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5(2 / 2)
徐元佐微微摇头:“一粒沙,若是在鞋里,立刻就会被倒出来。若是在沙滩上,谁又会注意到呢”
“敬琏的意思是”林克鸣还是没想通。
“建个图书之馆。”徐元佐道:“多多买各种书籍来,名曰方便师兄们读书,其实对府县所有读书人都开放只要登录名姓,便能入内读书。如此人一多,就得有规矩。为了大家都能有书看,也因为这书是会里银子买的,所以谁都不能带出去。老师最是严于律己,断不会要求特殊对待,坏了规矩。”
“敬琏你这是”林克鸣目瞪口呆:“为了藏一粒沙子,就连整个沙滩都搬来了”
“只要老师白天能够恢复些精力,放松些精神,晚上在茅庐里也能熬过去了。”徐元佐又道:“更何况,若是能够见可读之书,会好学之人,恩师的悲恸哀思也能缓解些许。”
“敬琏,家父弟子之中,你年纪最幼,学问最深,心思最纯,又最为机灵真恨我没有一个弟弟,能似你这般。”林克鸣拉住徐元佐的手,久久不舍得放开。
徐元佐只是微微笑道:“世兄,师徒之伦岂亚于天伦更何况,谁谓世兄无兄弟,承蒙不弃,愿与世兄换帖盟誓,约为兄弟,虽不同姓,却永不逆于心”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林克鸣满心激动,就好似真的多了个兄弟。
原本结拜兄弟这种大喜事,肯定是要众人聚了热闹一番的。因为林克鸣也在孝中,不能参与饮宴,所以在取得父亲同意之后,只约了几位亲戚故旧作证,在家庙焚香设坛,禀告祖宗,完成了结义的仪式。
“二弟”
“大哥”
两人互相握住对方小臂,好像恨不得捏碎一样徐元佐肯定留力了,否则就真的捏碎了。
与林克鸣成为结拜弟兄之后,徐元佐在林门这个小集团之中地位更加超然,也更加引人注目。他拿出了真金白银,为师兄们选址开建馆舍。这些师兄哪里好意思让小师弟一个人出钱,纷纷表态,拿出银子来。徐元佐也不拒绝,因为这些银子还有大用,那便是买书。未完待续。
三七九 宣讲会
当今天下图书之府,除了南北两京之外,就是苏、杭、徽、建。苏、杭、徽都是海内大郡,而建阳只是闽北建宁府的一个县,却能与其并列,可见其在图书印刷业上的赫赫威名。
建阳县里尤以麻沙、崇化两坊印书闻名。建阳书特点鲜明,正是价廉物不美。他们用的纸张和刻板远不如其他印刷重镇,关键就是便宜。
徐元佐要办的是图书馆,不是藏。明朝的藏也算是一张历史名片,为古籍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各家的藏都有各种规矩,或是不许外姓上楼,或是硬将家产与藏分割,以保证继承者是单纯为了这些文明的承载物。
其中收罗的书自然不会是满大街的时文选集和通俗小说,大多数都是宋元古籍和历朝珍本。考虑到宋时古籍在眼下就是论页称金,非豪富之家不能立起一座藏。而且藏也不可能对公众开放,最最宽松的借阅条件也得是“故交”。
图书馆作为公共建设,关键就是体量大,方便让更多的人借书。因此上书籍的质量反倒其次,好差只要能读就行了。徐元佐不打算将这个图书馆做成个大型阅览室,要借书却不需要押金,自然就要身份登记。因此也能掌握潮州乃至广东一省许多读书人的人事资料,建立起一个储备库。
“楼分三层,用以藏书。再挖一个地下书窖,所有入馆图书,必要抄真一本藏入其中,名为种子书库。沧海桑田,可保永存。藏外,另起长屋四座。四方围建,廊檐沟通,处处要便于读书。”徐元佐在筹备大会上挂上了找画师画的效果图。
这效果图仿照北宋宫廷画院的工笔风格,找了当地几个著名画师合力创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如今画坛早已不流行这种风格,不过宋朝的艺术成就实在太高。但凡画师没有不看不学的,否则还真未必能满足徐小财神的要求。
按照潮州的行价,这幅画能折图书馆书库的一层楼。
下面聚集一堂的都是真正的财主,也是这回真诚要捐钱的林氏门生。这些师兄们看到画卷时已经心跳得飞快,显然小师弟不是个办“小事”的人,光这一楼四屋配五个院子,加上假山廊檐各种花草,两千两能不能办下来唔,这还没算地价呢。
万幸徐元佐已经将这笔银子包了。免去了许多人的尴尬。他们虽然愿意捐资,但是一口气就是两千两,还是有些胆怯的。这种一掷千金的土豪,绝对是大明王朝非主流的代表,如上海康苌生,华亭徐敬琏。
徐元佐又介绍起借书的规矩,从进门到找书,到在图书馆阅览。最后借书出门。各个环节都有图示、说明,就连借书卡的形制都画了出来。
林克鸣也坐在下面。恨不得徐元佐说一句,他便赞一个。他在听了徐元佐的设想之后,自己也设计过一个流程,但是与现在徐版的相比,简直就像是茅庐和楼房的区别。
简直无懈可击
这么完美的流程,竟然是一个年轻人。只花了一个下午就规划出来的。林克鸣真心惊叹,若是人有这样的头脑,无论是科场、商场,必然是无往不利的。
徐元佐语速不快,咬字清晰。语法精准,台下一帮广东人,本来对官话颇有排斥,结果听下来却没有丝毫障碍。可以说这是他们听到过的最标准,最容易听懂的官话了。
徐元佐讲完借书流程,道:“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事了。书。小弟以为,既然此馆是为了方便所有读书人,其中就涵盖了刚识字的蒙童,以及学有所成的大师。所以书就该无所不包。咱们可以完全可以不确定书单,有书便买。”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接下来我讲讲书的分类和检索。”徐元佐道:“书一上百,要找起来就有些难了。所以重点就是检索。”
早在永乐时期编纂大典的时候,就面临一个检索问题。当时永乐大典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按照时人修建藏的习惯,用的也是这种。
徐元佐考虑到日后书籍数量越来越多,有些书名一样,但是内容却完全不一样,比如丘长春真人的西游记和吴老的西游记。这种韵字分类就会导致书籍存放混乱,不利于泛读海选的作者,也不利于学者写论文找资料这并不是徐元佐的脑洞大开,他早就有了综合性大学的规划,一旦有了大学,论文也就不远了。
“按照内容分类。以诸子百家分类,创立两个大类。人文,自然。”徐元佐简单分析了一下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又在人文之下细分了哲学、史学、文学、地理、法学等一级科目。哲学之下再进一步细分儒、释、道、法,史学下面有各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