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2 / 2)
“赢了是啊,我北洋赢了,日本完了。但是你肯定知道,这日本要完了,下一个敌人更加强大更加难以对付”李鸿章气闷的说道。
“现在的世界就像一个原始森林。一只猛兽想长大就必须踩着别的猛兽的尸体前进。日本只是第一个倒下的国家。我希望第二不是我大清。”徐杰正色道。
“难啊。我现在倒是挺羡慕开战前的伊藤博文他们。有一个支持他们的君主。君主可以讲自己的私库用于购买战舰。全国的国民也支持他们。即使伊藤博文的政府把他们最后一个日元拿走去购买军舰。他们也毫无怨言。但是老夫呢从开始到现在就没舒坦过如果有一天,我北洋败了,不是因为敌人太强大不能战胜,而是中枢。是朝廷”李鸿章咆哮道。
不得不说这次朝廷的态度让李鸿章十分的愤怒,原以为自己打赢了这场战争,即使慈禧对自己在不满,看在自己为她爱新觉罗家族保卫江山的份上,表面动作总要做一些吧。但是谁知道开始中枢就要裁军,等到自己进京后,朝廷又玩了一手明升暗降,以将他提到中枢为名彻底让他和北洋隔离而在自己走后,又派人来游说自己的弟子。这可是北洋未来的首脑啊,这是要彻底毁掉北洋啊而自己条件,朝廷居然连一个准话都没有这如何不让李鸿章气愤
“清国已经完了,从根子上烂了。不要说李鸿章了,任何人都不能他起死回生。”徐杰心中说道。但是他不能说出来,毕竟李鸿章态度还不明朗。气愤归气愤。但是要真让他反了,李鸿章怕是一时还拿不出这气魄。
“你说,我北洋该如何去做没地盘,没钱,没人下一场战争我北洋如何取胜这俄国可不是日本可以比的,打日本,我北洋挖一次老底就行了。这俄国怎么办”李鸿章问道。
“不能退让。东北、直隶、闽浙台、两广和四川必须控制在我北洋手中。谁不同意我们就对付谁。”徐杰斩钉截铁的说道。
“你到底想不想接手整个淮系”李鸿章问道。
“不是接手,而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为了国家和民族奋斗。在这个目标下,我只是想利用一下中枢的某些人。”徐杰正色道。
“所以你对庆王等人的收买没有一口回绝就是为了要东北这个地方你可知,即使这样,东北也不会是你徐杰说了算。”李鸿章语重心长的说道。
“东北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我北洋其实可以站住一部分重要的节点和资源点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作为后盾就可以了。部队将建立军垦拧,用于筹措粮草。对于盛京这些满人官僚的直辖地。我徐杰还没有太大的兴趣。”徐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倒是不贪,你还想掌控北洋舰队”李鸿章面无表情的说道。
“学生只是希望这支好不容易重生的舰队再将来不至于折戟沉沙。学生依然希望将来一氮战。我北洋联盟还能是一个整体共同御敌。否则,等待我北洋的将是万丈深渊”徐杰回答道。
“看来,老夫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允许你和庆王他们把这个交易做完了”李鸿章苦笑道。“你打算怎么做”李鸿章知道徐杰不会效忠中枢,所做的一切都是权宜之计。
而在现有的北洋体系中,除了他可以整合各方势力外。就连李鸿章也无法取得南洋华人以及刘铭传等人的绝对信任。要知道,当年老刘和老李闹得可是比较僵。刘铭传虽然为部将。但是这个部将将来可是很有可能统领三省的。自己对他没有绝对的约束力。而徐杰和他不一样,从内心深处,徐杰和刘铭传彭毅等人所图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种人生理念的力量比利益和权利更加强大。所结成的互助关系也更加牢不可破
“我对东北原有的世俗官僚体系没有兴趣。我会将我们的人安排在我虽选定的范围内。中堂大人也可做出一些让步,现在中枢开始招揽了。我想我北洋中肯定会有些人过去。他们过去就过去好了,与其留着无用,倒不如放他们走。”徐杰很早就像清理老北洋的一些痼疾了,而碍于李鸿章面子不好开展,而这正是一个机会。
“也是啊,人心没了,人留着也没用,让皇上和太后领走那些想一飞冲天的人吧。我北洋还是需要像你这样踏踏实实干的人。另外我发现你看人还是很准的啊,无论是方伯谦还是袁世凯,都让你看出来了。”李鸿章笑着说道。
“老师过誉了。”徐杰嘴上这样说,心中却不以为然,老子是100多年后的现代人,要是记不住这几个败类,自己还混什么混
“那你看现在该怎么办如何让中枢答应我们的条件”李鸿章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自己的学生还是自己这边的。
“给皇上和太后一些人和枪。让他们自己斗去吧。朝廷不安稳了,我们北洋就安稳了。太后那里有荣禄的西北联军,这袁世凯要是愿意投靠皇上的话,倒不如给他一些枪炮。这样一来朝廷不但有了实力,同时也更加热闹了。”徐杰也放松了下来。
“你倒是够狠啊。如此一来,皇上有了军队。这太后如果不放权。那么中枢格局必然会发生变化。太后不肯让,皇上要争权。再加上北洋对中枢军力的控制力下降。中枢自然可以先解决内部问题啊。”李鸿章哈哈笑道。这是一个死局,一个抓住了人心的死局只要皇上想夺权,太后不放权。那么一切都将按照北洋的计划进行下去
“济世啊,我李鸿章已经老了,活不了几天了,这以后的事情还是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北洋那些老人中像聂士成,马玉昆这些人还是堪用的。北洋水师中而有些搞技术出身的,他们都以用,希望济世多多照顾啊。”最后,李鸿章还是希望在未来的格局中,徐杰可以对老北洋的人一视同仁,虽说徐杰做的很公平,但是在骨子里,李鸿章认为这个海外归来的学生和老北洋之间还是有些隔阂的。
“他们都是学生前辈。能与学生一起共事,是学生的荣耀。”徐杰此时终于放心了,李鸿章已经同意了自己的计划,不但信任自己。更同意了自己主导北洋的建议。可以说,从此之后,徐杰接手北洋将没有任何大的阻力了。
感谢书友山青盈的打赏,以及书友太上鸿蒙祖师和呱噪的青蛙的月票支持。
第二百九十六章 互相妥协
李鸿章进京无论对于北洋还是中枢,都是一场考验。李鸿章想为北洋谋得更大的利益。中枢又何尝不是想借机分裂北洋而在这个目标下。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暂时放弃了权利之争一起对付北洋。所以才有了庆王和翁同龢一起去拉拢徐杰这件事的出现。
慈禧不怕徐杰有野心,因为慈禧有权利去满足徐杰的要求。但是光绪却没有这能力。如果徐杰真的被慈禧拉拢了,这后党除了荣禄的西北练军外又多了一支更为强大的力量。这对于帝党夺权将是极大的障碍。而李鸿章在战争期间和帝党之间好容易建立的联系随着翁同龢与徐杰的见面而付之东流。因此,帝党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慈禧一个人当好人。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私下里进行的,并没有搬到台面上。
但就在这个时候,李鸿章做出的让步让中枢的各方势力有些措手不及首先,李鸿章同意分出部分北洋系部队交给中央。这些人以袁世凯为首,自以为在北洋中没有发展前途而选择亲近中枢,而李鸿章居然同意了这一点。这在中枢看来即表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