于大陆的中央,这里不能说不重要,丰州与大陆西北的凉州、大陆西部的蜀州以及大陆北部的和州接壤,是一个很有战略意义的州。但是从混乱之初,就没什么人打这里的主意,丰州虽然地处中央,但是土地质量一般,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丰州的交通枢纽功能在纷乱年代根本就是累赘,因为这意味着丰州可能会受到来自任何一面的袭击,耗费人力财力去占领这么一个地方,谁都不是傻子。
当燕国在清理着北方的抵抗力量,秦国、齐国的版图大致稳定,大陆西方的诸侯乱战的时候,丰州也终于有人揭竿而起,这人就是如今业国皇室李氏的开国先祖李安民。不过李安民这名号却是他建立业国之后再取的,他原本的名字叫李二。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人是个不入流的货色,说不定他就是在家里排行第二,他爹才叫他李二。反正这李二就是丰州一街头混混,平时里带着一帮子地痞流氓凭着些下三滥的手段混饭吃,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天下大乱无人理睬丰州之际有了雄心壮志,而且居然,他还成功了。当时的晋朝已经灭亡,丰州没有官方力量治理,州内也是纷乱连连。只因为各国虽然无暇顾及丰州,但至少有三个国家在暗中扶植着丰州本地的一股势力,据魏远逸所知,秦国和燕国都有份。
在如此的背景下,最后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的居然是混混李二,原因很简单,李二的兵力最强。时人大都难以理解,李二哪来的那么大号召力,居然在极短的时间内纠集起了一支人数规模相当可观的军队,并很快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扫平了丰州境内的敌对势力,从而成功的建立了业国。不过,在业国立国半年之后,这个谜团终于有了答案。改名为李安民的业国开国皇帝李二宣布,同零城以东近一半的丰州土地从此脱离业国的统治,取业国而代之的就是陶朱城。
当诸多大陆之上赫赫有名的大商家在陶朱城独立之日抛头露面之时,人们终于明白了李二的那支军队从何而来,只是这时另一个疑问出现了,为什么那些商人会选中李二呢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不是一个好的人选,不少人是羡慕嫉妒恨,李二等于是平白无故的捡了个皇帝的位子。
在业国和陶朱城出现后不久,他们就遭遇了重大的危机,诸侯们虽然忙于战争暂时的没有直接将手伸向丰州,但是,谁也不愿意看到这大陆之上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当时的丰州根基未稳,根本承受不起任何的打击,在这风雨欲来之际,陶朱城的数位大商人出手了。
这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一个开店铺的商人不及一个种地的农民受人尊敬,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境界,比如说有着悠久历史,大陆银行业的首席老大汇联盛。做生意做到了如此的地步,即便是一国的君王见到了也得客客气气的。而当时的陶朱城中除了汇联盛,还有当时控制了大陆粮食供给的五大粮商中的四位,以及两位同样在业内地位高贵的锻造业巨头,打仗打的是什么是人而人就得穿衣服,打仗就得用兵器,也不知这些大商人到底是何人牵头达成的协议而有了建立陶朱城的想法。总之,在陶朱城最危难的时刻,商人们各显神通,以极快的速度摆平了不怀好意的各国。
彼时的业国不过是依托在陶朱城大树下的小树苗,一切外在的压力都被陶朱城顶住并化解,那个混混出身的李安民毫无压力的做着他的皇帝。一百多年过去,丰州还是陶朱城和业国划地而治,但彼此的关系却有了新的变化。李安民虽然不成器,但他却有个好儿子,业国的第二位皇帝李隆基继位时,天下的局势已经基本明朗,但此时的业国依然离不开陶朱城的庇佑,李隆基一面继续在陶朱城诸位大佬面前执臣下之礼,一面在国内大刀阔斧的整顿并不断的扩展军队数量。他这么做的用意很明显,有实力才有地位,没有一个皇帝真心的愿意在商人面前低头,即使商人才是这国家的大股东。李隆基颇有才干,而且寿命长,二十九岁继位,在位三十六年,在他的治下,业国的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业国的国力在稳步的增长,陶朱城却是不能拥有军队的,这也是各国答应不干涉丰州的条件之一,言下之意,陶朱城只能以城的形势存在,绝对不允许其自立一国。而各国虽然一时受制于陶朱城的诸位大商人,心中却是十分不满,等到局势基本稳定,外部的敌人没有了,各国就开始着手内部建设,在这过程中,陶朱城诸位大商人的产业被刻意的压制,各国需要扶持本国的商人,将诸多国家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百年过去,陶朱城成为了大陆贸易的集中地,却再没有了往日的影响力。而失去了强大威慑力的陶朱城也不再被业国如父般尊敬,如今两者的关系是对等的。
魏远逸简单的将陶朱城和业国的由来说给众人听,等他说完,木兰好奇的问道:“那这里为什么叫陶朱城呢,好奇怪的名字。”
魏远逸极度不屑的看了木兰一眼,道:“你这样没念过书的丫头当然不知道,从前有个非常出名的大商人叫陶朱公,据说他非常聪明,生意做的很大,比当时控制着大陆的国家还要富有。陶朱公可以说是所有商人的目标,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这里才叫做陶朱城。”
“魏大哥,这里既然没有人统治,那产生了纠纷怎么办有人为非作歹杀人放火怎么办没人管,那岂不是由着那些坏人为所欲为了”
“好问题木兰,多向小羽学学,瞧瞧人家这问题问的多有深度。”
魏远逸这话也不知是夸荆羽还是借机嘲弄木兰,木兰气的直跳却强忍着没有开口,荆羽这么一问,她也好奇了。
“这里实际上是有管理者的,从陶朱城建立之初,那些大商人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