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官场之高手过招 > 分节阅读 818

分节阅读 81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贾思杰向在座的常委们汇报了斗殴事件处理情况,他说:“目前,港口涉事家属的情绪基本稳定,但是因为补偿标准双方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因此善后工作还在协商进行中。”

朱家友听了这话,冷着一张脸质问道:“这时候还有什么好协商的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安抚老百姓的情绪,咱们定城市绝不能再因为此事闹出任何风吹草动,实在不行,港口委员会的领导完全可以想办法督促一方提高补偿标准嘛。”

贾思杰面露难色答道:“朱书记,生意人看重的就是利润,你让他投资项目却不挣钱,他肯定不定,原先的补偿标准不算低,要是再提高补偿标准,恐怕老板很难答应。”

“不答应就让他滚”

朱家友见此时此刻贾思杰居然还拎不清轻重,一个劲在市委常委会上站在老板的立场说话,气的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冲他呵斥道:“你回去告诉那个老板,他要是不能接受提高补偿款的条件,以后就不要在定城市继续发展了,关键时候不为政府考虑,政府也不需要这样的客商”

贾思杰见朱家友当众撂狠话,冲着自己说话口气又那么难听,一张脸上瞬间又红又白,其他的常委们见一把手在会议上对贾副市长拍桌子发脾气,一个个冷眼相看并不出声。

说到底,朱家友呵斥贾思杰,那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原本就是他们圈内人的内部问题,一旦有人掺合进去反而吃力不讨好。

朱家友见贾思杰脸上挂不住,意识到自己在公众场合对贾思杰态度有些过了,稍稍缓和口气道:“贾副市长,我再重申一次,无论是哪一个客商,既然到了定城市的区域内投资,那就该按照规矩办事。这个投资商蛊惑手底下人不顾后果跟另外的建设方斗殴导致人员伤亡,给定城市委市政府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这样的企业若是不严惩,那还得了”

朱家友稍微顿了顿,又重点强调道:“我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哪家企业,不管企业的财力有多雄厚,只要你在我定城的地盘上投资,必须按照规矩办事”

朱家友在常委会上相当强硬的表态,让在座的常委们心里都划清了一件事,“冲朱书记刚才对投资商恨不得严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本人似乎跟这位投资商并无瓜葛。”

但,众人见贾思杰在常委会上尽力为投资商出头,便也得出结论,“估摸贾副市长从这个项目上得到的好处不少,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自然不方便冷下脸要求投资商做出让步。”

官场上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通过官员言行举止可以判断出他为官目的究竟是什么贾思杰这一类的领导干部就属于“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那种官员。

他本人一步步爬上来也是因为钞票铺出来的升迁之路,哪怕是升到更高级别的位置上,他的某些惯性思维依旧不会改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朱家友为什么把他当成心腹亲信为什么甘愿利用手中职权为他的升迁之路添砖加瓦这道理也很简单。

下属不贪,领导不安。

只有下属贪污腐败,领导才能心安理得这种逻辑,你一定无法理解,这是哪门子的混账领导不是缺心眼,就是糊涂蛋。

这些领导当然不是缺心眼,更不是糊涂蛋,说出来都是些让你顶礼膜拜的伟大人物。如:秦始皇、汉高祖、宋太祖、乾隆皇帝,还有俺老家那圪垯的县委书记,你能说他们都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吗

当然不是。

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秦国大将王翦率举国六十万大军征楚,大军出发前,秦王嬴政亲自送行到灞上。王翦这老头儿真是个老财迷,还没打仗就再三向秦王提出要田宅园林,说是一来供自己享用,二来好留给子孙。

秦王嬴政也是脑子有毛病,刚开始把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不放心,等发现王翦是个贪财无德的老头儿后,反倒放心了,也不怕这个贪财的老头儿耽误他统一天下的大事儿。

对此,别人都不理解,只有秦王和王翦两人心知肚明。

王翦对亲信解释说:“大王迫不得已把几乎全国的精锐部队都交给了我,他能放心吗我不断地向他讨赏,就是要让他相信,我王翦没有啥志向,也不想落个好名声,就是个贪财爱货的平常老头儿而已,这样他才能放心地让我打仗啊”

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也和王翦异曲同工。

高祖十二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征讨,萧何还是干他的老本行,“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按说老板如此信任你,你就安分守己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呗。

可萧何这老没良心的,尽在家干缺德事儿,不是强买人家的良田,就是霸占人家的房屋,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都骂萧何不是东西,都骂这个老东西不是人,没有人性。消息传到军中,原本忧心忡忡的刘邦反倒高兴得蹦了起来,没了后顾之忧,很快就把黥布给收拾了。

领导不怕下属贪污腐败,就怕下属清正廉洁;

领导不怕下属声名狼藉,就怕下属德高望重。

因为在领导看来,下属贪财不可怕,下属好色不可怕,要是下属不屑贪财不好色而是惦记上了老板的宝座,那就可怕了这样的人才是自己要放的对象,所以,王翦、萧何这样的聪明人,知道该如何做就让领导放心。

清朝的和珅可是个大贪巨贪,以乾隆皇帝的“英明天纵”,要说他毫不知情,鬼都不会相信。

但事实就是这样,任是别人再检举揭发,乾隆老儿就是装不知道,既不立案也不查处,一如既往的信任和珅同志,让他权倾朝野,死心塌地为自己效犬马之劳,死心塌地的做自己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如看上那件宝物,那就是和珅出面,看好那个姑娘,和珅出面摆平。

直到乾隆死后,“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才被查处。不过众所周知,嘉庆收拾和珅根本不是因为他贪,而是因为权力斗争的需要。

说过历史,再说现实。

我们老家那圪垯有个精明强干的县委书记,特别会用人,上上下下关系忒理顺,政声日隆,据传马上就要当副市长了。

有一次,县里的财政局长出缺,竞争者趋之若鹜,可这位书记慧眼独具,最后硬是选了一位曾经因为经济问题被处理过的干部担此要任职文件一下,一片哗然。

书记的亲信也大惑不解,私下问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