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1 / 2)
然评判帝王是非,老臣现在当着皇上的面参劾他参劾他欺君犯上目无国法,公然造谣,散乱朝纲老臣跟徐光启势不两立有我无他如果皇上一定要徐光启入阁的话,老臣现在就恳求皇帝让老臣致仕还乡”
袁可立也拱手跪下,“皇上,老臣也是跟钱龙锡一般的想法,如果要跟徐光启共事老臣也恳请皇上恩准老臣致仕还乡”
崇祯皇帝朱由检紧紧的攥着徐光启的手,两个人的手都微微的有些发抖师徒二人此时感受到的亘古罕见的孤寂
徐光启一心为社稷着想,从他的分析出发而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后世多年从事党政工作他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完整理论作为支撑,他当然知道这触犯的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很有可能这些人联合起来可以推翻皇权另外立下一个新君他可以马上杀了这两个人,但他不能一次性杀光天下的官员难道真的要搞土改,自己革掉自己的命
改革总是太温和,只有革命这剂猛药才能够力挽狂澜他当然无法立刻站在无产者的角度去革命,这本身不切实际,也不符合朱由检的政治追求他始终认为从封建皇权向着皇权资本主义的改革,才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更能够左右这个时代的变革,时代需要强权汉人的退步和落后,都是倒在了软弱中庸上面
崇祯皇帝朱由检静了静,使得整个这片城楼都异常的安静,袁可立和钱龙锡跪在地上,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徐光启被皇帝握着手,站在皇帝的身边,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王承恩,曹化淳和杨四庆更是急的满头大汗平心而论,三个老太监都不赞同皇帝的观点,从忠君的角度说,没有哪个太监不忠于皇帝的皇帝就等于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不赞同皇帝的观点,倒不是主要从自身利益去考虑,只是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很有可能会让皇帝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袁可立忍不住了,抬起头来,“皇上,别想了,老臣可以提前告诉皇上,即使您直接废黜了内阁直接下达了中旨您的旨意也顶多在京师发布,根本到不了地方上,因为举国都会反对”
王承恩担忧的看了皇上一眼,从这几天他对皇帝改变的了解上来看,他担心皇上此刻会亲自抽剑砍了袁可立
崇祯皇帝朱由检努力的控制着面部的表情,肌肉还是在轻微的抽搐他倒不是怒至少不完全是怒,他有些恨恨这个天下,为什么是这个不为百姓着想的阶层占了十足的统治地位即使是他这个帝王要进行改革,进行变法大业同样辛苦至极
“钱龙锡,袁可立,你们两个给朕起来,如果你们还认朕是大明的皇帝的话,马上站起来”崇祯皇帝的语气是平淡的,如果没有百年的政治修养,他做不到
钱龙锡和袁可立擦着老泪站了起来,皇帝的话很重,在封建忠君爱国思想下浸泡了一生的老臣身上,即使有经济问题,但真的说要反对自己的君主的,没有几个人能够办的到,尤其是继位了的君主,他无论是多么的昏庸,至死都会有大批的拥趸更何况是内阁大臣刚刚的气话和政治立场,都不代表他们不要皇帝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见两个老臣站了起来,稍稍的平复了一点情绪,他没有气馁,至死情绪受到了巨大的震荡他依然斗志昂扬任何的爱,都无法超越一个君主对国家的爱皇帝的心中充满了爱
第0044章 都是神人在梦中告诉朕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握着帝师徐光启的手,站到了城墙边上,秋日的余晖无尽苍凉远处时隐时现的传来兵戈铁马的喊杀声四处的黑烟昭示着大明的国土正在被建奴野蛮的天上的乌鸦声声嘶鸣,地上的尸体随处可见有当兵的,有饿死的老百姓,这让人怎么都不敢相信,这是堂堂大明帝国的京师
皇帝没有回头,望着这片萧瑟,像是在跟钱龙锡和袁可立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你们都是朕所要仰仗的阁臣是朕的股肱大臣么有观点上的冲突,可以求同存异,实在不能接受彼此的观点,可以暂时保留你们的观点啊刚才朕听你们说了,你们也都赞同接触海禁可以缓解灾民的压力,那现在还有什么比灾民更重大的问题吗朕记得上次筹款,整个京师的皇亲国戚和官员总共才凑了一万多两银子,是每个人都没有爱国心吗还是每个人都克己奉公,刚正廉洁真的都穷到了这个地步了吗都不是,要让一个人拿出自己口袋里的钱,那是割肉,不要说别人,即使是朕,前几日多吃了一点食物,后来朕都懊悔不已国家衰落至此朕为什么还要自暴自弃朕要想富贵一生,其实并不难,朕大可以将都城一迁走,回到金陵去学学那南宋怎么样我大明还是可以苟延残喘到朕死的”
徐光启和钱龙锡,袁可立听见皇帝说的悲情,都情不自禁的喊了一句:“皇上”
朱由检没有理会他们,接着一个人道,“天下解除海禁,朕已经想好了势在必行,即使是朕要粉身碎骨,也要坚定的走下去,如果你们真的不认朕这个皇帝,可以致仕还乡朕不为难你们,你们如果认朕这个皇帝,你们就保持沉默,朝廷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这件事,你们不参与便是,这就是保留观点,并不是什么东西都一定要非此即彼的如果你们觉得解除海禁是触犯了自家的权益,朕也批准你们致仕还乡,你们就站到朕的对立面去朕不怪你们朕不但要解除海禁,还要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工业,发展造船业,千百年来,漕运问题都是每个朝廷的老大难问题,但朕要说的是,只要有足够多的港口,足够迅捷的机械海船这个问题将会很快得以解决漕运问题一解决,将会大大降低我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始终在北方的矛盾这个地球很大我大明的土地只是占了百分之六出了我们的视线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出了大海是各个生机勃勃的大陆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袁可立沉声道,“皇上的胸襟和气度,老臣佩服之至,老臣也不是故意要跟徐大人吵,老臣跟徐大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老臣只是担心皇上的改革举措太过操切,怕是会对陛下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这个态度就对了,议政之繁琐,比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不要动不动就把话说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一旦形成了观点,就很难改变要想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观点就跟改行一样难,你干上了什么工作,再去干其他的工作,是不是很难袁大人,如果你是为了朕考虑,朕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不用为朕担心朕有信心,天下的读书人,大都是明事理的大都是有忠君爱国的观念的即使是有不明事理的,那就来跟朕扳一扳手腕朕有信心迎接挑战,即使失败了,也只是朕一个人的事情与天下无关,对我大明王朝的前途总是好的至少朕敢于做这个改变至于你们说的放缓,宜缓不宜急朕也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要么变,要变就要彻底慢慢来等于不要来,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对于这么重大的举措都抱着慢慢来的观点的话,那什么都不用干了至于你担心的,朕的圣旨出不了京师的观点朕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不可能朕在京察大计之后,将要选拔一大批官吏直接组建各个海防衙门,通关口岸的关税直接与大内挂钩国家的财税体系,将会和地方脱钩要想动朕的银子,就跟朕武力相见朕不会怕朕的天下也不会怕现在知道朕让你改制御林军的用意了吗对付流窜的反民,可能朝廷的军队不好用,但是对付各地的世豪大户朕有信心”
徐光启和袁可立,钱龙锡三人,包括在场的王承恩,曹化淳以及杨四庆三个老太监,听了皇帝的话,都是倒吸一口凉气皇帝的语气平淡,但话中的内容,却透着冲天的霸气,所有人都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无法阻挠皇帝的想法了
钱龙锡咳嗽一声,“皇上,老臣请皇上原谅老臣刚刚举止失措之罪,老臣保留自己的观点,解除海禁的事情,老臣不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