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96

分节阅读 19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程宰和姜百里自有思量,只是不说,等他说出高明的看法来。

吴承恩道:“是要移风易俗,牵领群氓。”

不过尔尔嘛。

程宰和姜百里不约而同心道:我也看得出来啊

“说难听些,他是把百姓当傻子看,所以走的是润物无声之路。”吴承恩道:“某虽不能苟同,但百姓的确有盲从之弊。故而二夫振臂,云者万千。不过这姑苏时报却做了件傻事,画虎画皮难画骨,反倒类猫了。”

程宰顿时脸上一红。

吴承恩自然不知道程宰没多久之前还赞这家“画骨”有术呢,自顾自道:“他写这文章,看似立意颇高,直接拔到了士行的层面。可他是写给谁看的呢寻常百姓岂会在意士行他们更喜欢才子佳人私会南墙根说白了就是爱看伤风败俗的东西。要是说写给士人看的呢他这般写来,却让人生疑:莫非你是在骂我”

姜百里脸上一红。

程宰笑道:“是了,他没有指名道姓,本以为刀锋所指人尽皆知。可惜却忘了姑苏也是官商汇聚之地,多少通贵显贵人家都在做买卖,这岂不是在骂他们了。”

吴承恩抚须笑道:“所以说他蠢,便是在这里了。”

“那咱们还需要理会他么”姜百里问道。

吴承恩道:“这文章居高临下写得满口官气,矛头的确是冲着徐阁老来的。怕就怕这纸荒唐文,被有心人送到朝堂,竟披个民意民声的袍子,叫高拱拿了兴风作浪。”

姜百里的心又提起来了,道:“这如何是好”

程宰道:“先生既然洞若观火,必有应对之策。眼下敬琏不在,一切还要您老费心。”

吴承恩道:“我只是一介客卿这事必得知会阁老才行。”

姜百里知道自己功力尚浅,没法跟苏州人对台斗法。但是要他就这么去找徐大爷,恐怕就白白错过这么个学习的机会。他道:“吴先生,即便呈给徐爷决策,照佐哥儿的规矩,下面经手之人也要写上分析和对策。学生就厚颜抄您的分析,还请好人做到底,一并给个对策吧。”

吴承恩头一回见姜百里,觉得这少年好学懂礼,说话也耐听。虽然不愿冒然做人师,却还是道:“这是你家佐哥儿锻炼你们的法子,你竟是要我帮你作弊么”

姜百里连忙道:“岂敢”他想了想,道:“依学生愚见,咱们大可也作论一篇,就将矛头指向姑苏城里的士绅,把水搅浑。”

吴承恩抚须而笑,食指虚点:“你这是偷懒耍滑。”

“还请先生赐教。”

“这是街头孩童骂仗的做派。于己无益,于人无损。”吴承恩摇头道。

这回连程宰都好奇了。因为他刚才自己摸摸想了想,应对之策与姜百里的也基本差不多。

“若是要叫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倒是很简单:应他一声,抬他一把。”

吴承恩口吻清新,语调和缓,齿间却流淌出细细杀机。

求推荐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s:求各种支援

三四四 探访

翁弘农很不甘心。身为自己心中最为崇拜的楷模、榜样、偶像的父亲,竟然要将家里的商路拱手让给一个毛头小伙子然后呢全家去做泥腿子么家里聚财百万,尚且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进入仕途的士子,难道耕读传家之后反倒能够出进士了这简直就是老糊涂

翁弘农思考了很久,倒是终于叫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出来。

他不怀疑父亲的眼光,徐元佐能够被父亲高看一眼,必然是有旁人不能企及的能力。自己要是与他硬碰硬,或许真的会着了他的道,反倒丢人现眼。他想到了小时候跟父亲下棋。因为棋力悬殊,他便学着父亲的走法走:父亲出马,他也出马;父亲拱卒,他也拱卒。虽然最后还是难逃落败,但是比自己瞎来要强得多。

这就叫临摹

翁弘农与左膀右臂翁弘济商议了良久,发现这个办法或许还真能有用首先,商场不是棋盘,领先一步固然能够占据优势,但是商场上更多的还要拼人脉和资本。在这上面,徐家的老营在松江,翁家的老营在苏州,看起来苏松一体,实则语言、风俗都不一样,可以说是两国交战各有营垒,翁氏未必就比徐氏要差。

其次,朝中有人好办事。若是徐阶还在内阁,那华亭徐家当然是金钟罩体,见到了还是躲远些好。可是徐阶已然致仕,而翁家这边还有蔡国熙这条门路,可以直通高拱高新郑那位才是当今真正的首辅。更何况高首辅与徐阁老是你死我活的天敌,说不定更乐见翁氏去打徐家耳光。

这固然有给人当枪使的嫌疑,更可能会被口舌之辈说是给人当狗。然而家族利益当前,做狗又如何翁弘农益发觉得徐元佐的厚脸皮黑心肠,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偶尔间甚至会生出虚心学习的感觉来。

“徐元佐做了什么,咱们也做许多事隔岸观火看不真切,还以为是闲手,说不定其中就藏着杀招”翁弘农对弟弟们如是说。

翁老先生要带着家族转型,这是损害所有翁氏子弟败手众人当下盟誓: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定要保住翁氏的商路。

“不说打败徐元佐,起码也得叫他知道咱们不好惹。”翁弘济恨恨道。他最先代表翁家跟徐元佐接触,回来之后大吹法螺,结果却被打得鼻青脸肿,对徐元佐的仇恨丝毫不逊于翁弘农。

商议定策之后,翁弘农安排弟弟们潜入松江,察访徐元佐的所作所为。这事是翁弘济带头,他直扑徐元佐的老家朱里,租了一间客舍。整日间探访徐元佐过去的点点滴滴。

徐元佐自从“开窍”之后,便铁了心要在名利场上搏杀一番,当然不可能跟个间谍似的低调行事。对他来说,知名度就是无形资产,美誉度就是优质无形资产,街头多一则正面传闻,便是资产增值这种情形之下,恨不得上个厕所都要登报纸。哪里会偷偷摸摸

而且这两年徐元佐对乡梓的改善实实在在。朱里本来只是个普通的江南小镇,然而如今徐氏集团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大半都是这里出去的。他们领着远高于乡邻的收入。每次放假回来,都带动了一波消费热潮。平日送回家里的钱财,也刺激了小镇的日常消费。最先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开始增加了前来兜售货物的次数,然后是附近的农民发现朱里镇上买鸡鸭鱼肉的人家越来越多,再接着便是那些积蓄了资本的行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