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夏海权 > 分节阅读 735

分节阅读 73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至于防御能力吗徐杰的设想是弹药库必须能保证挡住500kg半穿甲弹的攻击,那么弹药库顶部的装甲厚度应该在90以上。并且可以及时的注水来防止殉爆。动力舱的防护标准则是部分地区防御500kg高爆弹的攻击。同时采用交错布局,至少可以保证不会被一发炸弹摧毁所有的动力。而在水下防护方面,无论是隔舱的划分还是防雷装甲的厚度都按照军舰的标准设定。至于航速吗至少也要达到25节以上的航速,才可以保证舰载机的甲板风速和在大洋上快速机动的需求。在这些要求下,这种护航航母的满载吨位直接超过了15万吨。而且造价也绝对不会很便宜。

“我看这个设计标准怎么就这么眼熟呢”徐杰看着纸上的字颇为郁闷的说道。如果再加上一个双层机库,然后削减弹药库防御水平,再把航速定在30节以上的话那就是历史上的云龙了徐杰又翻了一下旁边的另外一张纸,这张纸上写的是历史上的独立级轻型航母的数据,仔细对比一下后,徐杰发现,在吨位差了几千吨的情况下,云龙号的战斗力可比独立号强了一倍左右。而且云龙号的生产周期并不算长,以历史上日本茶几的工业能力,建造一艘云龙的时间也超不过2年。而独立号的建造周期是1年多,所以在徐杰看来,无论从战斗力还是从建造周期以及性价比上来看云龙型航母显然更好。

而且云龙型航母还可以作为舰队航母,较好的硬件性能让他能充分担任战斗机放飞任务的同时还可以释放一些攻击机弥补攻击力的不足。在徐杰的设想中,以云龙型航母为基础的次级舰队航空母舰既可以用于舰队作战,同时也可以用于在大洋上猎杀航空巡洋舰。但是因为云龙毕竟也不便宜,所以这种航母的建造数量也不会太多,和历史上那些建造了上百艘的护航航母数量肯定没法比。

所以徐杰对次级航母的安排是这样的,将海面划分为高危海域和低危海域,前者自然是德国舰队和航空巡洋舰可能出现的地区,而后者则是诸如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这种德国大型战舰一般不会去,但是会有潜艇的地区。云龙型航空母舰一方面负责弥补舰队作战的不足,而另外一方面也负责在高危海域截杀可能出现的同盟国破交舰队。至于各种民船底子的护航航母吗,则可以用来在低危海域猎杀潜艇。

不过虽然决定以云龙型航母作为母型,但是徐杰还要对其进行一下改进,首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降低船速,过载速度能达到30节就可以了。15万吨的船用10万马力的出力就足够了。其次就是将双层机库改成单层大机库,省下的重量来增加甲板面积。飞机数量不足可以用挂票和甲板系留解决。而经过这样一番改动后,徐杰又发现自己这个航母有点像缩小版的约克城了。恩,怎么说呢算是云龙的吨位,约克城的设计吧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统治者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航母编组计划

徐杰设想的次级航空母舰其实也可以看成华夏第一代航空母舰的结构简化版和防御增强版。双方吨位近似,不过是牺牲一层机库来增加甲板和防御。如果论适用性的话,按照15万吨左右的吨位,这种次级航空母舰比华夏初代航空母舰更适合后期的战场形势,双机库航空母舰的机库载机量未必就比单层大机库加挂票容纳的飞机多多少。而且双层机库航空母舰必须有一个中部升降机来沟通上下两层机库。而单层大机库航空母舰可以将两台升降机全部弄成侧弦升降机。双层机库的初代航母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加整备面积。可操作性更好。

当然随着吨位的上升,双层机库的中一层机库的面积更小,节省了机库装甲的重量。而单层大机库航母要是做成装甲航母的话,其装甲甲板面积必然会大出不少。所以徐杰最终的选择就是在使用螺旋桨飞机的情况下,非装甲航母使用单层大机库。而装甲航母则使用双层小机库。当然后者机库高度必须保证。而如果舰载机要是换成喷气式飞机或者更大的双发舰载机的话,那么情况又会发生改变。航母结构的选择可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必须结合吨位、防护以及使用的飞机来综合分析才能搞出最优的结果。

在未来的海战体系中,华夏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一线主力就是3万吨的一等装甲航空母舰和17万吨的轻防护次等舰队航母。其中后者还承担了在必要的时候清扫航空巡洋舰的重任。而二线的护航航母则依然会延续历史上的美国人应急建造的吉普航母为主,这些脆皮所要面对的威胁远小于前者,所以只要能反潜,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可以说到了今天,华夏战时初期和中期的航空母舰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就好比烹制一道大菜一般。各种食材已经准备完毕,就差下锅了。而这个下锅的过程就是华夏航空母舰编组的过程

如果说编组的话,这里面的历史也很复杂。两艘一组。三艘一组,四艘五艘甚至六艘一组的都存在过。还有类似美帝后期那种几个小编组混一块构成一个庞大舰队的复合编组,比如说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帝的超大规模航母战斗群。虽然编组方式五花八门,但是归结到一点还是以实用够用为标准。比如说日本海军在开战之初将两艘同级舰编为一个航战的做法就是考虑到同级舰直接更容易协同。这种编组方法称得上实用,但是绝对不够用,2艘航母编成一组只有不到150架飞机,这样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而类似珍珠港那样,一下把六艘舰队航母编制在一起的方式又太大了,毕竟鸡蛋都扔到一个篮子里了。

这个位面双方参战的战舰数量会更多。战斗规模也会更大更加惨烈,这种小编队自然无法满足未来华夏海军的需要,所以徐杰需要参考的只能是历史上美国海军的后期航母编组形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美国海军在马里亚纳时的航母编组,在这场海战中美国舰队的15艘航空母舰变成了四个相对独立的特遣舰队。除了584特遣舰队是2艘大型航母和1艘小型航母之外,剩下的三个编队都是2大2小的配置方式。两艘埃塞克斯级别的大型航母加上2艘独立型轻型航母,这个编队最大的好处就是2艘大型航母负责释放攻击机群,而2艘独立型航母则负责提供战斗机撑起空中保护伞,虽然在实战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舰队,美国所有航母全力释放战斗机。但是这种初衷还是很先进的。而且4艘航空母舰的规模也大小正好合适。

而这个位面上徐杰的编组原则和历史上十分类似,不过考虑到华夏二等舰队航母的战斗力远超过独立级轻型航母。所以如果仅仅是担任掩护任务的话,那么一艘二等舰队航母的载机量和放飞能力几乎和两艘独立级相当。如果要保持和马里亚纳时期tf58舰队下属的分舰队一样的战斗力的话,那么两艘一等舰队航空母舰加上一艘二等舰队航空母舰就足够了。而这样的三航母编制将是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