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7(2 / 2)
和地面上的损失相比,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损失也很大。拦截计划很不成功,对方的战略轰炸机几乎没遭到什么有效截击,而自己的战斗机在和护航机群死磕中损失也十分惨重,除了47机群和对方的战斗交换比是13比1之外,剩下的战斗机和对方的交换比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以40和39为代表的老式战斗机被打成狗了。而海军航空兵新式的f6f战斗机除了仰仗坚固的机体之外,表现也不咋地。不过虽然空战交换比比较惨,但是实际上德国人损失的飞机数量却不少,不过主要原因是距离太远,部分德国飞机返航时燃油耗尽,或者因为战伤而无法返回基地。甚至还有个别迷航的。
不过很快。李梅就从别处找回来自信,在东部边境地区和德国空军大战的英法空军比自己还要惨完全可以用惨剧来形容这第一天的空战。应该人的喷火第一次在实战中被德国人的战斗机彻底压制。在优势德军的攻击下,双方在边境的交手几乎让皇家空军驻法国边境的部队消耗殆尽,仅仅一天的时间,皇家空军就损失了300架飞机各种飞机而法国空军的表现更加不济。空战损失中35比1的交换比就不说了,如果算上在地面被摧毁的飞机的话,这个交换比最终超过5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更让人胆寒的是,这还是法国空军最精锐的一线联队的战绩。在数量、质量、战术和准备全部被压制的情况下,法国空军在第一天的交战中就已经显出了极大的劣势。
如果从战略角度来说,北线还能算维持住基本盘的话。那么南线就可以用崩溃来形容了,德国人将相当多的力量部署在南部,在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伪军的帮助下对法国南部展开了空袭。不多的几千架战斗机在对方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势下迅速被压制。甚至有一种传言就是,法国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空战只进行了一上午就差不多结束了。剩下的半天法国已经没有联队级别的机群出动了。虽然经过调整和补充的法国空军可以继续战斗,但是第一天的交战已经让不少法国空军官兵感到绝望了。
德国人击中对法国南部的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以及电厂等民用设施展开了轰炸,按照德国人的话说。他们就是要用飞机和炸弹将法国南部变成一个孤岛,所有的法队在德国空军的阴影下只能颤颤巍巍的躲在工事中。物资和人员无法进入南部,各种民用设施的毁灭会加剧当地平民的生活成本,进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反战情绪的蔓延。德国人这样做可是军事政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外部和内部同时瓦解法国人的抵抗意志。而面对这样的打击,法国人这次表现还算爷们,毕竟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各种预案也拟定了一大堆,再加上美英两国的鼎力支持,法国人迅速利用德国人轰炸的空隙和晚上时间抢修交通线路,并且为了防备德国人的登陆行动,将部分兵力从东面的马奇诺防线派往南部。其中就有戴高乐将军的第五集团军,这个军下属2个机械化步兵军和2个装甲军,是法国内部首屈一指的精锐部队,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成规模装备华夏29型坦克歼击车的部队。而这些装备也是在戴高乐的坚持下才引进的。
法国本土都被打成了这样。那么孤悬海外的科西嘉岛就更不行了。德国空军上午用轰炸机将岛上的重要设施炸了一遍之后,下午就派出了成规模的空降兵在机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进行空降作战。而更是让个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德国海军在中午时也加入了战斗序列,在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的火力支援下德国海军陆战队也对科西嘉岛展开登陆作战。几艘法国潜艇试图偷袭在地中海游弋的法国舰队,但是除了击沉一艘扫雷舰之外,自己的潜艇却沉了三艘,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虽然滩头工事延缓了对方前进的步伐,但是陷落却是迟早的事情,想想科西嘉岛一旦被攻下的情况吧,这里距离法国本土更近,如果德国海空军以此为基地的话,那么作战效率一定会提高一个档次,南部所有的港口城市将陷入危机之中,对方可以选择南部漫长的海岸线上任何一点发动攻击。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地狱皇女、xiaoyaoseng、athon952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愁云惨淡
俗话说,参谋们总是为上次战争做好了万全之策。这句话用在此时的协约国身上无疑是最准确的,战争爆发前还对战局信心满满的协约国高层在第一天战斗结束后就被堪称悲剧的战报惊呆了。他们实在想不到短短的2年多的时间里,德国空军的战斗力怎么提升的这么快你要说美英两国没有为这场战争做准备,那绝对是抹黑美国人兢兢业业的搞出来历史上风冷发动机的巅峰之作r2800双黄蜂发动机以及成熟的废气涡轮增压。历史上的f6f战斗机和47也终于赶上了战争的进程。而英国人也不含糊,两级两速增压终于大功告成,而莫林发动机也在不断改进着,增加了增压浮子化油器后,莫林的性能又有了新的提高,新式的喷火飞机也正在研制之中。喷火5虽然是量最大的,但绝不是最先进的。
而从工业部门来说,美英两国的应对也比历史强上很多,实际上因为1战以同盟国占优而结束,英美法三国始终没有在战备上松劲。如果说1战前的欧洲,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还能保持一个场面上的均势的话,那么1战结束后欧洲的局面就已经到了彻底失衡的边缘。整个东欧和中欧都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西欧的西班牙和荷兰也投入了德国的怀抱,而葡萄牙虽然在1战中站在了协约国一边。但是战争结束后先是立即退出协约国表示中立,同时又向同盟国靠拢。偌大的欧洲除了法国和比利时之外,就没有其它国家敢于对抗同盟国了,而当意大利被颠覆后,协约国在欧洲的局势变的更加艰难。如果不是有美国的话,恐怕英法早就俯首称臣了
巨大的压力下协约国的军工产业可谓是一刻也不曾停歇。这可不像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初英法两国的懒散状态。尤其是在两次局部战争的刺激下,协约国各国根据战争上的经验来不断改进着自己的武器,并且对产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应对未来的战争,单纯从飞机产能上来看,英国1年的飞机产能已经接近了2万架其中还包括不少的战略轰炸机和双发飞机。要知道历史上英国人在战时最高的飞机产能也不过26万架。虽然后者质量更高。但是在开战之初英国就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也着实不容易,甚至就连徐杰在听说后都承认,英国人的准备工作做得确实不错。
而美国也不含糊,论飞机的产能美国人在战争初期预计可以达到每年三万架以上而且这个产能在未来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要知道。美国和英国不同,英国人可以将大部分资源用来暴飞机。毕竟英国是一个岛国,陆军数量不用太多,也没法太多,主力就是海空军。而美国则不一样。根据约定,美国陆军将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主力地位,罗斯福也保证了美军陆军的规模和数量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