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夏海权 > 分节阅读 151

分节阅读 15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几乎在爆炸的同时,弹片和气压就已经杀死了炮位中几乎所有的作战人员。而在巨大的冲击下,日本重炮炮身也被打得伤痕累累。更为严重的是,控制火炮俯仰的液压设备被弹片击中出现损坏,正门火炮的炮管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一般,垂了下来。

此时,和田由旧充分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日本没有射程足够远的重炮用来压制对方的要塞炮。此时想通过重炮慢慢清理对方的防御体系的计划已经行不通了。在对方优势火力的打击下重炮继续开火就只能是等死。而不开火,就只能让日军步兵用血肉去硬冲北洋陆军的防线,怎么办

“还继续吗大作阁下。是不是让炮兵立即疏散剩余未开火的11寸炮取消射击”一名军官焦急的问道。惶恐不安的他望着远方哪不时遭到炮击的阵地。

“所有已经开火的炮组继续开炮,另外和山县大将联系一下,如果我军今日之计划不变,我陆军直属重炮部队愿与帝国将士共存亡”想了足足有3分钟,和田由旧才从牙缝中挤出了这么几句话

“大佐。您是不是疯了这战打完,陆军的精华,直属重炮部队可就全完了”旁边的一个参谋发疯似的摇着和田由旧说道。

“如果输了,日本国都完了,还要重炮干什么”和田由旧一拳将那个部下打到。

而与此同时,在日军第一军前敌指挥所中,山县有朋等人也充分意识到了日军所面临的困境清国已经在远程火力上占据了优势,没有了射程和压制优势的日军现在该怎么办真要拿人命去添吗

“大将阁下,让步兵准备出击吧,命令所有炮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打出所有炮弹,然后步兵立即冲锋。再拖下去,帝国胜利的机会就会越渺茫”桂太郎激动的说道。如果等到清国把日军的炮兵被压制住了在上,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命令所有炮兵按照预定计划,全部开火,步兵在炮兵开始延伸后迅速出击。诸位,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只要打下了金州,旅顺的大门将向各位敞开。”山县有朋满脸涨红的说道,虽说他知道自己的命令意味着什么。但是现在已经由不得他退缩了

随着山县有朋的命令,第一句所有一线火炮开始向金州防线开火,大和尚山和破头山等诸多高地瞬间便被密集的弹雨所覆盖“日军这是要拼命了。”彭毅冷笑道。“告诉所有将士,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倭寇想要疯狂一把,那我们就陪着他。让那些东瀛的小矮子们知道,什么叫做不屈的意志,什么叫做血与火的洗礼”

随着日军炮群的的全面发力,北洋军炮兵也开始展开全面压制隐藏在高地和炮兵掩体中的6寸,47寸加农炮群开始对着已经暴露出的日军炮兵阵地展开反压制橘黄色的火光和不断升腾的烟柱成为了战场上永恒的色调。数百门火炮不断喷吐着致命的烈焰,将依法发带来毁灭的炮弹射向数公里之外的敌军。人类最高科技的代表被用在了杀戮上。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即使在旅顺都可以听得到。

“陆军那边有问题吗”徐杰向着金州城的方向问道。

“目前传回来的电报上说,日军在几个突破地域集中了几乎全部的炮兵,相对而言,我们的6寸和47寸炮阵地有兄散。而现在要变换阵地恐怕也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和马匹。”一旁的一个参谋说道。

“不过还好,我们还有一些装在叙车上可以沿着临时铺筑的铁路机动的8寸列车炮。这喧动炮兵完全可以配合守备部队重挫日军进攻部队。”一旁的马玉昆看和脸色有些不好的徐杰安慰道。

“这没什么。进攻方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集中兵力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展开攻击。暂时的火力优势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现在的日军也是强弩之末了。告诉负责机动炮兵的黄建勋和汉纳根,在清理掉日军那些恼人的重炮以及加农炮后就将主要精力放在杀伤人员上,我要让日本人一想起金州就胆寒”徐杰冷笑道。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黄建勋和汉纳根掌握着北洋水师借调给陆军的重炮。黄建勋自从失去坐舰后一直处于“半失业状态。有这么一个人才不用着实可惜,而且你家当年在英国可是专修炮术的至于汉纳根吗这家伙可是货真价实的炮兵专家。有他们在,炮术方面应该没人什么问题了。

“同时告诉彭毅,不要过于依赖防线和掩体,打阵地战的关键在于手中存有足够量的预备队,所谓的阵地只是一种消耗对手的途径。尤其是对于日本这种重点攻击,即使的封堵缺口和集中炮兵持续不断的打击对方的后续部队才是取胜的关键。”对于各路新军,徐杰还是十分看重的。能不用鲜血而用炮弹或者掩体解决的战斗尽量不用鲜血。所谓的弹性防御不就是不及某条防线的得失,以纵深换取对方的有生力量吗

而就在徐杰的命令传达下去的时候,战场上,双方的战斗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双方炮兵发疯一般向着对方阵地倾泻这弹雨。北洋的6寸榴弹炮和加农炮与日军的加农炮和加农炮展开了激烈的对攻。双方不断通过观察哨寻找着对方的炮兵,发现,解算,摧毁。各个火炮阵地犹如一个个精巧的机械一般。不断重复这这个发现与毁灭的过程。无论是北洋陆师还是日本陆军。

甲午战争最后一场陆战。嗯,大家多多支持一下。及时给点收藏和推荐票也好啊。

第二百七十三章 战争背后的角逐

“这是战场战争中最长的一天,因为它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当历史走到这个岔路口的时候,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让当时的人们几乎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在这一天中,中日双方的命运不仅仅取决于金州城外的战场,那只是一个渴望称霸远东的民族临死前的绝唱而已。在激烈的炮火对攻下,真正的绝杀却形成于那写不到的谈判桌和密室中。”摘自被遗忘的历史

“中堂大人,我想我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