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2 / 2)
连欣怡小楼的院中,皇甫琰、魏远逸、连欣怡三人围着石桌而坐,桌上摆着一壶清茶,皇甫琰好茶,随身还带着极品莒叶,淡淡的清香萦绕在院中。明月当空,茶香扑鼻,三人又都是人中龙凤,坐而品茶,真是一派静谧悠闲好景象。
可终究是有不解风情的人
魏远逸伸个懒腰,语气懒散的说道:“这是你第一次出远门,就骑着马日夜兼程,怎么样是不是累的快虚脱了”
骑马从建业到羽林,正常来算,需要约二十天,但皇甫琰只用了七天时间,换马不换人,四天从建业跑到临江再过江到新野,再用三天跑到羽林,这速度已经是非常惊人了。
皇甫琰瞟了魏远逸一眼,说道:“当然累,连续七天,每天只能休息两个时辰,徐继光都有些吃不消,别说我了。”
魏远逸有些好奇的问道:“秦王驾崩不过是三天前的事儿,你们怎么能来的这快”
皇甫琰看了眼连欣怡,接着解释了魏远逸的疑问,在秦王驾崩两天前,建业那边就得到了消息说秦王估计也就这几天的事儿了,齐王就准备立刻派人赶往秦国,现在临江暂留,等着羽林那边的消息,如果秦王病又好了,派出去的人再回建业。如果秦王挂了,那就快马加鞭赶往羽林,参加秦王的葬礼,皇甫琰抢下了这差事,而副使是魏贤达提名的徐继光,理由是可以沿途保护皇甫琰。从建业出来后,皇甫琰和徐继光就一路狂奔向临江,谁知刚进临江城,还没来得及歇歇,秦国那边传来消息,秦王钟离沐严驾崩了,新王三天后登基。为了赶上登基大典,皇甫琰和徐继光来不及休息,过江后接着跑,终于在钟离景程登基前一天的傍晚到了羽林城。
“你说你这是何苦,又不是什么大事,就算你晚些时候来错过了钟离景程登基又有什么关系何必这么折腾自己。”
皇甫琰没说话,微笑着喝茶,旁边一直安静品茶的连欣怡开口说道:“亲眼见证一个人登上王位,再亲手将他拉下王座,人生满足感莫过于此”
皇甫琰闻言,双眼睁大,脸上的笑容也隐去了,重新上下打量起连欣怡。
旁边魏远逸说话了,“琰,你可要好好谢谢欣怡。你一定知道,若不是连家在关键时刻改变了立场,明日登上王位的极可能是另一个人。这可都是欣怡的功劳,不是我说服了她而是她说服了我。”
就如同连欣怡曾经说过的,秦国在建业有细作,齐国在羽林自然也是耳朵的。那天朝堂上的事情皇甫琰已经通过渠道得知了,不像魏远逸并不关心他国的情况,皇甫琰可是对秦国的那些重要人物都有深入的研究。要问皇甫琰希望谁登基成为新任秦王,答案自然是明显的,连家的改弦更张不仅让孙伯平获益,也让远在建业的皇甫琰松了口气。之后皇甫琰就在猜测连家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站在孙家那边,联想到正在羽林的魏远逸和连家大小姐的传闻,皇甫琰就以为是魏远逸干的。通过征服一个女人进而改变一个大家族的立场,最后再影响到谁能问鼎秦王宝座,虽然看起来匪夷所思,但事实好像就是这样,皇甫琰还在心里感叹魏远逸的强大能力。
等到魏远逸将事情原委大概说了一遍后,皇甫琰再看连欣怡的眼光就大大的不一样了,如果说之前皇甫琰看连欣怡不过是在评价兄弟的女人,那么现在就是赤果果的欣赏,皇甫琰毫不掩饰自己对连欣怡的欣赏以及他心中的惊讶。
“连小姐的胆识实在是令在下敬佩若是生做男儿身,我和谨言可就要头疼了。”
皇甫琰这话说得颇有些没头没脑,但魏远逸和连欣怡都是何等聪明的人,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连欣怡如果是个男人,以她的智谋与胆略,加上手中控制着连家的巨大资源,还不知会掀起怎样的风浪,而以连欣怡的骄傲和智慧,她又怎么会甘心屈居在皇甫琰之下呢
皇甫琰和连欣怡是同一类人,说得难听些,都是野心勃勃之辈,还都有能力兴风作浪。幸好连欣怡是个美丽的女子,而且偏偏爱上了魏远逸,三人现在属于同一阵营。
皇甫琰举起手中杯,遥敬连欣怡,连欣怡回礼,两人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说,二位,看你们这么英雄相惜,要不我先回避回避”
破坏气氛的永远是魏远逸,要死不活的声音将皇甫琰和连欣怡两人的注意力都拉到了自己身上。
皇甫琰无奈的笑着摇头,说道:“魏远逸啊魏远逸,你这人怎么就改不了这惫懒的毛病”
连欣怡眨眨眼睛,回答道:“改了可就不是魏远逸了。”
三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惊飞了树上正在栖息的鸟儿
第七十三节 :第73章
三人不过小坐了一会儿,闲聊了几句,皇甫琰就撑不住了,日夜兼程的赶路实在是苦了他,之前都是强打精神,现在到达目的地,一旦放松下来,疲惫自然朝上涌,呵欠打个不停,魏远逸一见他的模样,手一挥,散了回去睡觉
皇甫琰回房休息了,魏远逸自然不会回自己房间,进了小楼,门一关,只剩魏远逸和连欣怡两人,连欣怡抬头看看魏远逸,笑着说道:“你和你的太子殿下感情还真是好,说起话来居然直呼对方的名字。”
这时代是不能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的,一般都是称呼对方的字,除了称呼字外,被称呼人的出生地或者居住地也可作为称呼,比如说大才子柳三变的家乡在雍国崇安,因此也有不少人唤他柳崇安,当然,这有个前提条件,这人必须是那地方最出名之人,就像一说柳崇安天下人都晓得指的是谁。还有的可以称呼别人的官职,比如说魏远逸现在就扬名天下了,别人就可以称呼他魏校尉。总之,同僚朋友之间是不可以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的,那比打他的脸后果还要严重。而皇甫琰和魏远逸这两人可以说是特立独行了,两人应该是上下级的身份,魏远逸实际应该尊称皇甫琰太子殿下,而上位者直呼下属的名字也不是不行,但至少说明这人不得上心,因此皇甫琰应该称呼魏远逸谨言或者是魏校尉或者是魏小伯爷,鉴于皇甫琰和魏远逸的关系过于亲密,在私下场合,两人都可以称呼对方的字。可这两人倒好,都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而且丝毫不别扭,因此,连欣怡才有这一说。
魏远逸笑了起来,想起两人这称呼的由来,字这个东西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一般贫苦大众能有个正常些的名就不错了,只有官宦之家或者书香门第才会给家中男儿取字,这字也不是一生出来就要取的,男子十六岁成年,成年后才能有字。
魏远逸自小入宫陪伴皇甫琰,开始的时候还是牢记父亲的教导,规规矩矩的,称呼也是太子殿下,可等到魏远逸稍大些,坏水就往外冒,有天他就和皇甫琰说,太子殿下,咱们关系如何皇甫琰早熟,虽然比魏远逸还小两岁,但心智却比他成熟,而且他从小就只有魏远逸这么一个玩伴,感情自然很深,于是皇甫琰就一本正经的说了,你我名为君臣实则兄弟。结果魏远逸就等这一句,马上笑嘻嘻的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既然是兄弟,那就不该这么客套拘谨,对不对皇甫琰不明白他想说什么,但还是点点头,等着他的下文。魏远逸接着说,既然不要拘谨,以后我就叫你皇甫琰,你就叫我魏远逸好了。当时魏远逸慷慨的表情,搞得皇甫琰好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其实皇甫琰一直就是叫他魏远逸的,但皇甫琰还是欣然答应了。后来,魏远逸嫌皇甫琰的名字太长,干脆省略了他的姓氏,直接称呼他“琰”。再后来,两人成年了,都有了自己的字,可这习惯还是保持了下来。
魏远逸将故事娓娓道来,连欣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